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度可以为金砖国家合作做出新贡献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金砖国家将建立更密切合作伙伴关系
- 中国中标印尼高铁 日本又挨一记闷棍
- 南非的“金砖”身份不可代替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李新
2016-12-26
2015年的中俄关系继续延续了两国领导人高频率会晤。5月和9月双方领导人分别出席了在莫斯科和北京举办的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系列纪念活动,7月共同出席了在俄罗斯乌法举行的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元首峰会并举行单独会晤,11月在土耳其共同出席G20元首峰会并举行单独会晤。
整个2015年的中俄关系,有两件大事值得历史特别铭记。一个是两国共同举办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另外一个重大事情,就是中俄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对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
自从1990年代后半期开始,中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以至于两国领导人每年都会宣布“中俄关系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这种“历史最高水平”还将不断推向更高的水平,合作的领域、范围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
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价值观有很多共同之处,如坚持和平共处,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坚持自主发展道路,反对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国甚至打着“人权、民主、自由”的幌子策划“颜色革命”和不惜使用武力推翻他国政权。中俄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促使双方在国际舞台上加强合作,特别是在价值观和话语权方面,双方都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
据俄罗斯一些媒体报道,2015年12月梅德韦杰夫访华期间将开启“中俄媒体年”,双方将共同探讨共建联合通讯社。俄罗斯在加强对外宣传挑战西方话语权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刚刚组建只有几年的“今日俄罗斯电视频道”一天24小时不间断用英语向国际社会播报俄罗斯对重大国际事物和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影响力很大,甚至让西方感到恐惧。中俄两国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向世界宣传自己理念和价值观,足以挑战西方话语权,改变CNN和BBC主导世界话语权的现状。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长期坚持不结盟原则,但是不结盟并不等于不结伴。有人说,在这种结伴不结盟框架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发展成中国对外关系的标杆。在我看来,它是当代“新型大国关系”的样板。国际关系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战略伙伴关系”,但是中俄之间是唯一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协作”比“合作”联系更加紧密,而且这种“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在2014年和2015年签署的中俄关系《联合声明》当中特别强调“进入了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同盟”。中美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应该以此为样板,建立一种互信互利,合作共赢的关系。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与欧洲的关系是俄罗斯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这是俄罗斯民族特性当中固有的一种欧洲中心主义的情节所决定的。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国谋求融入欧洲的愿望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包括当代叶利钦和普京时期的俄罗斯。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相当密切,这一点可以通过他们的经贸关系来判断,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贸易额占到其对外贸易额的一半,而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的贸易还占不到30%。虽然中俄之间已经形同“政治同盟”,但两国贸易额在2014年仅有900亿美元左右。这一数据使中国成为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是俄罗斯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很低。而且2015年由于俄罗斯经济显然衰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使得两国贸易额不可能实现两国领导人确定的今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早在2012年普京就意识到了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进而融入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急迫性,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APEC峰会标志着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启动。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因此对俄罗斯加强制裁,促使俄罗斯在它亚太战略的基础上向东转,与中国加强合作成为其必然的选择,因为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同样是两个世界大国,在中国“积极有为”的系列外交动作中,俄罗斯不可避免得怀有戒心。例如非常忧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对冲俄罗斯主导并加快推进的“亚欧经济联盟”。中方照顾到俄方的这一利益关切,在2014年5月两国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当中第20和21条明确写道:“双方认为,欧亚一体化合作进程对保障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地区安全稳定着重要作用”,“俄方认为,中方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非常重要,高度评价中方愿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考虑俄方利益。双方将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将建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2015年5月两国专门就此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其中第1条明确写道:“俄方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方支持俄方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一体化进程”,“双方将共同协商,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从而俄罗斯的戒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打消。中方多次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遵循“三不”原则---不经营势力范围、不谋求地区主导权、不干涉别国内政,可以说给俄罗斯吃了一个定心丸。俄罗斯开始表现的比较积极起来,甚至提出了在欧亚大陆共建“共同经济空间”的终极目标。
