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东南亚人民共同抗日 奠定战后地区格局
蔡鹏鸿 2015-12-21
根据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政府制定的《国策基准》,其侵略目标不仅欲东进亚洲大陆,还包括进攻南洋东南亚地区。由于此前日本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成立伪满洲国等侵略行径,打破了东亚列强间的势力平衡,伤害一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因此,新的侵略性国策表明,日本要把战火扩大到东南亚,彻底改变既有的西太平洋地区格局。


抢救援华物资通道
 

日本制定《国策基准》后次年,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实施侵华战争。为了切断国际援华物资从东南亚运进中国,日本设法占领中南半岛这一重要的战略空间,任命陆军寺内寿一大将为侵略东南亚的日本南方军总司令,由其统一指挥日本侵略军进军东南亚。日本南方军总司令部最初设立于越南西贡,后来才移至新加坡。日本南进战略的重点之一是切断海外从印支半岛和印度缅甸通路对中国可能实施的国际援助路径。为此,日本侵略者瞄准了两个目标:一是截断法国殖民者建立的滇越铁路。1940年9月,日本侵占印度支那北部,法国维希政府同意日本在越南北部享有驻扎军队和利用滇越铁路的权利。日本由此扫清了从印支半岛进入中国的障碍,却也恶狠狠地阻止了中国战时利用滇越铁路进出口货物的通道。二是切断滇缅公路。1938年12月1日,滇缅公路全线通车,一个月后,首批6000吨苏联援华军事物资从缅甸转运到云南畹町。启用滇缅公路,打破了日本对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和其他通道的封锁,国际援华军用物资由此通过我国西南地区进入我国内地,有力地支援了我国抗日战争。日本侵略者意识到此条道路的战略意义,在切断滇越铁路后,竭尽全力截断滇缅公路这一生命运输线。1942年春,缅甸落入日本之手,滇缅公路全线停运,日军沿滇缅公路侵入云南境内,中国暂时丧失了当时极其重要的一条陆上通道。云南随即从抗日大后方演变为抗日前沿,中国抗日战争由此进入极其困难的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英抗日军事同盟建立后,盟军投入重兵,设法及时开通滇缅公路,恢复了物资运输线。各方抗日力量在缅北滇西地区协同作战,最后终于夺回缅北地区、恢复滇缅公路,为抗战胜利做出极其重大的贡献。


共产党是抗日中坚
 

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暂时取得战争的主导权,把侵略战争的矛头直指整个东南亚,到1942年年中,日本军队的铁蹄踏遍或践踏到法属印支半岛、菲律宾、英属马来亚、婆罗洲、新加坡、荷属东印度及泰国等,让东南亚人民遭遇无妄之灾,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东南亚人民不畏强暴,从战乱中崛起,英勇奋战,顽强抵抗日本侵略。
东南亚的抗日中坚是共产党领导的抵抗力量。越南胡志明领导的印度支那共产党既是抗法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爆发后,胡志明最初在华南广西桂林等地进行抗日游击活动。1940年秋,日本侵占越南及印度支那地区,胡志明返回越南,在高平省组建越南独立同盟会(越盟),担任越盟主席。胡志明主席以高平地区为根据地,领导越南人民的抗日战争和民族独立运动。1945年夏,德国法西斯垮台,东方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在此形势下,1945年8月12日越盟领导并发起独立运动总攻起义令。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越盟随即举行国民大会,提出夺取政权、在完全独立的基础上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雄伟号召,会议选举胡志明为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决定在盟军开进越南之前从日军手里夺取全国政权。越南人民独立起义运动如火如荼燃遍全国,8月19日,河内人民起义,夺取政权。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主席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马来亚共产党在马来半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铁蹄踏进马来半岛,英国殖民主义当局在日本侵略者的穷凶极恶面前,束手无策。马来亚共产党则以民族大业为重,联合英军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1941年12月9日马共同英国殖民当局签署《芽茏协议》,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游击战争。在极其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同敌军英勇作战,马共为驱逐日寇、实现民族解放做出重大牺牲。


华人华侨英勇抗敌
 

不可忘却的是东南亚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华人华侨,他们是东南亚抗日洪流中的豪杰英雄。日军侵占菲律宾、婆罗洲、东印度和新、马、泰之后,经济上实施残酷的战时经济统制政策,把东南亚视为日本的原料供应地、商品的倾销地。根据战时管制所需,日本不顾自然禀赋优势,强力改变东南亚人民的传统生产,只要求当地百姓供给特殊的农产品,以符合军事侵略所需,其后果是,大批种植园荒废,或者改造成特殊的垦殖地,造成市场供销紊乱、失业率剧增,民众食不果腹,生活在水生活热之中。在政治上,日本占领军每到一地,即颁布戒严令,取缔一切政党和各类政治活动,组织建立军政府,实施所谓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秩序的各种军政法令,对抗日人士、共产党人和华侨实行残酷镇压。马来半岛是早年华侨聚居之地,那里华侨众多,同国内联系最密,以陈嘉庚为首的南洋华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他们为支援祖国抗战,组织抗日义勇队。日军进入马来半岛后,无数抗日志士人头落地。如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多地依然树立着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纪念碑,那是东南亚人民英勇抗日的明证。


捍卫二战胜利果实
 

日本在亚洲地区发动战争,侵略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其战争目的旨在“谋日本的自存自卫与大东亚新秩序的建设”,纯粹是一场掠夺性的侵略战争。日本的侵略对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带来破坏性后果。可以认为,正是日本实施残酷的侵略性统治,才促使忍无可忍的当地人民揭竿而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洪流之中。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旨在建立日本主导的包括东南亚地区在内的亚太新格局。中美英反法西斯阵营建立后,三国首脑1943年11月下旬在埃及开罗召开国际会议,发布《开罗宣言》,为建立战后东亚、东南亚地区格局奠定法理基础。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和外长在柏林西南波茨坦举行会议,并于当日发表《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日本的战争行为属于侵略性质,日本必须归还战争中窃取、掠夺的一切领土和财物。
众所周知,为履行《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的约定,1946年中国国民政府派遣海军舰艇巡视地理上同东南亚连成一片的南海海域,舰船抵达曾母暗沙,并进驻南海诸岛。东南亚各国也在抗日胜利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反帝反殖的独立运动后,纷纷宣布独立,捍卫了二战的胜利成果,奠定了二战后东南亚地区国际秩序和地缘战略格局的基础。这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伟大胜利。

文献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