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参与一带一路 两岸合作新模式
2014-11-28
起源于20多年前的两岸经贸关系,今天已经触及到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从加入APEC到WTO,两岸以多种方式回应了全球化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探索上的需求,从而始终保持了这种关系,在地区和两岸层次上的相对稳定。为了把握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自由化,两岸构思新架构、探寻未来可行的合作模式正当其时。
思考两岸参与和融入全球与地区体系的方式,首先要把握问题的「虚」与「实」。就「虚」而言,首先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是一个战略问题,有待长期磨合。从美国自己在2011年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TPP后,也推出「重返亚太战略」,紧接着,大陆力推RCEP,以及比2006年时内容更加饱满的FTAAP,作为比APEC更具操作性的协调平台。
共同发展是试金石
此外,今年APEC会议上大陆还力推「一带一路」设想。这些现象说明全球化正在亚太地区深入发展,在区域合作方面不断提出新动议。
「实」的方面,台湾参加TPP与RCEP的利弊,关键在于台湾内部达成何种共识,问题的实质还是战略层次的思考。
大陆的态度不可谓不重要,这是因为区域合作是大陆外交战略的一部分,大陆也存在着从次区域层面对两岸关系发展模式进行考虑的需要。因此,两岸讨论TPP、RCEP与FTAAP的可行性,关键在于能够寻找到双赢方案。
如何共同发展成为深化两岸关系的「试金石」,十分重要。从两岸关系在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中的定位出发,把握「虚」是为了服务于「实」。有此基础,方能「实」上加「实」,实现两岸共同发展经济的愿景。此处提两个视角供讨论:
其一,把握全球价值链调整提供的机会。亚太地区被视为未来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地区,但亚太地区也是穷国占比最多。现状上,在关税减让、市场开放方面普遍不高,这意味参与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员,在价值链的再调整方面都有获得利益的机会。同时,作为亚太国家和经济体成员,也都负有促进发展和开放的责任。
两岸经贸关系当前正处于投资结构调整的时期,如何在地区价值链重组问题上,比如「台资西进」、「陆资入台」、大陆加快「走出去」等问题上因地制宜,追求「给与取」的平衡,应成为重要议题。
其二,与高水准的TPP和进展迟缓的RCEP相比,大陆「一带一路」对外具有经济、外交、军事与地缘政治涵义,可视为一种新区域合作模式,而不作一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待。「一带一路」在地缘方面,应欢迎台湾的参与。对台湾而言,也是绕过「先国际、后两岸」与大陆「先两岸、后国际」主张之间的争议,争取在次区域层次处理经济与政治关系方面突破旧思维的束缚。
理论可行现实受限
为适应地缘经济变化和平衡两岸政治关系,可考虑如何使台湾產业开辟「新战场」,坚持优先讨论经济,兼顾化解政治僵局。如借用台湾熟悉东南亚以及西方市场的优势,重新检讨「南进政策」、评估「西进」政策等。又如就「一带一路」与两岸利益的多元化,两岸政商学进行「思路大交锋」等。
理论上两岸进行深度合作,迎接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是有条件的。实践上,两岸也具有相对丰富的经验。遗憾的是,受政治争议的影响,目前台湾在此方面很难同步执行,尤其台湾面临选举期到来。这也是最为令人担忧之处。


文献来源: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