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为什么说中国的经济再平衡战略可能会优于美国
2013-11-11
——兼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影响
2008年全球经济与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五年有余,但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仍然未能完全从危机泥沼中爬起来。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各自的困难,前者主要受累于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债务高杠杆、高失业率、通货紧缩以及低迷的消费和投资意愿,后者主要受制于对外贸易收入的下降、公共债务比重上升、通货膨胀风险、经济增长结构难以提升以及国际资本大进大出等问题。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同时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二者经济能否实现再平衡,不仅对于它们本国经济非常重要,对于整体世界经济也都利益攸关。从目前两国的再平衡战略选择和发展动向来看,中国似乎走在了美国前面。一、从外部再平衡来看,美国选择了错误的方向,而中国的选择则更为务实。
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也知道了寅吃卯粮,一味靠对外借贷以支持国内消费的风险和不可持续性。因此,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出口倍增”计划,希望通过扩大出口,来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为了和这个目的相配套,美国先后强势推出了跨太平洋战略伙伴计划(TT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计划(TTIP),冀望通过构建以美国比较优势结构为基础的所谓的21世纪高标准的贸易协定来扩大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利益分配比例,压缩中国的比较优势空间。应该说,这种做法损人,却未必利己。一是尽管TTP和TTIP占据了世界贸易中的可观份额,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它们所覆盖的地理范围并不是全球贸易最有增长潜力的地区和经济体,可能带来的贸易增长和经济增长并不是最优选择,对于美国来说也并不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出口目的地。二是美国现在国内充裕的是证券投资,但是实体经济的投资疲弱,就业创造能力不强,因此美国应该鼓励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但是美国出于政治因素考虑,对中国赴美国的大大小小的直接投资都进行严格限制,极大地削弱了中国企业赴美国投资的意愿。因此,短中期来看,美国的外部经济再平衡战略可能难以收到实效,从中长期来看是否有效,还要考虑TTP和TTIP的具体前景和内容以及其他因素,不确定性很大。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外部经济再平衡战略则更加务实。一是中国主动降低了对于外部出口的依赖,贸易顺差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危机前最高的10%还要多降到了近两年的2%左右,应该外部再平衡在贸易实务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二是面对美国的TTP和TTIP攻势,中国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提出了务实的经济贸易合作规划,在东北方向是中韩自贸区和中日韩自贸区,在东南方向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和地区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协定(RCEP),在西南方向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在西北方向则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另外,中国还结合新兴大国的共同利益和发展需求,在金砖机制下共同提出了建立金砖发展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CRF)的计划。中国提出的这一系列外部经济合作新设想,相对于美国而言,都更加务实,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所涉及的范围也都是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国家和经济体。
二、从内部经济再平衡来看,美国受困于政治对立,但中国已经以“壮士断腕”之志,在全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凝聚力。
大国的实力竞争,归根结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大国经济实力的竞争,虽然对外经济关系非常重要,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内部经济是否能够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美国是世界第一大、也是最发达的经济体,其经济的创新力之强、科技实力之雄厚、管理经验之先进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但是2008年世界经济与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的事实说明,再强大的巨人也有其阿喀琉斯之踵,如果不能迅速医治好这个毛病,巨人也可能会跑不过身边的小伙伴。问题是,自从危机爆发至今,美国在医治自身经济结构病症方面的进展可以说乏善可陈。一是受制于财政困境,动用财政政策以改善美国经济结构的空间很小,所以只能依赖于货币政策。但是货币政策的极度宽松,虽然在短期内稳定了金融市场和扩大的消费能力,但是从中长期看不仅边际效应递减,而且使得美国经济债务杠杆再度扩张,美国居民储蓄率再度下降到危机前的历史低值,美国收入差距也进一步向历史高峰扩张。如此下去,美国金融市场再来一次动荡甚至危机不是不可能之事。二是受制于美国两党意识形态和现实政治利益的极端对立,使得美国政府在利用社会政策改善美国经济结构方面取得的进展非常有限。按道理说,在美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计划应该是有利于美国长期经济增长的社会政策,但是却一再受到共和党的阻挠,并且引发了政府关门和债务违约风险,由此可见奥巴马政府想在任内继续推行实质性的有利于改善美国国内经济结构的社会政策的可能性已然很小了。
而受益于中国政治体制在现阶段的重大优势,中国在内部经济平衡方面,不仅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而且更为实质性的改革已经箭在弦上,引而待发。自从去年十八大确立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来,中国就已经开始为大规模的改革积累能量,目前正在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中国着力进行内部经济平衡的最重要标志。中国政府深切认识到国内经济结构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习近平和李克强反复在很多场合强调了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方向,举国上下也都就进一步推进改革达成了共识。到目前为止,中国新一届政府已经在鼓励非公有经济参与战略产业、利率市场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将会就全面、系统、有序地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经济资源有效配置、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相配套等诸多国内核心政治经济议程的改革做出决议,并在未来几年加以落实。
可以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成功举行和重要成果将是反映中国在内部经济再平衡方面比美国更有效、更有力、更具有战略眼光的重要标尺。这次会议如果能够就既定议程达成共识,并转化为实际的改革纲要并加以落实,则中国内部经济再平衡必然会取得实质性突破,也会为中国的外部经济再平衡提供最好的战略匹配,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就会更加巩固。我们也希望美国能够和中国一样,不仅在外部经济再平衡方面更加务实和着眼于共同利益,而且能够凝聚国内政治共识,先把自身的问题解决好。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和美国这两大经济体通力合作,世界经济才能更稳定、更繁荣。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