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是隶属上海市政府的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咨询机构,前身是在周恩来总理倡导下于1960年成立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8年7月经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批准更名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本院致力于从战略和政策角度对当代国际问题和中国对外关系进行多学科和跨领域的综合研究,曾获评中国十大智库和全球十大智库,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本院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当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分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四个专业招生。研究生课程全部由本院资深专家和中青年科研骨干以及上海各重点高校资深教授授课。本院还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布什学院、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
本院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定位:服务于国家外交和上海市地方外事,培养学科理论基础扎实、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和智库特色的专业人才和外交外事领域的专门人才。
二、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情况
1、硕士学位点分布及结构
本院现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一个,下设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四个二级学科。
2、重点建设学科情况
本院目前学科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完善政治学一级学科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现有的四个二级学科;形成以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为特色和支撑,外交学、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协调发展,二级学科布局比较完善的政治学一级学科体系。
3、学科评估水平
本院正在按照教育部学科水平评估的相关要求进行内部评估和建设,落实教育部学科水平评估的各项指标;目前的主要工作是迎接上海市教委和学位办组织的市级学科水平评估。
三、研究生招生及规模情况
1、研究生招生及生源情况
本院2014年按照国家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8名,第一志愿录取5人,调剂录取3人。生源高校分别为四川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石家庄学院、山西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西北大学、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从本科毕业院校来看,主要为普通高校。从专业背景来看,8名学生分别为国际政治1人、外交学1人、行政管理1人、国际经济与贸易1人、管理科学1人、生物工程1人、英语2人;跨专业报考比例为75%。
2、研究生规模及结构
上年度在校研究生总数26人,2012级10人,2013级8人,2014级8人;专业分布为:中外政治制度6人、国际政治6人、国际关系8人、外交学6人。
四、研究生培养过程
1、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与条件
本院科研实力雄厚,研究生教育特点是研究教学团队大而学生少,潜在的教师和导师资源非常充足。配置有专用多媒体教室、小班化教学;配备研究生宿舍8间;配备综合图书馆以及部分学生活动场所,基本满足目前的教学培养需要。
2、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目前市财政拨款用于研究生教育的经费为:课程费用20万元;奖助学金13万元;住宿和杂费16万元,共计每年49万元。
3、研究生课程建设情况
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生培养任务由本院资深专家和中青年科研骨干承担。上年度共开设研究生课程14门(含基础课、专业公共课和学位课)。
4、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情况及成效
上年度本院组织多场市级以上学术论坛,参与研究生总计160人次;邀请院内外专家为研究生举办学术讲座18次。大量的学术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术能力。此外,学生参加各类暑期学校14人次。
5、导师队伍规模及结构情况
本院从2012年起实行双导师制,为每位研究生配置两位导师,一位资深导师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功底,另一位青年导师主要侧重于论文指导。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0名,其中45岁以下19人,46—55岁3人,56岁以上8人;其中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9人,拥有博士学位中级职称8人。
6、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配置专职辅导员2人,成立研究生党支部1个,定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并积极向上级党组织推荐发展。
7、研究生培养特色及改革案例
本院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是科研实力强,智库特色鲜明,科研外事活动丰富,学生通过参与外事活动等实践提高能力和素质。
五、学位授予及研究生就业情况
1、学位授予情况
本院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春季毕业。2015年3月共毕业10名学生(中外政治制度2人、国际政治2人、国际关系3人、外交学3人),于2015年3月30日授予法学硕士学位10人。
2、研究生毕业及就业状况
2015届10名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国有企业5人;事业单位1人;私营企业3人;待就业1人;就业率90%。
六、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成效
1、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及成效
规范化管理是教育质量保障的前提,本院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均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制度规范。主要包括:招生初(复)试方案、入学教育方案、培养方案、导师双选制度、教学听课(评课)制度、学生评课制度、指导教师岗位责任制度、中期考核制度、论文开题报告制度、预答辩制度、学位论文评审制度以及各类评优制度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本院的整体培养质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2、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举措
目前本院研究生教育共有部门负责人1名,教学管理人员1名,辅导员2名,均为本院在编在岗专职人员。
3、学位论文盲审与抽检情况
本院学位论文全部参加校级盲审和上海市统一盲审抽检,2015届上海市统一盲审抽检结果均为合格。
4、研究生论文发表及科研获奖情况
本院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公开发表论文以及参加各种学术征文比赛。上年度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12篇,各种学术征文比赛获奖2人次。