2015年9月,俄罗斯外交部专门组织了一个欧亚经济联盟的专家代表团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方专家举行了一个座谈会。其目的就是来了解一下中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联盟的问题上到底是什么态度,从哪个方面对接,如何对接。10月份在哈尔滨举办的中俄高峰论坛上,欧亚经济联盟委员会的高级官员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联盟问题也与中方专家进行了探讨。
其实,早在2013年年底我本人曾经在莫斯科与时任俄罗斯铁路公司总裁的亚库宁任主席的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秘书长库里科夫先生就丝绸之路经济带问题进行过交流。亚库宁最大的忧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绕过俄罗斯,其西伯利亚大铁路将会失去意义。应库里科夫先生的请求,并通过他向亚库宁先生转交了我的一封信,信中阐述了“一带一路”的意义及与俄罗斯合作的建议。亚库宁非常重视这封信,因为此前他曾提出以西伯利亚大铁路、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为主干,沿线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进而繁荣跨欧亚物流大通道的“跨欧亚发展带”构想,将助力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他将这一构想连同我的信呈报给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并建议这个“跨欧亚发展带”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方案得到了普京的支持,所以在2014年2月,习近平在索契与普京会晤并正式邀请俄罗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时候,普京马上回答用跨欧亚铁路来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随后,3月份我应邀参加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会议,包括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在内100位科学院士分别听取了亚库宁关于“跨欧亚发展带”的报告和我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跨欧亚发展带的报告,得到充分肯定。7月份亚库宁先生率“文明对话”论坛智库专家和俄罗斯铁路公司专家代表团应邀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方专家就“两带”对接进行深入探讨。会议成果分别报送给了两国最高领导层。
2016年年初将就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问题开启首轮谈判,但是在对接问题上,中俄双方目前仍然存在分歧。俄方部分人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想法,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有钱,就让丝绸之路经济带负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国际组织,在制定规则方面经验比较丰富,所以由欧亚经济联盟负责规则的制定。
丝绸之路经济带虽然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宏大的倡议,但它是与相关国家共商、共建和共享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项目,涉及贸易、投资等各领域的全面合作,主体是多元的。而欧亚经济联盟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组织和机构,主体是单一的。所以,二者对接,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关系,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谈判。欧亚经济联盟制定的规则只能适用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而中国不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所以不能要求中国来遵循欧亚经济联盟的规则。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是全新的关系,这个是需要坐下来谈判的。再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远不是全部。包含了创新贸易模式、增加相互投资、加强能源合作、深化金融合作、农业、高新技术和其他产业合作,以及环境保护、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所以,它是相当广泛的。
有数据显示,2015年1月到10月,中俄贸易比去年其实是同比下降了29.1%。中俄从贸易结构上一直不是特别顺利,俄罗斯向中国出口主要的还是原材料和能源,而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商品集中在轻纺工业产品和机电产品。这样的结构下,中俄贸易表现得量很大,但是价值很低,从中国方面出口的这些产品都是廉价商品,要想把贸易额提升上去,必须要增加附加值高的一些产品。
另一个方面中俄这些出口都会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动的影响。中俄两国领导人曾经提出来,2015年要达到1000亿美元,到2020年要达到2000亿美元。虽然2014年是达到了差不多900亿美元,但是从2015年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经济下滑,2015年上半年的时候也只有两三百亿美元,要达到1000亿美元恐怕是不可能的了,如果要避免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两国贸易的影响的话,恐怕也是要加强中俄之间贸易结构的改变,创新贸易模式。
怎么样来改变?俄罗斯非常需要中方的投资。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最近几年虽然在不断增加,但中国到俄罗斯投资的积极性还不是特别高,还需要两国政府进行推动,通过搭建政府间的平台来促进民营企业进行相互投资,通过投资来带动贸易,这样的话就使两国的贸易能够摆脱目前的这种困境。
一讲起到俄罗斯投资,中方企业就感到发怵,主要是俄罗斯投资环境不是特别的优越。俄罗斯外交部第一亚洲司的司长曾经讲过一句话:“我们希望中国到俄罗斯来投资,但是中国企业说俄罗斯投资环境不好,难道俄罗斯投资环境还不如非洲吗?”的确俄罗斯的投资环境是比较差,这个差不是非洲的那种情况一样。一方面是俄罗斯是地区的寡头垄断,另外一方面是俄罗斯法律经常变来变去,对于投资回报期了一般要经过一两年两三年才会有回报的商人来说,投资要获得回报的时候变成非法的了,或者一些垄断部门可能会通过腐败的手段动用检察院,对中方企业进行检查,“鸡蛋里挑骨头”总是能挑到问题的,通过这种方式对中方企业能够造成一定困难。中国与俄罗斯需要签署投资(保护)协议,来保障中方投资者的利益。
