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友骏
- 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世界经济研究所 区域经济室主任
- [email protected]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中东地缘政治新博弈与全球战略态势调整
邻国日本最近又外交动作频仍:首相安倍晋三6日至7日访问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东方经济论坛”,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13日至15日,安倍又出访印度,与印度总理莫迪会谈,并一起出席高铁开工典礼。与此同时,日本外相河野太郎9日启动对中东多国访问,并举行日本与阿拉伯各国的首次“日阿政治对话”。
日本这些外交动作背后有何意图?本期特请专家为您分析。
日俄和平条约终是心病
问:安倍访俄出席东方经济论坛主要谈些什么?日本要与俄签署和平条约能否如愿?
答:长期以来,对俄外交一直是安倍政府实施整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但因为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领土争端问题始终未能妥善解决,日俄关系的发展也没能获得突破性成绩。尽管如此,安倍政府并不愿放弃对俄外交的各种努力,参加俄举办的东方经济论坛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政治活动。
总体来看,安倍参加此次东方经济论坛,主要存有以下政治目标:
第一,实现日俄首脑再次会晤,稳固双边高层政治协商的沟通机制。近年日俄领导人政治互动较为频繁,且安倍与普京在多个双边或多边场合实现了不同形式的政治会谈,基本保证了两国政治高层沟通机制的畅通。但安倍并不满足于现有的外交收获,更希望与普京建立定期会晤机制,以进一步提升两国政治关系与合作水平。东方经济论坛的举办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不仅为安倍访俄提供了前提条件,更为他与普京的定期会晤创造了机制性保障。
第二,探讨周边安全局势及朝鲜问题走向等。朝鲜近期连续试射导弹及实施核试验,加剧了东亚乃至亚太地区局势的紧张程度,引发威胁地区和平稳定的负面因素遽然上升。作为在这一地区存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俄罗斯的态度和举措直接关系地区局势发展。以此为背景,安倍希望与俄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一方面争取俄积极表态,尤其是在对朝追加制裁等敏感问题上,希望俄能给予日本相应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通过在这一热点问题上达成所谓“日俄战略默契”,凸显日本在朝鲜问题上的“大国”身份及重要的政治影响力。
第三,推进与俄在经济、能源等各方面的务实合作。鉴于俄罗斯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潜在的能源出口能力,日本一直觊觎从俄经济发展尤其是远东开发中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而且,日俄能源合作有助日本调整自身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进口的全球布局,更可以保障日本能源供应体系及整体经济系统的有序运转。鉴于此,安倍每次访俄或会晤俄代表,都竭力推销日本产品及生产技术,并为日企入俄投资发展积极游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丰田汽车等一大批大型日企进入俄,大量日本投资也源源不断涌入俄,对推动日俄经济合作起到了催化作用。
第四,探寻签署日俄和平条约的可能性。安倍再次上台执政后,一直在找寻创造政治遗产的可能,与俄签署和平条约也早已被纳入视野之内。安倍此次访俄,也是一如既往高调出行,希望能在此问题上实现战略性突破。
应该说,与俄签署和平条约的政治愿望并不是安倍首创,而是战后多届日本政府的夙愿。但受制于包括领土争端在内各种问题的频繁干扰,日俄和平条约谈判多次让人“寄予厚望”,更是屡次让人“彻底失望”,始终未能画上圆满的句号。
鉴于此,短期内日俄达成和平条约的可能性有限,尽管可能在部分讨论上达成一些共识,但很难在战略框架或焦点问题上取得统一意见。围绕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归属问题的领土争端仍是横亘在日俄关系发展中的巨大障碍,而且日俄对此问题的认知存在明显差距,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达成共识。因此,能否达成一个绕开领土争端的和平条约,成为日俄政治协商的关键与突破口。但受制于双方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日俄均无法轻易绕开领土争端而谈政治问题,更不可能在领土问题上做出丝毫让步。
另一方面,日本国内政治环境的嬗变也是左右其未来对俄和平条约谈判走向的关键因素。重组内阁后的安倍政府及自民党的政治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而且随着安倍在日本政坛及自民党内“一人独大”局面日渐式微,在野党及自民党内反对派将日益加大对安倍政府及其本人的问责与批判。在此背景下,安倍政府很难在国会及党内与反对势力进行政治谈判或政治交易,更难以就“领土换和平条约”等重大事宜达成妥协。因此,安倍政府推动和平条约谈判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在谈判中可以运用的筹码或政策空间也将逐次缩减,最终仍旧是丝毫未变的“没有任何谈判结果”的结局。
日印加强合作“抱团取暖”
问:安倍本周访印目的何在?
