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向西开放”战略的内生动力与国际环境
2014-02-10
“向西开放”战略是李克强总理2013年5月首访印度和巴基斯坦时提出的标志性策略,在地缘上有强烈的指向性,是中国周边外交大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虽然“向西开放”战略与嗣后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否为同一战略的两个部分,学界尚无共识,但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主动行为,这两个战略性设想因其地缘上的相关性,以及对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性,显然有着一定的互动可能,而中亚和南亚这两大区域之间的枢纽阿富汗,无论是2014年还是以后,都将是世界政治的焦点之一。由此观之,则中国最高领导层提出的战略性设想有着丰富的前瞻意义,必将对中国今后的周边布局产生重大的影响。无论这两个设想是否为同一战略的两个部分,笔者以为,就中国周边外交的总体布局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向西开放”应为中国西北和西南两大周边战略的姐妹篇,将这两篇文章做好,则中国推进亚洲大陆周边环境的稳定与和平目标庶几已近完成,而“向西开放”战略更因其隐含的走向印度洋意义而与中国的海洋周边战略遥相呼应,因而是展望中国未来战略发展方向的深度议题。
一、“向西开放”战略的内生动力
李克强出任总理后将首访目的地选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出乎意料的。在中国的外交雷达上,南亚地区的重要性虽然迅速上升,但在任何意义上都很难说南亚是中国外交的优先重点,但李克强选择南亚,以及稍后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中亚的访问,突出显示了中国对亚洲传统陆地邻国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周边是经营平稳成绩突出的地区,与东北亚和东南亚相比,南亚和中亚成为中国周边外交新的突破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向西开放”战略因其相对比较明确的地缘走向而被视为中国新的南亚战略,或者说是以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为主的战略。在亚洲的更大范畴,“向西开放”则是次地区经济合作战略。这个定义显示了该战略的国际层面,但中国提出此项战略的动因却可能不止于国际层面,如很多分析已经指出的那样,“向西开放”战略在很大意义上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延伸,后者显然是国内开发战略,所涉及的地域是中国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其中与“向西开放”战略关系最密切的地区可能是两个边疆省份,即云南和新疆。
在李克强宣布的“向西开放”战略中,有两个具体的战略设想引起相关方面的极大兴趣,一个是有着“昆明倡议”背景的“孟中印缅”经济合作计划,另一是通过新疆的喀喇昆仑中巴公路,建设新疆与巴基斯坦之间的中巴经济走廊。这两个战略设想将中国的两大内陆边疆省份与广阔的南亚次大陆连接起来,将为中国的边疆地区实现“走出去”的战略远景打造前进的路径,而以具体的发展方向来分,则从新疆而出的开放路径是西进,以云南为桥头堡的发展方向是南下,最终应可在印度洋汇合,构成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战略性环节,如果发展顺利,亦有可能成为关键步骤,从而帮助深锁内陆的边疆省份获得出海口。由于这个原因,相信有关的边疆省份对这个战略设想会持十分积极的态度。
自上世纪末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国政府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和开发,这极大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连通,其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但更重要的是这种投入与开发也促使中西部地区更渴望与外部世界建立紧密的联系。因此“向西开放”战略的首要动力恐怕将来自中国相关的边疆省份,通过中央政府的积极作为,地方省份将采取积极的姿态,加大与相关国家的合作,打造新一轮“互联互通”的建设,通过此促进地方省份更深入参与次地区经济合作。因此可以预期,在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进程中,地方省份的积极性是重要的内生动力。
二、“向西开放”战略的国际环境变量
“向西开放”战略的发展方向是广袤的南亚地区和印度洋,就中国西南周边的发展战略而言,该地区的国际环境既有十分积极的正面因素,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中国自身的努力,积极因素还将不断产生,但也不用讳言存在着不少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有些与历史遗留的未解决问题有关,也有一些则是在当前国际大环境下催生的,需要中国认真应对。其中印度的因素有着突出的地位,因为印度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据有突出地位的大国,如果中国的相关战略触发地缘政治竞争,印度将是主要的对象,反之,如果中国的战略促进了更广大范围的地区合作,甚至进一步促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印度也将成为主要的合作伙伴,原因无他,印度是本地区真正的新兴大国,有着巨大的潜力,并且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同时印度也是本地区最具全球雄心的发展中大国,希望在地区和全球层面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对这点印度从不讳言。因此中国的“向西开放”战略的主要国际环境变量多半来自印度。
