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第六轮中美经济对话:应该谈什么?
2014-07-07
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即将在北京拉开帷幕。自2006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启动算起,这是双方内阁级经济对话开展第9个年头。中美经贸关系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吵吵闹闹中不断深化,美国人称之为“竞争 合作”的格局。展望未来,只要两国间此消彼长的预期不会改变,双方的竞争与摩擦便不会消减,或会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比如相互之间不仅将继续在战略性产业开展直接的经济竞争,而且越来越通过地区和全球性机制增强自己的谈判力和影响力。如何从战略角度继续促进相互理解、相互调适,在分歧中发现合作机遇,并结合全球范围内经贸规则的重组为双边经贸关系逐步重建相对公平和开放的规则规范,是今后双方最高级别对话的任务所在。就今年对话而言,双方应侧重谈如下问题:
第一,中美高层经济对话启动近十年,议程应重在深化而非拓宽,对历次对话成果落实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加强中长期预期管理。确保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后核心成员的参与,增进高级专家组参与,增加对话机制战略性、可信性与可持续性。
第二,中美互信的提升超越对话本身,依赖于双方真正全面本着诚实守信、竞争共赢的原则行事。近10年来中美双方对话议程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相互关系越来越超出双边范畴,第三方议程的处理对双边关系的未来发展日益重要乃至成为关键性的决定因素。中美双方应加大在第三方议程中的相互参与,以透明度增进互信。比如可考虑邀请美方代表参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与外汇储备库、东亚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机制筹备建设,真正促进新旧机制互补;我亦可申请以观察员身份参与和了解TPP谈判进展,并对美方就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内涵进行更清晰的阐述,促进区内全方位经济合作。
第三,中美投资条约谈判(BIT)或可成为沟通双方在亚太地区机制建设中各自为政的局面,但其进度应适度把握。去年对话中,中方同意以美方坚持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谈判双边投资协定,但这一突破只是宣布了双方艰难谈判的开始。一方面,有研究表明,中国贸易附加值水平在G20成员中倒数第二,凸显我们的产业尚未完全准备充分。以上海自贸区试点建设探索国内全面改革开放工程浩大,一两年拿出多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不现实,中方政府此时不大可能脱离国情仓促做出承诺。美方国内的政治生态亦意味着双方谈判短期内难有进一步突破,美方专家普遍认为,在TPP尘埃落定之前,中美BIT不会成为美政府的优先议程。不过,BIT谈判进展缓慢对我或是利大于弊,应充分利用该最后的窗口期,推进我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
第四,以基础设施投资为切入口,增进中美双边议程与全球和地区议程的良性互动。基础设施投资正在成为一项全球性议程,大力推动中美相互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其与能源、贸易投资等议程联动,共同提供重要投资机会清单,同时对APEC、G20等形成示范效应。
第一,中美高层经济对话启动近十年,议程应重在深化而非拓宽,对历次对话成果落实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加强中长期预期管理。确保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后核心成员的参与,增进高级专家组参与,增加对话机制战略性、可信性与可持续性。
第二,中美互信的提升超越对话本身,依赖于双方真正全面本着诚实守信、竞争共赢的原则行事。近10年来中美双方对话议程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相互关系越来越超出双边范畴,第三方议程的处理对双边关系的未来发展日益重要乃至成为关键性的决定因素。中美双方应加大在第三方议程中的相互参与,以透明度增进互信。比如可考虑邀请美方代表参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与外汇储备库、东亚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机制筹备建设,真正促进新旧机制互补;我亦可申请以观察员身份参与和了解TPP谈判进展,并对美方就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内涵进行更清晰的阐述,促进区内全方位经济合作。
第三,中美投资条约谈判(BIT)或可成为沟通双方在亚太地区机制建设中各自为政的局面,但其进度应适度把握。去年对话中,中方同意以美方坚持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谈判双边投资协定,但这一突破只是宣布了双方艰难谈判的开始。一方面,有研究表明,中国贸易附加值水平在G20成员中倒数第二,凸显我们的产业尚未完全准备充分。以上海自贸区试点建设探索国内全面改革开放工程浩大,一两年拿出多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不现实,中方政府此时不大可能脱离国情仓促做出承诺。美方国内的政治生态亦意味着双方谈判短期内难有进一步突破,美方专家普遍认为,在TPP尘埃落定之前,中美BIT不会成为美政府的优先议程。不过,BIT谈判进展缓慢对我或是利大于弊,应充分利用该最后的窗口期,推进我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
第四,以基础设施投资为切入口,增进中美双边议程与全球和地区议程的良性互动。基础设施投资正在成为一项全球性议程,大力推动中美相互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其与能源、贸易投资等议程联动,共同提供重要投资机会清单,同时对APEC、G20等形成示范效应。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