答:总体来看,日本与印度的走近是二者各自的战略需求导致的,即二者均觊觎成为地区性甚至是全球性的政治大国,对地区局势及全球形势发展产生特殊影响。但二者因为现有国力、综合能力、经济实力及政治影响力等距离全球性大国的标准仍有较远距离,因此只能选择“抱团取暖”,希望实现“1 1>2”的“强强联合”模式,以共同推动地区及全球政治经济体系改革与发展,合作扩大自身政治与经济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安倍此次访印的政治目标之一就是在印度洋刷“大国”存在感,通过外交手段提升日本在该地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力,这也是近年来日本在印度洋及南亚区域频频做动作的根本动因。更为重要的是,安倍希望倚重印度这座“桥梁”,通过与印度加强合作,推进并落实与南亚地区其他国家的政治及经济合作。从这一层面看,安倍认为印度在日本南亚战略中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一方面,印度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日印加强政治经济联姻,有助扩大日本在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印度也是日本推进南亚战略的绊脚石,日本在这一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及安全活动必须尽可能多地得到印度“背书”,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
除了政治考虑之外,安倍同样着眼于在经济领域加强对印合作,调整日印经济合作的部分现有机制,并为日印未来经济合作构建战略性的全面发展框架。需要指出的是,潜在的经济利益是日本不断扩大对印政治投入的实际驱动力。尽管印度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且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但庞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潜在的可塑性,这也是印度吸引日本投资及政治资源的最大魅力。安倍此次访印一大卖点就是增加日本对印投资,其中的标志性项目就是援助建设高速铁路工程。同时,日本视印度为潜力巨大的海外经济载体,安倍会在其中积极斡旋,鼓励部分日企开启或扩大对印投资,并将印度作为主要的零部件或成品生产地。
在安全领域,日印之间实则已经建有多个联络及合作机制,但安倍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希望借此次访印扩大日印战略性安全合作,主要涉及多个方面:
其一,实现对印武器出口的战略性突破。众所周知,印度一直希望引进日本的US-2水上飞机,日本也希望通过对印武器出口,帮助新修改的“武器出口三原则”正式落地,并为今后大范围参与全球武器市场交易创造积极因素。
其二,建立日印“2 2”协商机制。“2 2”协商机制是个级别较高且富有象征意义的政治沟通机制,目前与日本建有这一协商机制的仅美国等少数“盟友”或“准盟友”。一旦日印间建立这一双边机制,意味着日本将印度提升为安全领域“准盟友”,进一步抬升印度在日本对外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与功能。
此外,日本和印度都有在联合国“入常”的强烈愿望,在这一议题上推进双边和多边合作,也是日印走近的主要动因之一。
出访中东维护能源安全
问:日本外相出访中东五国有哪些活动?如何解读?
答:日本新任外相河野太郎此次中东之行,主要政治目标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积极体现日本在中东的存在感,对外宣扬日本“政治大国”的影响力和独特价值。显然,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业已为日本扮演全球治理大国角色提供了重要平台,加上不久前中东地区突发卡塔尔与沙特、阿联酋等国断交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中东局势的紧张程度。在此背景下,日本外相的到访无疑会促使全球媒体及各相关国家的政治视线聚焦于此,并将日本的名字与中东治理二者牢固地绑定在一起。
第二,稳固能源进口相关渠道,维护日本能源体系整体安全。实际上,福岛核事故之后,能源安全始终是日本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块“心病”,能源进口的敏感度也日渐高涨。受其影响,日本对中东国家的外交更加偏重于能源等现实利益的获取。因此,中东局势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日本国内能源供应体系的稳定与安全,更关系到日本整体经济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卡塔尔断交风波导致中东紧张气氛急速升温,而卡塔尔又是日本重要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供给国,对日本能源供给体系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日本急于对包括卡塔尔在内的中东能源供给国进行必要的安抚工作,更希望源于阿拉伯国家内部的政治斗争不会影响对日本的能源出口。由是观之,河野太郎此次中东行与其说是政治行为,毋宁说是能源利益至上所引发的经济行为,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维护日本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当然,除上述要点之外,河野的此访还肩负宣传朝核问题危害性的任务等。从这一层面来看,河野访中东与安倍访印的政治目的完全相符,即,日本意图构建全球性的“对朝包围圈”,希望以此控制住朝鲜的外汇收入来源等,迫使朝鲜放弃导弹及核试验等危险行为。
文献来源:新民晚报,2017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