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杨剑
- 研究员
- 全球治理研究所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打造绿色军队:美国军事能源战略调整评析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从三个方面看美国大选
- 香格里拉对话会防务外交的实质是什么?
- 中美需要保持高级别、全方位的战略对话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特朗普上台 蔡英文台独梦灭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中美关系新十年的起点:协调关系,走向稳定——评胡锦涛访美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杨剑
2011-03-08
简介
正文
2011年新年伊始,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在华盛顿接待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胡锦涛的这次国事访问,事关世界经济和东亚地区的稳定,中美双方都十分重视。经过了2010年的起伏,这样一种关系缓转和再定位,必然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各方。
两国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协调关系走向稳定的意愿。奥巴马从邓小平访问美国说起,从建构两国合作关系说起,美国欢迎中国崛起成为国际大家庭中一个强大、繁荣、成功的成员。胡锦涛则从世界经济走势,相互依赖关系的实质,面向未来的需要说起,强调了中美加强互信走向稳定的重要性。在双方的联合声明中:“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中方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努力。两国领导人支持通过合作努力建设二十一世纪更加稳定、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
这样一种表述,是对彼此定位真实无误的确认。一是美国不把中国的强大和成功本身视作威胁;二是中国不排斥而且继续希望美国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努力。正如奥巴马所说,积极、建设性、合作的美中关系对美国有利、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中美关系的再协调对世界许多国家具有示范意义。中美两国领导人作出了承诺,要将中美关系打造成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发展积极合作的典范。
中美两国都是具有战略思维的国家,谋全局也谋长远。在战略思维方面,两国略有差异,美国在谋全局方面高于中国,中国在谋长远方面却显现出优势。中美两国的综合实力对全球治理的成效举足轻重。因此这两个国家对世界的看法,对国际事务的态度,以及相互的协调性对世界未来新的十年至关重要。
一、全球三大趋势引导美国东亚战略的调整
全球目前正在发展着的有三大趋势:一是全球经济重心和权力重心东移的趋势;一是世界经济在短期内无法走向繁荣的趋势;再则是国际政治权力多极化的趋势。随着欧美遭遇经济危机,亚洲新兴国家迅速崛起,亚洲经济的成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驱动。经济重心东移的速度高于权力重心东移的速度;世界经济目前虽然已经走出了深度危机,但是由于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解决,能够带动新经济产业的新技术还没有成形,世界经济短期内无法走向新的繁荣;美国霸权遭到削弱,多极化世界俨然成形,但多极化条件下的权力共享规则尚未建立。
这三大趋势决定了美国的东亚战略,其核心仍是如何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的崛起;能够帮助美国和西方世界尽快走出危机,步入新的繁荣,其期待之一也是中国;在多极化趋势中,中国因素也不可忽视,美国希望中国能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但又需防止中国的影响力迅速上升。
面对三大趋势,希拉里•克林顿在阐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时说:美国的亚太战略有三个要素。其一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积极的参与并发挥主导作用;其二是努力与中国建立两国之间的互信;其三是尽可能地扩大经济、政治与安全合作,应对各种挑战。
美国的亚太战略可以归结为,一、重返亚洲,与世界经济的重心同时转移,获取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红利;二、与中国合作,解决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和全球性的问题;三、与其他国家合作,特别是与中国周边国家合作,解决中国崛起给美国带来的挑战。美国可以接受中国的崛起,但美国不能接受中国影响力不受控制地在东亚发展。
美国的战略调整面临着一系列的限制。美国一方面需建立并提升新的关系,如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另一方面要稳固与传统盟国之间的关系,并对旧的盟友关系和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行重新校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大谈中国印度和韩国,日本几乎没有被提到就是一个例子。在未来一段时期,美国在安全上可能继续强化欧洲和日本等传统盟友的关系,但在经济上加速与中国印度建立伙伴关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的重新分配,这种安全和经济背道而驰的做法必须再调整。
美国一方面要应付国内金融政策错误和经济政策错误的后果,应付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后果,还要面对危机出现后,新的地区不稳定给美国带来的挑战,如埃及、突尼斯的社会动荡。美国政府一方面要在世界上保持其世界领袖的地位,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国内人民分裂的看法和有限的军事优势。应当说世界对美国的作用仍然抱有期待,但美国承担国际责任的能力和心理已经出现下滑的趋势。一个不断协调,走向稳定的中美关系,有助于美国实现其东亚战略目标,有助于美国政府应付内外挑战。