基于此,俄罗斯为了开发远东出台了很多优惠措施,特别是在2015年10月份,俄罗斯举办了东方经济论坛,日本投资者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是中国投资者还在考虑。俄方希望中方能够加快步伐。我们需要注意,从俄罗斯得角度,这个远东开发优惠政策措施,它不是仅仅面向中国的,而是面向整个亚太地区。相比较而言,中国先进的技术远不及日本、韩国,但是中国的优势是更有钱。同时,俄罗斯对中国人在远东的忌惮在短时间内确实很难改变。
整个2015年的中俄关系,有两件大事值得历史特别铭记。一个是两国共同举办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另外一个重大事情,就是中俄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这对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
自从1990年代后半期开始,中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以至于两国领导人每年都会宣布“中俄关系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这种“历史最高水平”还将不断推向更高的水平,合作的领域、范围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
中俄:新型大国关系典范
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价值观有很多共同之处,如坚持和平共处,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坚持自主发展道路,反对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国甚至打着“人权、民主、自由”的幌子策划“颜色革命”和不惜使用武力推翻他国政权。中俄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促使双方在国际舞台上加强合作,特别是在价值观和话语权方面,双方都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
据俄罗斯一些媒体报道,2015年12月梅德韦杰夫访华期间将开启“中俄媒体年”,双方将共同探讨共建联合通讯社。俄罗斯在加强对外宣传挑战西方话语权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刚刚组建只有几年的“今日俄罗斯电视频道”一天24小时不间断用英语向国际社会播报俄罗斯对重大国际事物和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影响力很大,甚至让西方感到恐惧。中俄两国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向世界宣传自己理念和价值观,足以挑战西方话语权,改变CNN和BBC主导世界话语权的现状。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长期坚持不结盟原则,但是不结盟并不等于不结伴。有人说,在这种结伴不结盟框架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发展成中国对外关系的标杆。在我看来,它是当代“新型大国关系”的样板。国际关系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战略伙伴关系”,但是中俄之间是唯一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协作”比“合作”联系更加紧密,而且这种“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在2014年和2015年签署的中俄关系《联合声明》当中特别强调“进入了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同盟”。中美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应该以此为样板,建立一种互信互利,合作共赢的关系。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与欧洲的关系是俄罗斯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这是俄罗斯民族特性当中固有的一种欧洲中心主义的情节所决定的。从彼得大帝开始,俄国谋求融入欧洲的愿望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包括当代叶利钦和普京时期的俄罗斯。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相当密切,这一点可以通过他们的经贸关系来判断,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贸易额占到其对外贸易额的一半,而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的贸易还占不到30%。虽然中俄之间已经形同“政治同盟”,但两国贸易额在2014年仅有900亿美元左右。这一数据使中国成为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是俄罗斯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很低。而且2015年由于俄罗斯经济显然衰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使得两国贸易额不可能实现两国领导人确定的今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早在2012年普京就意识到了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进而融入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急迫性,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APEC峰会标志着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启动。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因此对俄罗斯加强制裁,促使俄罗斯在它亚太战略的基础上向东转,与中国加强合作成为其必然的选择,因为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就“丝路”对接问题尚存分歧
同样是两个世界大国,在中国“积极有为”的系列外交动作中,俄罗斯不可避免得怀有戒心。例如非常忧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对冲俄罗斯主导并加快推进的“亚欧经济联盟”。中方照顾到俄方的这一利益关切,在2014年5月两国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当中第20和21条明确写道:“双方认为,欧亚一体化合作进程对保障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地区安全稳定着重要作用”,“俄方认为,中方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非常重要,高度评价中方愿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考虑俄方利益。双方将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将建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2015年5月两国专门就此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其中第1条明确写道:“俄方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方支持俄方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一体化进程”,“双方将共同协商,努力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相对接,确保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从而俄罗斯的戒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打消。中方多次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遵循“三不”原则---不经营势力范围、不谋求地区主导权、不干涉别国内政,可以说给俄罗斯吃了一个定心丸。俄罗斯开始表现的比较积极起来,甚至提出了在欧亚大陆共建“共同经济空间”的终极目标。
