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中国利用APEC主场外交提升区域合作秩序构建中的话语权
2014-11-06
2014年APEC周已经启动。中国是2014年APEC峰会和系列会议的主办经济体。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全球和亚太地区的外交话语诉求日益强烈,主场外交则给中国提供了机遇,用以提升国家在区域合作秩序构建中的话语地位。
尽管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是 “国强必霸论”、“中国威胁论”、“国企不公平竞争论”、“贸易失衡制造者”等针对中国的不良话语在亚太地区依然存在,给中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话语权是衡量中国和任何一个亚太国家在区域性国际机制中是否具有软实力的标志。有学者把软实力界定为具有意识形态、道德判断、价值观、文化吸引力和说服力等内涵的一种能力。这些要素对于衡量一个国家在国家间关系中的地位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APEC范围内的话语资格,本质上脱离不开亚太地区权势转移背景下的国际政治经济权力格局,以及制约一体化进程的地区经济秩序。强权国家在区域主义进程中具有主导作用,推动并领导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在大国特别是霸权国家的领导下,区域贸易机制服从于大国及其盟国的政治秩序,地区经济一体化服从于大国权力及其主导的地区国际政治的权力架构。也就是说,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霸权国家在区域合作博弈中有能力对其他国家施加政治、经济及政策影响,它们不仅可以凭藉其既有的国家实力,而且还拥有其特有的话语权和规则制订权来获取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可能获得的最大化利益。掌控APEC以及亚太区域一体化的话语权,本质上离不开如何认识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经济权力架构以及政府可以发挥的作用。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在APEC框架及地区合作机制中面临哪些挑战?
其一,中国在亚洲地区经济实力排位中尚未达到绝对优势地位。同中国加入APEC时期相比,现在我经济实力已经发生了重大甚至是结构性变化。1991年中国加入APEC时, APEC成员GDP总量是12.7万亿美元,中国GDP总量是3795亿美元,仅占APEC总量的3%。再看美国,当时它的GDP是5.9万亿美元,中国的实力只是美国的6.4%。 2012年,中国GDP总量为8.227万亿美元,美国为15.68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52%。   再看亚洲开发银行(ADB)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GDP规模占亚洲总量的36%,东南亚为10.4%。中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实力的崛起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同周边国家不断地进行调整关系的过程,2010年中国在APEC内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尚未达到亚洲整体的50%。ADB预测,2030年中国GDP规模占亚洲50.0%。因此,中国在区域力量对比中,无论同美国还是同亚洲,都没有达到绝对优势地位。因此,中国当前拥有的优势地位不等于中国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其二,中国面临区域经济秩序过渡期的挑战。尽管亚太区出现“经济靠中国”的现象,但是,美国及西方主导者对于中国对于经济秩序进行调整的要求,只是在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实力上升时做出最低限度的让步,美国要继续扮演国际和区域经济秩序守护神的角色,体现了区域经济秩序处于过渡期特征,对中国的调整要求具有制约性。美国对中国提出的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表示反对,因为他们认为亚投行是对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一个挑战。
其三,中国处于下一代贸易规则挑战期。下一代贸易规则摆脱了以往贸易谈判中涉及的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内容,主要涉及服务贸易、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议题领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发达经济体国内经济的发展方向,也体现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未来走势。这对于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增长阶段的中国是一个挑战。
其四,众多自贸区网络面临撕裂。这个地区FTA数量激增引发了对面条碗效应的担忧。同时,在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TPP)、东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等“巨型自由贸易区”谈判作用下,出现亚太地区整体无序的FTA现象,导致亚太地区碎片化情景。加上部分发达国家没有认真履行2010年APEC茂物目标,而且2020年能否完成都是问号,《茂物宣言》提出的亚太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面临夭折的危险。
其五,中国提出建立APEC亚太自贸区倡议面临美国及其盟国的挑战。2014年5月中旬,中国政府主办的APEC贸易部长会议在中国青岛召开,会后发表的声明显示,APEC部长支持中国提出的建立亚太自贸区倡议,并且同意制定一份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的路线图。文件强调,APEC必须消除区域贸易安排和自贸区协定形成的“碗面现象”,提出了APEC成员共同的愿景,“地区经济一体化不应该在各经济体之间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导致贸易、投资碎片化”,APEC的目标就是实现区域一体化,统合区域内的各式自贸协定。该声明提出,在中国作为2014年APEC主办经济体的条件下,APEC将采取实质性步骤推进FTAAP,这些步骤包括:建立新的贸易投资委员会和FTAAP研究小组,制定FTAAP路线图, 阶段性目标是在2014年11月APEC北京峰会上提交这份路线图。从经济学相关模式分析,实现FTAAP的福利效应大于任何其它双边和多边区域合作协定。但是因为地缘政治关系,美国方面希望通过TPP走向亚太自贸区(FTAAP),走美国版的FTAAP路经,中国的话语权面临挑战。
由此可见,尽管变动中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可能朝着有利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方向转换,但是,在现有的霸权国际体系所演绎的层级结构内,中国继续面临现有主导者的话语体系阻碍和挑战。
那么,如何利用APEC主场外交提升我话语权?
第一,中国是一个潜在的主导国家,2014年主场外交不仅是机会, 而且APEC峰会给中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让中国利用这个机遇制订涉及地区秩序的战略规划,以求可持续效应。当前首先要占领道义制高点,坚持APEC开放、包容、透明原则,体现灵活性,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要根据这样的原则,同各成员经济体磋商如何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
第二,利用主场外交,积极主动创设议程议题,改变以往峰会和系列会议被动应对状况。不可否认,在1990年代初,中国刚参与APEC会议期间,议题设置基本上没有中国参与的份,这与中国长期封闭、远离国际经济活动有关,也与话语霸权国操纵议题的强势行径有关,它们试图通过提出不利于我国的新议题和新词汇,“规范”中国的国际行为。随着中国进入APEC这个试验场时间的持续增加,曾经是话语权有限的中国在新世纪初第一次举办领导人峰会时,中国在《上海宣言》第一次提出了“探路者”概念,这一话语成为APEC机制改革的领先者,突破了APEC长期坚持的“协商一致”原则,主张APEC改革未必要全体成员同步走,有条件的成员经济体可以先行一步,打破了过去APEC必须整齐划一的形象。中国眼下需要充分利用2014年APEC系列会议、各种论坛和11月北京峰会等等各种可资利用话语权资源,扩大在APEC内的中国声音,提高中国的话语表达力度,扭转被定位的“国强必霸论”、“中国威胁论”、“贸易失衡制造者”、“不负责任的国家资本主义”等负面形象,在感谢“经济靠中国”的提法时,更要强调经济互动、经济相互依赖,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中国在2014年之后还要举办20国集团(G20)峰会、中非合作峰会、亚欧峰会,等等,主场外交将成为中国外交的常态行动,及早准备有利于中国获得更强的话语权。
最后,构造中国亚太地区话语权,应该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共同推进,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隔离。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后,潘基文就职演说中有一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君子之道,为而不争。”这句来自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精辟之语,是我们现代人在设法提高话语权意识、争取更多话语权时应该铭记和深切体会的。真正的话语权,是对世界未来提出一整套知识、信仰与价值体系,无法强争而只能巧取。毕竟,争来的只是技术层面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根本之道,是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继承西方和中国传统并加以创新,使之反映时代本质和未来趋势。
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的对外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逐渐把握中国在亚太地区及至全球话语权,提升中国的影响力。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