从积极层面看,中国参与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意愿得到南亚所有国家的欢迎。李克强提出的加快“孟中印缅”次地区合作进程,使“昆明倡议”推进到国家层面,有望发挥类似于上合组织在中亚地区的促进作用,虽然前者目前无论在计划还是在行动等方面都还处在酝酿阶段。这个计划的初衷是通过与中国山水相连的缅甸和印度、孟加拉互联互通,从而为云南这个内陆省份打开通往孟加拉湾的途径。该计划的前景无疑是有利于所有各方的,但由于其所联通的印度的某些地区在印度看来有国家安全的考量,因此虽然印度地方政府有很大的积极性,但中央政府比较犹疑,这是该计划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在中国高层的推动下,印度的立场已经有了较为积极的变化。李总理访问新德里后,印度总理辛格于当年10月对中国进行了回访,双方形成的一个合作新成果是印度决定在外交部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推动该计划的实施。与此相对应的是双方决定在印度设立中国工业园区,旨在引入更多的中国投资。考虑到中国在缅甸建设的油气管线已经开始运营,可以想见,像这样的次地区合作计划将给各方带来巨大的机会。中国的边疆省份必将通过与地区国家的合作互动走出更广阔的通道,同时也为他国带来新的发展与繁荣的机会。
“向西开放”战略的另一个方向是与巴基斯坦共建“中巴经济走廊”,其基本设想是以从新疆通往巴基斯坦的公路为基础,进一步将中国的新疆地区与中国公司已经接手管理的瓜德尔港连接起来,从而使中巴的经济与交通联系更加紧密,进而使中国与阿拉伯海及西亚地区互联互通。这个战略就巴目前的经济状况以及南亚地区的发展而言,堪称十分宏伟,如果实现,即经济走廊实现铁路运输和油气管线连接,则巴基斯坦将在亚洲经济发展中从此占有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这个前景对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李总理访问伊斯兰堡后不久,巴新当选总理谢里夫回访了北京,显示了巴对中国提出的战略是有高度期待的。
尽管“向西开放”战略是以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为主旨的,但中国在推进该战略时仍然面临消极因素。最大的消极因素来自中印关系的不确定。印度是南亚首要大国,南亚的战略局面与印度的行为息息相关,由于印度对自己在南亚的定位很高,而且是排他性的,如印度将反对一切外部势力进入次大陆几乎视为国策,这使得印度通常将其他大国与南亚的互动视为对其主导地位的威胁。随着印度逐渐融入亚洲体系,特别是印度积极参与亚太地区进程,上述看法有所调整,对中国参与南亚地区合作进程的立场也从完全排除转为逐步接受,但在中国推行“向西开放”战略进程中,印度可能的反弹仍然是最重要的变量。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全天候朋友,因此中巴合作不存在任何政策上的障碍,但巴的问题是国内政治局势不稳,极端势力活动频繁,随着美国及西方盟国退出阿富汗,该地区的局势客观上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甚至存在形势逆转的可能,这对中国在巴的大规模投资和运营都是现实的威胁。中国“向西开放”战略最终能否促成中国与南亚包括印巴在内的主要国家建立合作的网络,以确保地区持久稳定与和平,这将成为中国西南周边战略成败的关键。
三、“向西开放”战略发展前景
“向西开放”是相对于东部沿海的地缘方向而言的,由于东北亚和东南亚近年来相继出现矛盾上升摩擦增多危机隐现的局面,因此“向西开放”的战略平衡意义就比较明显,也由于这个原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向西开放”可能成为同一战略的姐妹篇,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西部和西南部周边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东部。从这个角度衡量该战略的发展前景,可能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周边外交的总体布局中考虑。
首先,由于中国在中亚和南亚的用心经营,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因而都处于相对平稳且稳中有进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向西开放”战略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即使该战略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一定阻力,或没有达到预定的结果,也不是失败。对中国而言,应有足够的耐心推行合作共赢的策略。
其次,南亚国家均为发展程度远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一般对中国参与南亚地区进程都有着较高期望,这要求中国做好充分的“让利”准备,才能使邻国在与中国的合作中体会到中国的善意。由于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合作的目标易被曲解为“扩张势力范围”,这与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毫无共同之处,但却是最易被指认的。即使是与巴基斯坦这样的友好亲密国家合作,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更不用说与印度的交集了。如何使“向西开放”不被解读为“向西扩张”是该战略取得成功的要件。
再者,在中国新一届政府制定的周边外交总体布局中,西南周边虽然不可能居中心地位,但该地区的重要性确实在上升,而且中国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和机制,加大与各地区合作的环境也比较好,例如新年伊始,传来中国政府决定给予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建设的核能发电站高达65亿美元的贷款,数额可谓巨大,说明中国高度重视地区国家的需要,而与印度合作的中国投资特区计划目前也在取得进展,可以有把握地预测,中国未来周边外交中推进合作的经济战略将居重要地位,“向西开放”战略所关注的南亚地区将有更重要的地位。
