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作者及其成果
邵育群 季伊昕
美国在华公共外交的一大败笔
邵育群 季伊昕 2014-03-12
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十多个恐怖分子手拿长刀向无辜平民砍去,造成29死100余伤(截止3月3日下午3点),这个数字可能还会升高。从当事人的回忆、描述以及官方媒体提供的事发现场照片可知,事件的恐怖程度、对当事人心理的残害、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冲击都极其严重。中国众多网民立即在微博和微信上刷屏,开始时多为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对恐怖分子的严厉谴责,随后人们开始讨论遇到恐怖袭击事件如何自救,互相提醒不要把对恐怖分子的愤怒扭曲成对某个民族的恐惧和隔膜,以及中国政府的治疆政策可以从历史中汲取什么经验和教训等等。
随着境外媒体的相关报道,西方国家与个人对事件发表评论,人们开始在网络平台上表达针对美国的不满。先是CNN用标题为”Knife-wielding‘terrorists’ kill 29, injure 130 at China train station”报道此次恐怖袭击。很多中国人对CNN给“恐怖分子”这个词加上引号的做法表示不满,认为这显示出美国媒体对中国一惯的偏见和虚伪,竟罔顾恐怖分子令人发指的作案手段,及其造成对无辜平民的严重伤害,对中国政府对此次事件的“暴力恐怖袭击案”定性表示质疑,美国新闻界所倡导与标榜的公正客观的媒体精神到底体现在哪里?3月2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微博和微信上用中文发表了如下文字:“美国谴责这一可怕且毫无意义的在昆明的暴力行为。我们向死难者的家人表示哀悼,并向所有被这场悲剧殃及的人们致以慰问。”很多网民进一步质疑美国政府的立场,焦点在于“毫无意义”的用语及“暴力行为”的定性。美国领导人为何频繁与“疆独”、“藏独”势力的代表人物见面?受过“九一一”恐怖袭击的美国为何在别国遭受恐怖袭击时持双重标准?
美国驻华使馆在微博和微信上的表态当然是美国在华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它试图通过最有影响力的传媒向中国普通民众传达美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但从受众的反应来看,美国在华“争取民心”的此回合努力完全失败。为什么美国使馆的表态令很多中国人反感?理由如下:
首先,它与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常识和心理感受相反。从微博和微信用户们的反应看,他们反对任何针对无辜平民的伤害,要求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因此高度支持中国政府要严惩凶徒的表态。美国使馆的表态显示他们并不完全同意中国政府的做法,且对中国民众遭受如此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态度冷漠,这令中国人很不满,美使馆表态下有一条热门评论:“如果你们把昆明”301事件”称为”可怕且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那么纽约的”911”便是”令人遗憾的交通事故”!(@曹凡)可以反映出民众这一较偏激但直观的感受。
其次,它再一次向中国人证明了美国在反恐问题上持双重标准。2013年6月26日,新疆鄯善发生严重暴力恐怖犯罪事件;10月28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发生了针对平民和游客的暴力恐怖袭击。两次事件后,美国官方都借机指责和批评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此次昆明事件在地点与暴力程度上都有所升级,对普通民众正常生活的影响与心理冲击巨大。然而,事件发生后,美国没有改变其一贯所持的双重标准,因此,微博和微信用户们对美国的厌恶和批评也更加强烈和犀利:“For every nation or region, there's a choice to make, either you are standing with us, or with the terrorists."(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现在都面临一个选择,要么跟我们站在一起,要么跟恐怖分子站在一起)。这是小布什在911后发表讲话的原文。今天这句话还给你们。”(@星小目)。众多中国网民难免将美国的表态与俄罗斯作出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昆明暴恐事件致众多人死亡,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慰问。国家元首坚决谴责了这种惨无人道的罪行并表示愿意今后在反恐上与中国进行全面合作。普京在慰问电中向遇难者家属和亲友转达了深切的同情。”表态进行对比。