5、研究生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情况
本院针对培养环节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学生评课问卷、导师履职问卷等,学生评课采取无记名打分制,90%的任课教师得分在90分以上(百分制),学生对导师满意率为80%。
6、学位论文获奖情况
本院在2014届毕业生中开展了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2位同学获得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奖。
七、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情况
合作交流方面,本院主要是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布什学院、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开展联合培养。
八、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本院目前研究生教育坚持小而精的思路,主要任务是搞好内涵建设,即提高培养质量、促进规范管理、打造智库研究生培养特色。未来发展将按照以下几方面谋篇布局。
(一)争取纳入上海市教委系统统一管理
在2013年上海市“两会”期间,由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牵头向两会提交《关于制定上海市促进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的议案(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582号)。提议案之前,上海社科院曾到包括本院在内的部分科研院所开展调研。经过调研,大家取得了以下共识:
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育目前尚游离于国家教育体制之外,不能共享教育资源。诸如经费投入、课题项目、学位点授权、教师待遇、招生规模、学生奖助等方面都不能享有与高校同等待遇。
希望并积极争取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育能与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上述各方面逐步实现同等待遇,协同发展,共铸上海市高等教育事业的辉煌未来。
(二)希望能适当增加招生名额
近几年来,本院研究生教育紧紧围绕提高培养质量、促进规范管理、打造智库特色三个中心环节,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从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本院的研究实力、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影响力来看,目前的招生规模都不能适应学科的发展,未能体现和充分发挥出本院的培养水平和培养能力。为此,我们希望本院的招生规模能稳中有升,能逐步增加研究生招生名额。形成规模效应,以此来推动学科的发展。希望未来3-5年内,本院招生规模能达到每年20名,在校生保持在60名左右。
(三)积极争取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3年5月30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培养更加高端的智库型研究人才显得尤为迫切。
作为国家重要的外交智库,本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政治学一级学科结构逐步完善,对人才培养层次亦提出新的要求。本院如能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将会对本院研究生教育整体工作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亦将对上海市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而对国家智库型人才后备军的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2016/09/10 阅读:30373
(2014.9.1——2015.8.31)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是隶属上海市政府的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咨询机构,前身是在周恩来总理倡导下于1960年成立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8年7月经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批准更名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本院致力于从战略和政策角度对当代国际问题和中国对外关系进行多学科和跨领域的综合研究,曾获评中国十大智库和全球十大智库,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本院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当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分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四个专业招生。研究生课程全部由本院资深专家和中青年科研骨干以及上海各重点高校资深教授授课。本院还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布什学院、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
本院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定位:服务于国家外交和上海市地方外事,培养学科理论基础扎实、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和智库特色的专业人才和外交外事领域的专门人才。
二、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情况
1、硕士学位点分布及结构
本院现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一个,下设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四个二级学科。
2、重点建设学科情况
本院目前学科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完善政治学一级学科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现有的四个二级学科;形成以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为特色和支撑,外交学、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协调发展,二级学科布局比较完善的政治学一级学科体系。
3、学科评估水平
本院正在按照教育部学科水平评估的相关要求进行内部评估和建设,落实教育部学科水平评估的各项指标;目前的主要工作是迎接上海市教委和学位办组织的市级学科水平评估。
三、研究生招生及规模情况
1、研究生招生及生源情况
本院2014年按照国家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8名,第一志愿录取5人,调剂录取3人。生源高校分别为四川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石家庄学院、山西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西北大学、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从本科毕业院校来看,主要为普通高校。从专业背景来看,8名学生分别为国际政治1人、外交学1人、行政管理1人、国际经济与贸易1人、管理科学1人、生物工程1人、英语2人;跨专业报考比例为75%。
2、研究生规模及结构
上年度在校研究生总数26人,2012级10人,2013级8人,2014级8人;专业分布为:中外政治制度6人、国际政治6人、国际关系8人、外交学6人。
四、研究生培养过程
1、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与条件
本院科研实力雄厚,研究生教育特点是研究教学团队大而学生少,潜在的教师和导师资源非常充足。配置有专用多媒体教室、小班化教学;配备研究生宿舍8间;配备综合图书馆以及部分学生活动场所,基本满足目前的教学培养需要。