最后,将“向西开放”简单理解为中国“避开”东部沿海地区纷争锋芒之举或有失偏颇,事实上“向西开放”的两大方向最终都会指向印度洋,这和中国已经提出的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相通的,可为中国努力打造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周边做出贡献,因此中国的周边战略也许并不需要“东缓西进”,而是东西并举,重点各异,差别应对,构筑新的制高点。
一、“向西开放”战略的内生动力
李克强出任总理后将首访目的地选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出乎意料的。在中国的外交雷达上,南亚地区的重要性虽然迅速上升,但在任何意义上都很难说南亚是中国外交的优先重点,但李克强选择南亚,以及稍后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中亚的访问,突出显示了中国对亚洲传统陆地邻国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周边是经营平稳成绩突出的地区,与东北亚和东南亚相比,南亚和中亚成为中国周边外交新的突破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向西开放”战略因其相对比较明确的地缘走向而被视为中国新的南亚战略,或者说是以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为主的战略。在亚洲的更大范畴,“向西开放”则是次地区经济合作战略。这个定义显示了该战略的国际层面,但中国提出此项战略的动因却可能不止于国际层面,如很多分析已经指出的那样,“向西开放”战略在很大意义上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延伸,后者显然是国内开发战略,所涉及的地域是中国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其中与“向西开放”战略关系最密切的地区可能是两个边疆省份,即云南和新疆。
在李克强宣布的“向西开放”战略中,有两个具体的战略设想引起相关方面的极大兴趣,一个是有着“昆明倡议”背景的“孟中印缅”经济合作计划,另一是通过新疆的喀喇昆仑中巴公路,建设新疆与巴基斯坦之间的中巴经济走廊。这两个战略设想将中国的两大内陆边疆省份与广阔的南亚次大陆连接起来,将为中国的边疆地区实现“走出去”的战略远景打造前进的路径,而以具体的发展方向来分,则从新疆而出的开放路径是西进,以云南为桥头堡的发展方向是南下,最终应可在印度洋汇合,构成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战略性环节,如果发展顺利,亦有可能成为关键步骤,从而帮助深锁内陆的边疆省份获得出海口。由于这个原因,相信有关的边疆省份对这个战略设想会持十分积极的态度。
自上世纪末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国政府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和开发,这极大促进了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连通,其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但更重要的是这种投入与开发也促使中西部地区更渴望与外部世界建立紧密的联系。因此“向西开放”战略的首要动力恐怕将来自中国相关的边疆省份,通过中央政府的积极作为,地方省份将采取积极的姿态,加大与相关国家的合作,打造新一轮“互联互通”的建设,通过此促进地方省份更深入参与次地区经济合作。因此可以预期,在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进程中,地方省份的积极性是重要的内生动力。
二、“向西开放”战略的国际环境变量
“向西开放”战略的发展方向是广袤的南亚地区和印度洋,就中国西南周边的发展战略而言,该地区的国际环境既有十分积极的正面因素,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中国自身的努力,积极因素还将不断产生,但也不用讳言存在着不少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有些与历史遗留的未解决问题有关,也有一些则是在当前国际大环境下催生的,需要中国认真应对。其中印度的因素有着突出的地位,因为印度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据有突出地位的大国,如果中国的相关战略触发地缘政治竞争,印度将是主要的对象,反之,如果中国的战略促进了更广大范围的地区合作,甚至进一步促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印度也将成为主要的合作伙伴,原因无他,印度是本地区真正的新兴大国,有着巨大的潜力,并且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同时印度也是本地区最具全球雄心的发展中大国,希望在地区和全球层面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对这点印度从不讳言。因此中国的“向西开放”战略的主要国际环境变量多半来自印度。
从积极层面看,中国参与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意愿得到南亚所有国家的欢迎。李克强提出的加快“孟中印缅”次地区合作进程,使“昆明倡议”推进到国家层面,有望发挥类似于上合组织在中亚地区的促进作用,虽然前者目前无论在计划还是在行动等方面都还处在酝酿阶段。这个计划的初衷是通过与中国山水相连的缅甸和印度、孟加拉互联互通,从而为云南这个内陆省份打开通往孟加拉湾的途径。该计划的前景无疑是有利于所有各方的,但由于其所联通的印度的某些地区在印度看来有国家安全的考量,因此虽然印度地方政府有很大的积极性,但中央政府比较犹疑,这是该计划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在中国高层的推动下,印度的立场已经有了较为积极的变化。李总理访问新德里后,印度总理辛格于当年10月对中国进行了回访,双方形成的一个合作新成果是印度决定在外交部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推动该计划的实施。与此相对应的是双方决定在印度设立中国工业园区,旨在引入更多的中国投资。考虑到中国在缅甸建设的油气管线已经开始运营,可以想见,像这样的次地区合作计划将给各方带来巨大的机会。中国的边疆省份必将通过与地区国家的合作互动走出更广阔的通道,同时也为他国带来新的发展与繁荣的机会。
