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李克强访非,夯实中非友谊“路基”
2014-05-13
日前,李克强总理成功结束了为期一周对埃塞俄比亚和非盟总部、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的访问。不少媒体都对此访中签署的诸多合作协议进行了报道。在笔者看来,这些合作协议是表面的有形成果,但李总理此行还取得了一个重要的无形成果,就是深化巩固了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


“老朋友”的情感
 
维系国与国关系,稳固的利益基础固然重要,但情感纽带同样重要。单纯依靠利益纽带,可能陷入“利聚则聚,利散则散”的局面。中国在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之所以能顺利拿到大合同,其背后就有那些国家领导人对中非传统友谊的考量。一位驻非的中国老记者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还在享受着毛泽东时代对非政策的恩泽。
李总理通过此次访问和相关活动,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对非政策,消除了外界对非政策的不少疑虑甚至误解,继续巩固了中国和非洲的传统友谊,并且在原有良好的历史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提升了双方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互鉴的水平。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谊之所以能够历久弥坚、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非高层领导人多年来保持着这种密集的互访。正如一句中国俗语所说“金钱靠流动、朋友靠走动”。虽然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瞬息可达的网络时代,但是人与人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却能起到冷冰冰的网络交流所无法达到的巨大作用。
李总理还指出,目前中非关系还存在着一些“成长的烦恼”。从笔者的切身工作和研究经历来看,这些“成长的烦恼”很多就是交流不畅所引发的误解。例如,近年来部分西方媒体多次炒作所谓 “中国工人在非洲抢了当地人的饭碗”。笔者曾陪同津巴布韦智库代表团去浙江考察,坐火车回上海时已是晚上。其中一名代表突然说:“刚才我隔着窗户看见有中国工人这时候还在铁路边干活。我明白了,中国工人不是故意在非洲多干活来‘抢’我们的工作,他们在自己国家也是如此卖命干活的。”


“共患难”的担当
 
5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非洲联盟会议中心发表了题为《开创中非合作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引用了著名黎巴嫩裔作家纪伯伦的诗句“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中国和非洲历史上就多次一起“哭过”,由此积累了许多其他国家所难以相比的深厚历史感情。很多媒体和专家在解读李总理此次非洲之行背景时,大都提到了今年恰逢周恩来总理访非50周年。1963年12月13日到1964年3月1日,周总理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访问了14个亚、非、欧国家。就在他访问加纳前,加纳国内发生了企图暗杀恩克鲁玛总统的事件,加纳局势一时十分动荡。但周恩来不避危险,毅然决定按原计划前往。恩克鲁玛总统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他原以为周恩来总理不会到加纳访问了。因为在他上一次遇刺时,当时正在尼日利亚访问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就取消了访问加纳的计划。周恩来如期来访,不仅是对他本人最好的支持,也是一个大国对一个小国的尊重,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历史充满了巧合,在李总理访问非洲之前和期间,尼日利亚国内发生数起严重恐怖袭击事件。可李总理依然按计划对尼日利亚进行了成果丰硕的访问,这和50年前的一幕何其相似!由此,中国再次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与非洲朋友“共患难”的担当和深厚情谊。李总理此次访非的最后一站——肯尼亚,自去年肯雅塔成功当选肯尼亚总统以来,和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刑事法庭也是摩擦不断。当时就有西方媒体评论说,一旦肯雅塔成功就任肯尼亚总统,则肯尼亚可能步苏丹后尘,沦为被“国际贱民”所领导的国家。美国总统奥巴马等西方政要因此一直没有对肯尼亚进行高层访问。因此李总理对肯尼亚的访问,充分体现了对非洲内部事务的尊重和中国传统的不干涉内政政策,赢得了肯尼亚朝野的一致赞许。这也是为何美国一项民调显示,2007—2013年,肯尼亚人对中国的好感度保持在70—80%的原因。
有中国媒体曾对中国在非洲所建设的道路做过报道,称之为非洲的“美丽中国路”。同样,李克强总理的此次非洲之行为中非双方继续延伸了毛主席和周总理所建立起来的中非友谊和信任之路,更打下了以“461”框架进一步推动中非关系取得更好更快发展的“路基”。可以想见,伴随着中非友谊和信任之路的不断延伸,中非关系必将继续飞速前行。

文献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