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新闻聚焦 > 简讯
简讯 College News
陈东晓院长在“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上作在线发言
2021/02/23   阅读:2939

2021年2月22日,“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美关系必须拨乱反正,重回正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陈东晓院长受邀在云端出席开幕式,并在“重塑政治互信”分论坛发言。

论坛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协会会长吴海龙主持开幕式。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北京大学校长郝平,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美国亚洲协会会长陆克文,美国前贸易代表希尔斯,美国史带金融财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等中美双方多位前政要、专家学者等各界代表出席,围绕“重塑政治互信”、“重建经贸均衡”、“重启人文交流”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图片来自外交部网站

在“重塑政治互信”分论坛上,陈东晓院长以“在共建新的全球合作议程中重塑中美政治互信”为题发言。他指出,应当正确认识当前国际社会“信任缺失”的主要源头,为中美双方合作应对找准靶向,同时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完成实现包容性发展、挽救地球生态系统、加强多边多方合作、引导践行“科技向善”原则四大任务。

参加该分论坛的中方嘉宾还包括: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章百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美方嘉宾有: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基辛格咨询公司副主席库帕·拉莫,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麦克福尔,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总裁方大为。

以下为陈院长发言全文。


在共建新的全球合作议程中重塑中美政治互信


今天分论坛的题目“重塑政治互信”同今年1月底召开的“2021达沃斯议程”全球视频峰会的主题“重建信任”相互呼应,显示国际社会对“信任”议题的关切以及对全球“信任缺失”严峻形势的担忧。

对中美两国而言,讨论重塑政治互信,不仅要针对双边层面的结构性问题,如涉台、港、疆等,而且还要从全球层面入手。因为中美两国分别是对当今国际体系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关键力量,尤其在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肆虐、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且失衡、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是否能够携手共建新的全球合作议程,将对双方重建政治互信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我想谈两个主要观点。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为重建信任,中美两国政府以及有识之士要准确识别、揭示出当今国际社会“信任缺失”的四个主要源头,从而为中美双方合作应对找准靶向。一是分化和不平等的加剧引发不同群体间失去信任,特别是疫情暴发后,世界范围内的“K字型”复苏趋势突出,中小企业大量破产和数字科技头部企业“赢家通吃”,以及疫情下低收入国家和弱势群体的检测、治疗、疫苗分配渠道严重不足,加剧了不同国家群体、不同的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体之间相互指责,互信流失。二是炒作意识形态对抗,甚至煽动“新冷战”,加剧了人们对国际合作失去信任。三是对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失去信任。一方面,蔑视科学的“反智主义”成为阻碍全球抗击疫情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民众对现有“资本—利润”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也失去信任。四是对传统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失去信任。当前一些传统媒体忙于证伪辟谣,新媒体则急于博眼球“抢流量”,均无暇传播事实、凝聚共识,导致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持续下降。这是当前国际社会“信任缺失”的四个重要表现。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为缓解全球“信任缺失”,中美两国政府和有识之士要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完成四大紧迫任务,从而为中美重塑政治信任累积新基础。

一是实现包容性发展。全球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是“重建信任”的主要障碍,中美要倡导各国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包容性发展,探索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有序流动,保障国内各阶层共享发展成果推进共同富裕。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中美要联合国际社会向“疫苗民族主义”和盲目逐利主义说“不”,秉持世界大家庭精神合力应对全球性危机。

二是挽救脆弱的地球生态系统。在“人类世”时代,挽救地球生态系统是实现“全球复苏”的重要基础,中美都要倡导新发展理念、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均衡推进。中美在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上的表率作用是中美两国的历史责任。比如中美应当联合倡议在联合国框架下召开以“推动2030议程重回正轨、实现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为主题的专门会议,着重讨论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条件、路径和各方责任等。

三是加强多边多方合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国际社会要以创新方式思考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以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需要。在新形势新挑战之下,“各自为战”的碎片化应对措施难以奏效,建立排他性的小集团,不仅不利于全球问题的解决,且会加剧全球和地区的分裂。比如,为遏制全球经济不断衰退,尤其是稳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企稳,中美应推动在G20框架下形成多方参与、多轨并进的系统性债务方案。呼吁各利益攸关方通过对话公平承担解决贫穷国家债务危机,让发达国家政府及其商业性债权人、国际机构以及债务国充分承担起监管、治理、救助等全方位的责任。

四是引导践行“科技向善”原则。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引发诸如科技伦理、数据安全、数字鸿沟等方面的挑战。中美要充分发挥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对科技活动的调节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朝着更加有利于人类全面发展和社会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推动全人类、全社会共享科技创新带来的福祉。比如,中美应当发起和支持联合国成立“科技向善”高级别专家小组,重点开展数据治理、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科技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的研究,保障和促进新科技健康有序发展。

一百六十年前,美国总统林肯曾留下名言,“当面对新问题时,我们要以新的思维和行动与时俱进” 。同样,当人类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共同问题时,中美两国更需要以新的思维和行动与时俱进,重建信任,共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