二、延长战略机遇期是中国重大的战略利益
中国新十年的战略目标需要稳定的中美关系和国际秩序加持。可以说,中国是最不希望天下大乱的国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看不出中国有一个可以通过天下大乱收拾残局获得世界第一影响力的时机。
在胡锦涛访问美国之前,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的领导人为自己也为下一届领导集体制定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发展计划。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的崛起,它左手需要发达国家市场的支撑,右手需要能源国家资源的支撑。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发生也暴露出中国经济结构上的弱点,中国需要时间在创新转型的道路上有新的建树。认真研究中国的战略发展目标,可以看出它仍然是一个以内向思考为主线的发展战略。对于地区事务和国际事务,在能力限制和不干涉内政的传统外交思维两个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没有“接管天下”的心理准备。中国刚刚开始学习参与国际事务。
综合判断,中国目前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面对诸多挑战和风险的同时,还是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将继续是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扩大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平,是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重要基础。
胡锦涛主席在十二五规划开始实施的开局之年的第一个月就前往美国,也说明稳定的中美关系对于中国新的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三、中美关系:世界上最重要亦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中美两国构建了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在保持双边稳定的同时,也存在着长期的矛盾和分歧。一方面有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有处理国际事务的日程顺序和方式方法的差异。这一关系的复杂性也因为中美是两个大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而大大加强。在世界各国的眼中,这两个大国无论是否存在所谓的G2关系,这两个大国本身就是解决世界性问题和地区性问题的两个重要工具。两个工具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会使已经纷乱的世界更加不安。
复杂本身并不是问题,但因为复杂,它需要不断地协调并确定相互关系;因为复杂,它需努力管理并克服彼此间的分歧;因为复杂,它需要美国传统盟友对美中关系的调整开始接受;因为复杂,需要两国人民更多的参与,并在价值观方面开始相互体认。经济和战略上相互倚重的发展,但战略互信相对滞后,价值观差距明显仍是两国政府要关注的方面。
在奥巴马的欢迎词中,在克林顿国务卿上任后的多次讲话中,都提到美中两国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为什么说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首先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世界问题被纳入中美双方讨论和协商的议程之中;其次是因为各自经济对对方的依赖持续加深。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各国在走出危机的过程中还没有找到新技术支撑的新经济产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不断强调创新。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中美两个相互结合或合作的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最有可能托起新经济产业。中美合作创新是金字塔顶部和金字塔底部的创新的结合。中美的相互需要是全方位的。正如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所说,中美两国需要对方来改善世界环境,需要对方来稳定本国的经济,需要对方来维持地区的稳定,需要对方来应对全球性的问题。
经济危机发生后,世界的不稳定性在迅速增加,而最有能力和经验处理国际事务的美国出现了提供(经济、金融、安全)公共产品能力和意愿下降的趋势。美国为了度过这个暂时的困难期,不会将世界变得更复杂,而是要稳定重要关系来解决眼前的棘手问题。希望在困难期过后,继续站在世界领导者的地位上。稳定、合作的中美关系成为美国稳定世界,解决世界其他问题的一个基础。
所以美国与中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关系。也就是说,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论困难还是容易,不论相互竞争是否激烈,不论相互是否满意,中美两国必须坐在一起解决问题。美国不希望成长迅速的中国变得傲慢,中国也不希望美国颐指气使对中国内部事务说三道四,同时也不希望美国放弃责任,对世界的繁荣和稳定失去耐心。
四、两岸关系稳定被纳入中美战略互信的基础
要了解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在中美战略层级中的地位,首先看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时的中美联合声明。在该声明中台湾问题被列入中美战略互信的基础部分。也就是说,中美在解决全球性问题进行战略性的合作,台湾问题的妥善处理是战略互信的一个前提。只要中美在解决全球性和地区性甚至各自内部问题上对对方合作的需求没有降低,这方面的战略互信就必须持续巩固。其二看中美两国此后在2010年中的外交实践。2010年两国因在东亚安全方面的分歧产生了若干起伏,但在此过程中,双方都没有夸大台湾问题来破坏中美互信的基础。另一个例证是,在过去这段时间里,美国官方曾多次明确无误地对马英九的大陆政策给予了正面的肯定。