2015年9月,俄罗斯外交部专门组织了一个欧亚经济联盟的专家代表团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方专家举行了一个座谈会。其目的就是来了解一下中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联盟的问题上到底是什么态度,从哪个方面对接,如何对接。10月份在哈尔滨举办的中俄高峰论坛上,欧亚经济联盟委员会的高级官员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联盟问题也与中方专家进行了探讨。
其实,早在2013年年底我本人曾经在莫斯科与时任俄罗斯铁路公司总裁的亚库宁任主席的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秘书长库里科夫先生就丝绸之路经济带问题进行过交流。亚库宁最大的忧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绕过俄罗斯,其西伯利亚大铁路将会失去意义。应库里科夫先生的请求,并通过他向亚库宁先生转交了我的一封信,信中阐述了“一带一路”的意义及与俄罗斯合作的建议。亚库宁非常重视这封信,因为此前他曾提出以西伯利亚大铁路、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为主干,沿线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进而繁荣跨欧亚物流大通道的“跨欧亚发展带”构想,将助力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他将这一构想连同我的信呈报给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并建议这个“跨欧亚发展带”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方案得到了普京的支持,所以在2014年2月,习近平在索契与普京会晤并正式邀请俄罗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时候,普京马上回答用跨欧亚铁路来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随后,3月份我应邀参加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会议,包括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在内100位科学院士分别听取了亚库宁关于“跨欧亚发展带”的报告和我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跨欧亚发展带的报告,得到充分肯定。7月份亚库宁先生率“文明对话”论坛智库专家和俄罗斯铁路公司专家代表团应邀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方专家就“两带”对接进行深入探讨。会议成果分别报送给了两国最高领导层。
2016年年初将就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问题开启首轮谈判,但是在对接问题上,中俄双方目前仍然存在分歧。俄方部分人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想法,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有钱,就让丝绸之路经济带负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国际组织,在制定规则方面经验比较丰富,所以由欧亚经济联盟负责规则的制定。
丝绸之路经济带虽然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宏大的倡议,但它是与相关国家共商、共建和共享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项目,涉及贸易、投资等各领域的全面合作,主体是多元的。而欧亚经济联盟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组织和机构,主体是单一的。所以,二者对接,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关系,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谈判。欧亚经济联盟制定的规则只能适用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而中国不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所以不能要求中国来遵循欧亚经济联盟的规则。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是全新的关系,这个是需要坐下来谈判的。再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远不是全部。包含了创新贸易模式、增加相互投资、加强能源合作、深化金融合作、农业、高新技术和其他产业合作,以及环境保护、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所以,它是相当广泛的。
远东投资且艰且行
有数据显示,2015年1月到10月,中俄贸易比去年其实是同比下降了29.1%。中俄从贸易结构上一直不是特别顺利,俄罗斯向中国出口主要的还是原材料和能源,而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商品集中在轻纺工业产品和机电产品。这样的结构下,中俄贸易表现得量很大,但是价值很低,从中国方面出口的这些产品都是廉价商品,要想把贸易额提升上去,必须要增加附加值高的一些产品。
另一个方面中俄这些出口都会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变动的影响。中俄两国领导人曾经提出来,2015年要达到1000亿美元,到2020年要达到2000亿美元。虽然2014年是达到了差不多900亿美元,但是从2015年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经济下滑,2015年上半年的时候也只有两三百亿美元,要达到1000亿美元恐怕是不可能的了,如果要避免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两国贸易的影响的话,恐怕也是要加强中俄之间贸易结构的改变,创新贸易模式。
怎么样来改变?俄罗斯非常需要中方的投资。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最近几年虽然在不断增加,但中国到俄罗斯投资的积极性还不是特别高,还需要两国政府进行推动,通过搭建政府间的平台来促进民营企业进行相互投资,通过投资来带动贸易,这样的话就使两国的贸易能够摆脱目前的这种困境。
一讲起到俄罗斯投资,中方企业就感到发怵,主要是俄罗斯投资环境不是特别的优越。俄罗斯外交部第一亚洲司的司长曾经讲过一句话:“我们希望中国到俄罗斯来投资,但是中国企业说俄罗斯投资环境不好,难道俄罗斯投资环境还不如非洲吗?”的确俄罗斯的投资环境是比较差,这个差不是非洲的那种情况一样。一方面是俄罗斯是地区的寡头垄断,另外一方面是俄罗斯法律经常变来变去,对于投资回报期了一般要经过一两年两三年才会有回报的商人来说,投资要获得回报的时候变成非法的了,或者一些垄断部门可能会通过腐败的手段动用检察院,对中方企业进行检查,“鸡蛋里挑骨头”总是能挑到问题的,通过这种方式对中方企业能够造成一定困难。中国与俄罗斯需要签署投资(保护)协议,来保障中方投资者的利益。
基于此,俄罗斯为了开发远东出台了很多优惠措施,特别是在2015年10月份,俄罗斯举办了东方经济论坛,日本投资者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是中国投资者还在考虑。俄方希望中方能够加快步伐。我们需要注意,从俄罗斯得角度,这个远东开发优惠政策措施,它不是仅仅面向中国的,而是面向整个亚太地区。相比较而言,中国先进的技术远不及日本、韩国,但是中国的优势是更有钱。同时,俄罗斯对中国人在远东的忌惮在短时间内确实很难改变。
文献来源:《凤凰周刊》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