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中美俄亚太战略趋势和互动特点
2014-04-09
第七届“中美俄三边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2014年4月8日
中美俄都是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但因各自不同的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它们的亚太战略及其趋势既有重合面,也有不同点。从10年的时间框架来看,中美俄的亚太战略具有以下趋势和特点:
一、中国将制定和实施更加全面和进取的亚太战略。中国把亚太视为其最为重要的周边地区和全球主要大国互动的平台,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将实施更加全面和进取的亚太战略。“更加全面”是指,中国将努力把经济合作转化为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动力,继续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更加进取”是指中国将继续把亚太作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试验田,同亚太国家一起建设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换言之,中国未来10年的亚太战略目标既有物质性指标,也有文化和价值观等非物质元素。
二、美国将在不断调整中修正和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未来10年,美国在其全球战略中将继续提升亚太的地位并继续推进各种名义下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军事安全是其战略优先,以美国为首的亚太盟国体系将从双边的辐辏型朝着多边网络型发展,政治外交围绕美国同中、印、韩、印尼、澳大利亚等新兴大国、地区大国(即“中等强国”)以及东盟等地区组织的关系展开。经济关系的重点在于TPP,美国力图将其建构成美国“一体两翼”的全球经济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俄罗斯亚太战略的重点在于地缘因素和能源外交。未来10年,俄罗斯在亚太的综合能力还不足以发挥全面影响,所以重点还是放在能源驱动的经济合作以及俄中地缘战略合作两大方面,以此逐步扩大俄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和作用。此外,俄罗斯还将加大对各种地区合作机制的参与度,并重视发展与日本、印度和东盟等亚太主要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四、中美俄的亚太战略互动特点。第一,中美俄在亚太地区具有合作和竞争、有时甚至是斗争的关系。总的来说,三国都是APEC、ARF、EAS等合作机制成员,对亚太对话相对积极,在朝鲜核等问题上的立场也较为接近。但是,中美俄一时难以改变战略互疑,深层次的合作受到相当大的制约。第二,中美俄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互动还受到它们在其它地区互动的影响,如在中东和前苏地区(如乌克兰/克里米亚问题)。三国在区域内外的互动将进一步反映出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将影响到其它国家和地区。第三,中美俄三国在亚太地区的互动日益与地区经济和安全机制相关。
五、关于中美俄增信释疑的四点建议。首先,加强经济和安全机制的合作,如在重大问题的事先通报和磋商,防止“突发奇想”(No surprise),加强经济和金融合作,联合进行人道主义救助或军事演习等。其次,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联手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合作应对日益东进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等。再次,开展多层次和多渠道的战略对话,启动三边“一轨对话”,加强三边“二轨对话”,加强机制性战略沟通。最后,超越三边合作的地域和领域束缚,同更多的国家在更多领域内相互合作,并在扩大合作中逐步缩小分歧。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