将台湾问题纳入中美战略互信的基础,实际上是从美国反恐战争开始。经过了十年的实践,加上目前和未来十年中美两国在世界上要处理的问题将增加,台湾问题应该也必须成为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互信基础。在与奥巴马的会谈中,胡锦涛强调,台湾问题处理得好,中美关系就能稳步发展,两国合作就会比较顺畅。反之,中美关系就会发生波折。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作为互信基础的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必须对中美关系具有正面的影响和作用。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符合这样一个方向。目前台湾方面与大陆和美国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恰恰是因为美国和中国都需要战略互信作为合作的基础。而这两个经济体恰恰又是台湾未来发展可以大力承接的动力来源。中美两国首脑达成的成果,符合台湾的利益。
在2011年1月19日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方表示,赞扬台湾海峡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欢迎两岸间新的沟通渠道。美方表示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克林顿国务卿在谈到两岸关系时说:“关于台湾,美国对两岸经济合作对话感到鼓舞,完成了历史性的ECFA就是证明。美国的方针将继续本着基于三个公报和《台湾关系法》的一个中国政策。放眼未来,美国将鼓励双方进行更多对话与交流,并且减少军事紧张和部署。”在克林顿国务卿的表述中,“三个公报”和《台湾关系法》是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两面。美国无意更改一个中国政策,这也是民进党政治人物必须深刻体认的现实。
台湾也曾是美国安全上的传统盟友。台湾在安全上对美国有依赖。台湾各政党在台湾社会的可信度与其对美关系有很大的关联。当美国对美中关系与其传统盟友关系进行重新校准时,台湾要适应这种校准,更应当从自身处境出发,从世界潮流出发,从中国人共同利益出发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未来十年,台湾若要从大国关系中获取最大利益,就是要不挑战中美大局中对两岸关系的定位,不挑战现状,在中美伙伴关系的大格局中,在中美竞相“呵护下”获得最大的发展。
胡锦涛访美取得成功。中美两国领导人面向未来,寻求稳定,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访问对世界、对东亚地区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局。尽管在未来变动的世界里,中美之间会有竞争,也会有摩擦,但我们对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有信心,更有期待。毛泽东曾经有一句著名的八字赠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这里,我们将前面四个字“谦虚谨慎”送给中国,后面四个字“戒骄戒躁”送给美国,算作对未来十年稳定的中美关系的寄语。如果还要有一句赠言给两岸关系话,那应当是“天天向上”。
两国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协调关系走向稳定的意愿。奥巴马从邓小平访问美国说起,从建构两国合作关系说起,美国欢迎中国崛起成为国际大家庭中一个强大、繁荣、成功的成员。胡锦涛则从世界经济走势,相互依赖关系的实质,面向未来的需要说起,强调了中美加强互信走向稳定的重要性。在双方的联合声明中:“美方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中方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努力。两国领导人支持通过合作努力建设二十一世纪更加稳定、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
这样一种表述,是对彼此定位真实无误的确认。一是美国不把中国的强大和成功本身视作威胁;二是中国不排斥而且继续希望美国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努力。正如奥巴马所说,积极、建设性、合作的美中关系对美国有利、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中美关系的再协调对世界许多国家具有示范意义。中美两国领导人作出了承诺,要将中美关系打造成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发展积极合作的典范。
中美两国都是具有战略思维的国家,谋全局也谋长远。在战略思维方面,两国略有差异,美国在谋全局方面高于中国,中国在谋长远方面却显现出优势。中美两国的综合实力对全球治理的成效举足轻重。因此这两个国家对世界的看法,对国际事务的态度,以及相互的协调性对世界未来新的十年至关重要。
一、全球三大趋势引导美国东亚战略的调整
全球目前正在发展着的有三大趋势:一是全球经济重心和权力重心东移的趋势;一是世界经济在短期内无法走向繁荣的趋势;再则是国际政治权力多极化的趋势。随着欧美遭遇经济危机,亚洲新兴国家迅速崛起,亚洲经济的成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驱动。经济重心东移的速度高于权力重心东移的速度;世界经济目前虽然已经走出了深度危机,但是由于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解决,能够带动新经济产业的新技术还没有成形,世界经济短期内无法走向新的繁荣;美国霸权遭到削弱,多极化世界俨然成形,但多极化条件下的权力共享规则尚未建立。
这三大趋势决定了美国的东亚战略,其核心仍是如何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的崛起;能够帮助美国和西方世界尽快走出危机,步入新的繁荣,其期待之一也是中国;在多极化趋势中,中国因素也不可忽视,美国希望中国能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但又需防止中国的影响力迅速上升。
面对三大趋势,希拉里•克林顿在阐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时说:美国的亚太战略有三个要素。其一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积极的参与并发挥主导作用;其二是努力与中国建立两国之间的互信;其三是尽可能地扩大经济、政治与安全合作,应对各种挑战。