2、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目前市财政拨款用于研究生教育的经费为:课程费用20万元;奖助学金13万元;住宿和杂费16万元,共计每年49万元。
3、研究生课程建设情况
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生培养任务由本院资深专家和中青年科研骨干承担。上年度共开设研究生课程14门(含基础课、专业公共课和学位课)。
4、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情况及成效
上年度本院组织多场市级以上学术论坛,参与研究生总计160人次;邀请院内外专家为研究生举办学术讲座18次。大量的学术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术能力。此外,学生参加各类暑期学校14人次。
5、导师队伍规模及结构情况
本院从2012年起实行双导师制,为每位研究生配置两位导师,一位资深导师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功底,另一位青年导师主要侧重于论文指导。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0名,其中45岁以下19人,46—55岁3人,56岁以上8人;其中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9人,拥有博士学位中级职称8人。
6、研究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配置专职辅导员2人,成立研究生党支部1个,定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并积极向上级党组织推荐发展。
7、研究生培养特色及改革案例
本院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是科研实力强,智库特色鲜明,科研外事活动丰富,学生通过参与外事活动等实践提高能力和素质。
五、学位授予及研究生就业情况
1、学位授予情况
本院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春季毕业。2015年3月共毕业10名学生(中外政治制度2人、国际政治2人、国际关系3人、外交学3人),于2015年3月30日授予法学硕士学位10人。
2、研究生毕业及就业状况
2015届10名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国有企业5人;事业单位1人;私营企业3人;待就业1人;就业率90%。
六、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成效
1、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及成效
规范化管理是教育质量保障的前提,本院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均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制度规范。主要包括:招生初(复)试方案、入学教育方案、培养方案、导师双选制度、教学听课(评课)制度、学生评课制度、指导教师岗位责任制度、中期考核制度、论文开题报告制度、预答辩制度、学位论文评审制度以及各类评优制度等。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本院的整体培养质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2、研究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举措
目前本院研究生教育共有部门负责人1名,教学管理人员1名,辅导员2名,均为本院在编在岗专职人员。
3、学位论文盲审与抽检情况
本院学位论文全部参加校级盲审和上海市统一盲审抽检,2015届上海市统一盲审抽检结果均为合格。
4、研究生论文发表及科研获奖情况
本院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公开发表论文以及参加各种学术征文比赛。上年度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12篇,各种学术征文比赛获奖2人次。
5、研究生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情况
本院针对培养环节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学生评课问卷、导师履职问卷等,学生评课采取无记名打分制,90%的任课教师得分在90分以上(百分制),学生对导师满意率为80%。
6、学位论文获奖情况
本院在2014届毕业生中开展了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工作,2位同学获得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奖。
七、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情况
合作交流方面,本院主要是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布什学院、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开展联合培养。
八、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本院目前研究生教育坚持小而精的思路,主要任务是搞好内涵建设,即提高培养质量、促进规范管理、打造智库研究生培养特色。未来发展将按照以下几方面谋篇布局。
(一)争取纳入上海市教委系统统一管理
在2013年上海市“两会”期间,由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牵头向两会提交《关于制定上海市促进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的议案(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582号)。提议案之前,上海社科院曾到包括本院在内的部分科研院所开展调研。经过调研,大家取得了以下共识:
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育目前尚游离于国家教育体制之外,不能共享教育资源。诸如经费投入、课题项目、学位点授权、教师待遇、招生规模、学生奖助等方面都不能享有与高校同等待遇。
希望并积极争取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育能与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上述各方面逐步实现同等待遇,协同发展,共铸上海市高等教育事业的辉煌未来。
(二)希望能适当增加招生名额
近几年来,本院研究生教育紧紧围绕提高培养质量、促进规范管理、打造智库特色三个中心环节,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从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本院的研究实力、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影响力来看,目前的招生规模都不能适应学科的发展,未能体现和充分发挥出本院的培养水平和培养能力。为此,我们希望本院的招生规模能稳中有升,能逐步增加研究生招生名额。形成规模效应,以此来推动学科的发展。希望未来3-5年内,本院招生规模能达到每年20名,在校生保持在60名左右。
(三)积极争取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3年5月30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培养更加高端的智库型研究人才显得尤为迫切。
作为国家重要的外交智库,本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政治学一级学科结构逐步完善,对人才培养层次亦提出新的要求。本院如能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将会对本院研究生教育整体工作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亦将对上海市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而对国家智库型人才后备军的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2015年10月31日
201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