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APEC背后的中美博弈
2014-11-10
APEC与20多年前相比已是今非昔比,演变的背后是中美相互博弈的烙印。令人意外的是,中国超越了自身相对被动的贸易规则重建领域的短兵相接,将阵地扩大和转移到自己更擅长的事情上来。
跟很多国际对话机制一样,APEC自诞生20多年以来,获得的赞许并不多见。多年以前,媒体便揶揄它不过是一个“极好的闲聊之地(A Place Excellent for Chat)”。但是,在国际政治舞台,这种闲聊并非毫无意义,中美战略竞争的上升可能的确使得APEC的聊天机会变得更有价值。
APEC与20多年前相比已是今非昔比:
一是目标愿景由《茂物宣言》升格为亚太自贸区,前者奉行灵活、开放的地区主义,后者则在于签署高规格、封闭性的地区贸易协定,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升为一项重要的议程,与地区贸易机制建设一道,“一硬一软”,成为APEC议程的两大支柱。
演变的背后是中美相互博弈的烙印:美方提出再平衡战略或“重返亚太”,但坚持其不是如中方所理解的是为了遏制其发展,而是为了确保中国“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此话是有道理的,孩子要成长难以遏制,但美方没有挑明的意图是,“国际通行规则”应是美国主导的规则,这正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规划的本意。
或许有些意外,中国在经历了短暂的不适之后,十分从容地表达了对TPP的欢迎,并推动东盟与六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进程,同时在国内力推上海自贸区建设,今年又借主办APEC力倡亚太自贸区(FTAAP)。中国尚无法领导全球议程,但至少已试图从地区层面入手全面展现自己的大国责任与领导力。
但更大的意外是,中国超越了自身相对被动的贸易规则重建领域的短兵相接,将阵地扩大和转移到自己更擅长的事情上来。新领导层提出了综合推进地区一体化的“一带一路”战略,其经济内涵重在加强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的汇合点”,成人同时成己。
作为“一带一路”大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积极支持或倡议组建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新的多边开发银行,先是金砖新开发银行(NDB)于今年7月份宣布成立,不久前又促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框架协议签署。
美国主导的TPP与中国力推的AIIB并驾齐驱,大体代表了亚太地区美中双方战略竞争的基本格局与不同路径。双方看起来有点剑拔弩张:主流媒体上充满关于美国对于AIIB的抵制和中国对于旧秩序的不满,但实际情况或许并非那么悲观。
中国对于NDB和AIIB的不同立场,即在前者接受平等决策机制,而在后者主张按经济体量安排决策权,充分体现了其对不同伙伴国不同利益的照顾,以争取而不是排斥更多的伙伴。中国支持新设这些银行,并不因为其对世行有多少不满,而是因为其对国际发展优先议程有不同的理解。
美方财政部对于亚投行的态度比其国务院要更为开放,印尼、澳大利亚、韩国乃至日本等也并非绝对排斥亚投行,其内部企业界实际上不乏支持声音,很有可能推动其政府在一段时间观望后加入其中。换言之,无论是利益结构还是政策选择,中美阵营之间仍是有相当交集的。
在中美战略竞争上升、但双方仍积极寻求对话的背景下,未来APEC的独特价值在于,为中美提供一个地区性的对话平台,缓和其双方关系,同时更好地合作提供地区性公共产品。

文献来源:boaorevie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