“向西开放”战略的另一个方向是与巴基斯坦共建“中巴经济走廊”,其基本设想是以从新疆通往巴基斯坦的公路为基础,进一步将中国的新疆地区与中国公司已经接手管理的瓜德尔港连接起来,从而使中巴的经济与交通联系更加紧密,进而使中国与阿拉伯海及西亚地区互联互通。这个战略就巴目前的经济状况以及南亚地区的发展而言,堪称十分宏伟,如果实现,即经济走廊实现铁路运输和油气管线连接,则巴基斯坦将在亚洲经济发展中从此占有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这个前景对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李总理访问伊斯兰堡后不久,巴新当选总理谢里夫回访了北京,显示了巴对中国提出的战略是有高度期待的。
尽管“向西开放”战略是以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为主旨的,但中国在推进该战略时仍然面临消极因素。最大的消极因素来自中印关系的不确定。印度是南亚首要大国,南亚的战略局面与印度的行为息息相关,由于印度对自己在南亚的定位很高,而且是排他性的,如印度将反对一切外部势力进入次大陆几乎视为国策,这使得印度通常将其他大国与南亚的互动视为对其主导地位的威胁。随着印度逐渐融入亚洲体系,特别是印度积极参与亚太地区进程,上述看法有所调整,对中国参与南亚地区合作进程的立场也从完全排除转为逐步接受,但在中国推行“向西开放”战略进程中,印度可能的反弹仍然是最重要的变量。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全天候朋友,因此中巴合作不存在任何政策上的障碍,但巴的问题是国内政治局势不稳,极端势力活动频繁,随着美国及西方盟国退出阿富汗,该地区的局势客观上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甚至存在形势逆转的可能,这对中国在巴的大规模投资和运营都是现实的威胁。中国“向西开放”战略最终能否促成中国与南亚包括印巴在内的主要国家建立合作的网络,以确保地区持久稳定与和平,这将成为中国西南周边战略成败的关键。
三、“向西开放”战略发展前景
“向西开放”是相对于东部沿海的地缘方向而言的,由于东北亚和东南亚近年来相继出现矛盾上升摩擦增多危机隐现的局面,因此“向西开放”的战略平衡意义就比较明显,也由于这个原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向西开放”可能成为同一战略的姐妹篇,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西部和西南部周边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东部。从这个角度衡量该战略的发展前景,可能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周边外交的总体布局中考虑。
首先,由于中国在中亚和南亚的用心经营,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因而都处于相对平稳且稳中有进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向西开放”战略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即使该战略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一定阻力,或没有达到预定的结果,也不是失败。对中国而言,应有足够的耐心推行合作共赢的策略。
其次,南亚国家均为发展程度远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一般对中国参与南亚地区进程都有着较高期望,这要求中国做好充分的“让利”准备,才能使邻国在与中国的合作中体会到中国的善意。由于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合作的目标易被曲解为“扩张势力范围”,这与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毫无共同之处,但却是最易被指认的。即使是与巴基斯坦这样的友好亲密国家合作,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更不用说与印度的交集了。如何使“向西开放”不被解读为“向西扩张”是该战略取得成功的要件。
再者,在中国新一届政府制定的周边外交总体布局中,西南周边虽然不可能居中心地位,但该地区的重要性确实在上升,而且中国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和机制,加大与各地区合作的环境也比较好,例如新年伊始,传来中国政府决定给予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建设的核能发电站高达65亿美元的贷款,数额可谓巨大,说明中国高度重视地区国家的需要,而与印度合作的中国投资特区计划目前也在取得进展,可以有把握地预测,中国未来周边外交中推进合作的经济战略将居重要地位,“向西开放”战略所关注的南亚地区将有更重要的地位。
最后,将“向西开放”简单理解为中国“避开”东部沿海地区纷争锋芒之举或有失偏颇,事实上“向西开放”的两大方向最终都会指向印度洋,这和中国已经提出的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相通的,可为中国努力打造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周边做出贡献,因此中国的周边战略也许并不需要“东缓西进”,而是东西并举,重点各异,差别应对,构筑新的制高点。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