第三,它显示了一个世界头号强国的傲慢。头号强国习惯于对他国事务指指点点,而在反恐、宗教、人权问题上,美国并非记录良好,形象光辉,因此其对中国政府的指责和质疑本身在“合法性”和“合理性”上就受到挑战。而且,美国政府没有充分意识到,它现在面对的中国民众已经和10年前,甚至5年前完全不同。当前的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国,它与世界的互动方式和过去不同,普通民众面对世界和美国的心态也已不同。虽然很多中国人对政府有各种各样的批评,但大部分中国民众认为,“疆独”势力的产生及发展有着极其错综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原因,他们期待中央政府更加严厉地打击“疆独”恐怖势力,同时改善对新疆的治理,消除恐怖势力生存的土壤,实现各民族的和谐统一与社会的和平稳定。他们认为,改善新疆社会的治理和反对恐怖主义是两个议题,美国政府可以善意地批评中国政府对新疆治理的政策并提出建议(但美国政府与“疆独”势力的很多联系又让中国民众不得不怀疑美国是否有这样的善意),但在反恐问题上,美国政府没有资格对中国政府说三道四。
这次公共外交尝试的失败,给予美国政府两点启示:第一,美国在中国做公共外交应更为专业。美国驻华使馆不仅要会用微博、微信这些社交媒体和普通民众打交道,更要学好中文,体会语言所代表的社会心态和社会环境。虽然微博上有人解释说,“美国官方近年用哀悼恐怖袭击等死难者时最常用,这词(指“无意义的暴力行动”,senselessviolence)远比用恐怖主义好,一是后者容易被利用,美国教训甚多,一是这词对悼亡更适合。”(@云中上师),也有人引用了奥巴马总统在美驻叙利亚领馆被袭和2013年英国伦敦恐怖袭击事件后的表态(奥巴马分别说了“There is absolutely no justification to this type of senseless violence”,”We stand with our UK allies in the face of such senseless violence”@罗新PKU)来说明也许美国政府并不如中国人想象的那么冷漠,但即使这个观点成立,也只能说明美国驻华使馆的这次“发言”既脱离了中国的语境,又忽视了中国民众在遭受暴力恐怖事件后的心态,说了中国普通百姓听不懂,也不愿听的汉语。
第二,美国只有调整心态,才能真正与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美国政府、学界、媒体中一直存在担心崛起的中国会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美国和中国必然一战的声音。中国领导人提出,希望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即做到“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美国领导人接受了这一提议,表示有意愿共同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走。但是,可能由于长时间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美国已经不习惯换位思考,真正尊重其它国家的利益和想法,难以做到不对其它国家发号施令或冷嘲热讽,或者抛弃成见看待别国的发展成就和社会变化。美国政府必须看清的是,对中国崛起大国地位的肯定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表现在行动中。3月2日,“环球网”刊登了题为《对恐怖主义活动及其支持者应当零容忍》的文章。作者认为,“国内恐怖分子的猖狂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国际舆论长期的纵容性报道和境外恐怖组织乃至外国政府的支持与训练,……是时候让全世界在这个问题上表态了, You are either with us, or against us!”这个观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逐渐凸显的大国心态,这在十年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全球大国,它理应得到应该属于它的尊重。面对这样一个中国,美国要做的不是炒作“中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德国”,而是认真思考如何真正地学会尊重中国。
尽管3月4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Jennifer Psaki)终于在例行记者会上承认,中国云南昆明火车站事件是“恐怖主义行为”,普萨基说:“根据中国媒体报道的信息,这一暴力袭击事件似乎是以公共场所随机人员为目标的恐怖主义行为,所以美方将其称为恐怖主义行为。” (原文: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reported by... the Chinese media, this appears to be an act of terrorism targeting random members of the public, so we are calling this an act of terrorism.),但此表态已经来不及挽回美在华公共外交的这一败笔。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