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APEC两岸见面——由经入政
2013-10-07
长期以来,大陆一直把APEC定位为亚太地区非约束性政府间的经济合作机制,以及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场所。因此,台湾出席APEC的人选,始终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台湾部长参会,被定位在经济层级。与此同时,APEC又是两岸领导人发挥智慧,借会面向国际社会释放两岸政治和经济信号的理想场所。多年来,透过对双方出席峰会人选的层级,见面交谈的内容等“周到的安排”,这一定律“屡试不爽”。这次印尼巴厘岛,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台湾陆委会主委以非经济官员身份陪同与会,与大陆台办主任互通款曲。寒暄之余,王张简单约定彼此互相“参访”,此举透出浓浓的重视政治现实,讲求实效的气息。意味着在ECFA深化阶段,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在岛内政治中受阻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将两岸经济与政治关系平衡发展的重要性,提上了双方议事日程。据此,笔者认为,两岸此次APEC会见,政治含义大于经济含义;
其一,保持两岸政治接触的势头。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后,两岸关系开始朝突破“经济性”、“民间性”、“功能性“、“事务性”限制的方向发展。可以将两岸关系评价为“进入政治谈判时代”(连战语;两岸谈判时代开始了)。因此,国民党主席连战出席APEC实现“连胡会”,已经成为两岸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两岸APEC会面高度的政治现实意义也由此而产生。尤其是国民党执政下ECFA及其19项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两岸关系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经济与政治平衡发展的态势。这次APEC峰会,事前由台湾方面提议陆委会事务具体负责人陪同出席,大陆赞同。在APEC会议中,实现了台湾与大陆之间对等部门负责人的见面与“相约”,浓笔重彩,除表达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外,更重要的是两岸在“具体政治与政策”落实方面,实现了再突破。
其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奠定发展基础。两岸关系进入“谈判时期”,两岸的政治互信必然增加。即两岸需要实现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平衡发展。这也是习近平强调,“要珍惜历史机遇,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的言外之意。为此两岸需要双方加倍努力。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两岸政治互动趋势的出现,一定会引起某些国际势力和岛内分裂势力的担心,认为有碍他们的利益。而且会对两岸这些政治关系变化做出反应。如2010年1月,即国民党重新执政的第三年,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就举行听证会,专项评估自2008年以来“正在发生的两岸经济整合”,判断这一趋势“是否将导致两岸的政治整合”。
其三,以“92共识”为基础,两岸经贸关系有可能提升到经济战略层次。
此次习萧会,习近平强调“两岸双方应该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其“正确”二字,意味深长。无独有偶,在谈到两岸经济合作关系时,萧万长表示,最重要的是确立了“92共识”作为两岸制度化协商的基础。认为这是“两岸持续交流互动的核心”。这等于是将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中结构定位两岸”的论述,再次“背书”。两岸在国际场合共提“92共识”,可以理解为两岸含蓄地提出了追求政治与经济平衡发展的政策目标,具有稳定周边,谋求区域发展的含义。这是因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再也不能回避重大的区域经济战略问题。除了扩大并深化两岸经贸制度的合作外,在如何应对区域一体化(例如TPP与RECP等重大选择)方面,都涉及两岸的区域经济战略。而经济战略背后,少不了军事与安全的支撑,政治互动与政治互信自然而然会产生。即:通过政治互动、解决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问题。
说政治浓于经济,不是说经济不重要,而是强调两岸经济关系缺少政治互信的支持,必然不能远行。回顾两岸今天取得的经济成就,实际上是2005年以来两岸政经关系互动的结果。这次APEC习萧会和两岸具体事务部门负责人的会见,也是两岸高层人士政治努力的结果。今天,两岸在“92共识“的基础上已经开启了制度化协商的大门。两岸关系朝“高层会谈,增加互信”,实现“政治谈判”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未来两岸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将进一步加强,阻碍两岸经贸关系自由化的障碍也将减少。以经济和政治互动为推力,为两岸人民谋福祉,抓机遇,找市场,是两岸面临的共同任务。还有什么比这些问题更重要,能够阻碍两岸关系的再发展?
其一,保持两岸政治接触的势头。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后,两岸关系开始朝突破“经济性”、“民间性”、“功能性“、“事务性”限制的方向发展。可以将两岸关系评价为“进入政治谈判时代”(连战语;两岸谈判时代开始了)。因此,国民党主席连战出席APEC实现“连胡会”,已经成为两岸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两岸APEC会面高度的政治现实意义也由此而产生。尤其是国民党执政下ECFA及其19项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两岸关系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经济与政治平衡发展的态势。这次APEC峰会,事前由台湾方面提议陆委会事务具体负责人陪同出席,大陆赞同。在APEC会议中,实现了台湾与大陆之间对等部门负责人的见面与“相约”,浓笔重彩,除表达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外,更重要的是两岸在“具体政治与政策”落实方面,实现了再突破。
其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奠定发展基础。两岸关系进入“谈判时期”,两岸的政治互信必然增加。即两岸需要实现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平衡发展。这也是习近平强调,“要珍惜历史机遇,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的言外之意。为此两岸需要双方加倍努力。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两岸政治互动趋势的出现,一定会引起某些国际势力和岛内分裂势力的担心,认为有碍他们的利益。而且会对两岸这些政治关系变化做出反应。如2010年1月,即国民党重新执政的第三年,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就举行听证会,专项评估自2008年以来“正在发生的两岸经济整合”,判断这一趋势“是否将导致两岸的政治整合”。
其三,以“92共识”为基础,两岸经贸关系有可能提升到经济战略层次。
此次习萧会,习近平强调“两岸双方应该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其“正确”二字,意味深长。无独有偶,在谈到两岸经济合作关系时,萧万长表示,最重要的是确立了“92共识”作为两岸制度化协商的基础。认为这是“两岸持续交流互动的核心”。这等于是将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中结构定位两岸”的论述,再次“背书”。两岸在国际场合共提“92共识”,可以理解为两岸含蓄地提出了追求政治与经济平衡发展的政策目标,具有稳定周边,谋求区域发展的含义。这是因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再也不能回避重大的区域经济战略问题。除了扩大并深化两岸经贸制度的合作外,在如何应对区域一体化(例如TPP与RECP等重大选择)方面,都涉及两岸的区域经济战略。而经济战略背后,少不了军事与安全的支撑,政治互动与政治互信自然而然会产生。即:通过政治互动、解决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问题。
说政治浓于经济,不是说经济不重要,而是强调两岸经济关系缺少政治互信的支持,必然不能远行。回顾两岸今天取得的经济成就,实际上是2005年以来两岸政经关系互动的结果。这次APEC习萧会和两岸具体事务部门负责人的会见,也是两岸高层人士政治努力的结果。今天,两岸在“92共识“的基础上已经开启了制度化协商的大门。两岸关系朝“高层会谈,增加互信”,实现“政治谈判”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未来两岸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将进一步加强,阻碍两岸经贸关系自由化的障碍也将减少。以经济和政治互动为推力,为两岸人民谋福祉,抓机遇,找市场,是两岸面临的共同任务。还有什么比这些问题更重要,能够阻碍两岸关系的再发展?
文献来源:台湾《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