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阻挠亚投行筹建暴露了美国霸权心态
2014-10-28
10月24日,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亚洲国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政府间框架备忘录》,这标志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正式进入筹建阶段。
  亚投行从提出到正式进入筹建阶段,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速度之快出人意料,这说明这一倡议非常契合亚洲国家的发展需要。中方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后,许多国家积极回应,尤其是“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纷纷表示希望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甚至一些欧洲国家也对此设想很感兴趣。但美国、日本几乎从倡议提出之始就表示反对,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断游说或强迫一些国家退出。从24日在北京签字的21个亚投行创始会员国的构成来看,美日两国的反对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现有亚投行创始会员国全部是亚洲国家,没有域外成员,本来很有希望成为亚投行创始会员国的韩国和澳大利亚都榜上无名。除中印两国属于大型经济体外,其他成员都是小国。
  不过美日两国的反对并没能阻止亚投行在短短一年之内就进入筹建阶段。印度一开始并没有参加创始会员国磋商,在习主席当面向莫迪总理发出邀请后,印度决定作为创始会员国加入,美日离间中印没有成功。除印尼之外的东盟九国全部参加,也说明美日两国反对的效力是有限的,它们在南海问题上的挑拨并没有影响东盟国家对亚投行的参与。印尼未能作为创始会员国参与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总统选举,印尼表示总统换届完成后,就会投入加入亚投行的工作。亚投行是一个平等、开放、包容的地区金融合作机制,韩国、印尼、澳大利亚都还有机会。
美国和日本反对建立亚投行,主要基于三方面的理由:一是亚投行建立后将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形成竞争;二是亚投行是中国对亚洲进行政治扩张的工具,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加入中国控股的亚投行后,不可避免成为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附庸;三是认为亚投行性质模糊不清,在股权、融资标准和返还计划等方面缺乏透明度,对于亚投行能否像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那样“推动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专案”表示怀疑。虽说美日列举的有三方面理由,但说到底,它们反对建立亚投行只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害怕亚投行的成立会威胁它们在全球和亚洲的金融霸权。
  中国倡议筹建亚投行,是与“一路一带”计划一起提出的。并且,亚投行是继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之后,又一包含中国、印度两大新兴大国在内的跨区域金融合作机制。从这些方面来看,亚投行确实是中国对外战略的一部分,但不是对外扩张战略,而是对外合作战略。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相比,亚投行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更高。中国倡议建立亚投行之初就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广泛邀请,并同美日等国时常沟通资讯,所以不存在性质不清、不透明的问题。在股权问题上,由于成员国除中国、新加坡和几个石油出口国外基本都是资金匮乏的国家,而新加坡等国与中国相比又体量太小,因此中国的出资比例将会超过50%,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必定掌握控股权。事实上,中印等国协商的结果是股权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在成员国中的比重分配。此外,亚投行的融资模式是国家资本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带有商业银行性质,这决定了亚投行必须制定严格的运营规则和专案标准。新加坡等国在此方面经验丰富,可以发挥督导作用。
  亚投行之所以大受欢迎,主要原因在于它契合了广大亚洲国家的需求。落后的基础设施对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形成了最严重制约。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从2010年至2020年,亚洲国家内部基础设施投资需要8万亿美元,而区域性基础设施投资还需要3000亿美元,但亚洲开发银行每年仅能提供约130亿美元的新贷款。并且,亚洲开发银行与世界银行的贷款性质相似,主要是用于减贫,而不是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亚投行的建立将为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资金来源。亚投行中的政府资本将发挥巨大的引导作用、杠杆作用和基础保障作用,有利于调动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亚投行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一样,是对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有益补充,也是对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当然,它的出现及随之而来的新国际规则的出台也是对现有国际金融机制的挑战和激励,它并不谋求推翻现有国际金融机制,而是要求它们不断改革和进步,以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社会的新要求。
  美国一直要求中国承担国际责任,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但美国一方面阻挠中国提升其在国际金融机制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反对中国倡建亚投行的事实说明,要求中国承担国际责任更多只是美国打压中国的一个藉口。美国反对亚投行的行径使其霸权心态及其外交政策中秉持的陈旧的地缘政治竞争理念暴露无遗。

文献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