美国的亚太战略可以归结为,一、重返亚洲,与世界经济的重心同时转移,获取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红利;二、与中国合作,解决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和全球性的问题;三、与其他国家合作,特别是与中国周边国家合作,解决中国崛起给美国带来的挑战。美国可以接受中国的崛起,但美国不能接受中国影响力不受控制地在东亚发展。
美国的战略调整面临着一系列的限制。美国一方面需建立并提升新的关系,如与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另一方面要稳固与传统盟国之间的关系,并对旧的盟友关系和新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行重新校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大谈中国印度和韩国,日本几乎没有被提到就是一个例子。在未来一段时期,美国在安全上可能继续强化欧洲和日本等传统盟友的关系,但在经济上加速与中国印度建立伙伴关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的重新分配,这种安全和经济背道而驰的做法必须再调整。
美国一方面要应付国内金融政策错误和经济政策错误的后果,应付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后果,还要面对危机出现后,新的地区不稳定给美国带来的挑战,如埃及、突尼斯的社会动荡。美国政府一方面要在世界上保持其世界领袖的地位,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国内人民分裂的看法和有限的军事优势。应当说世界对美国的作用仍然抱有期待,但美国承担国际责任的能力和心理已经出现下滑的趋势。一个不断协调,走向稳定的中美关系,有助于美国实现其东亚战略目标,有助于美国政府应付内外挑战。
二、延长战略机遇期是中国重大的战略利益
中国新十年的战略目标需要稳定的中美关系和国际秩序加持。可以说,中国是最不希望天下大乱的国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看不出中国有一个可以通过天下大乱收拾残局获得世界第一影响力的时机。
在胡锦涛访问美国之前,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的领导人为自己也为下一届领导集体制定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发展计划。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的崛起,它左手需要发达国家市场的支撑,右手需要能源国家资源的支撑。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发生也暴露出中国经济结构上的弱点,中国需要时间在创新转型的道路上有新的建树。认真研究中国的战略发展目标,可以看出它仍然是一个以内向思考为主线的发展战略。对于地区事务和国际事务,在能力限制和不干涉内政的传统外交思维两个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没有“接管天下”的心理准备。中国刚刚开始学习参与国际事务。
综合判断,中国目前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面对诸多挑战和风险的同时,还是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将继续是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扩大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信任,提高合作水平,是创造有利外部环境的重要基础。
胡锦涛主席在十二五规划开始实施的开局之年的第一个月就前往美国,也说明稳定的中美关系对于中国新的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三、中美关系:世界上最重要亦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中美两国构建了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在保持双边稳定的同时,也存在着长期的矛盾和分歧。一方面有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有处理国际事务的日程顺序和方式方法的差异。这一关系的复杂性也因为中美是两个大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而大大加强。在世界各国的眼中,这两个大国无论是否存在所谓的G2关系,这两个大国本身就是解决世界性问题和地区性问题的两个重要工具。两个工具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会使已经纷乱的世界更加不安。
复杂本身并不是问题,但因为复杂,它需要不断地协调并确定相互关系;因为复杂,它需努力管理并克服彼此间的分歧;因为复杂,它需要美国传统盟友对美中关系的调整开始接受;因为复杂,需要两国人民更多的参与,并在价值观方面开始相互体认。经济和战略上相互倚重的发展,但战略互信相对滞后,价值观差距明显仍是两国政府要关注的方面。
在奥巴马的欢迎词中,在克林顿国务卿上任后的多次讲话中,都提到美中两国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为什么说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首先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世界问题被纳入中美双方讨论和协商的议程之中;其次是因为各自经济对对方的依赖持续加深。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各国在走出危机的过程中还没有找到新技术支撑的新经济产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不断强调创新。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中美两个相互结合或合作的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最有可能托起新经济产业。中美合作创新是金字塔顶部和金字塔底部的创新的结合。中美的相互需要是全方位的。正如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所说,中美两国需要对方来改善世界环境,需要对方来稳定本国的经济,需要对方来维持地区的稳定,需要对方来应对全球性的问题。
经济危机发生后,世界的不稳定性在迅速增加,而最有能力和经验处理国际事务的美国出现了提供(经济、金融、安全)公共产品能力和意愿下降的趋势。美国为了度过这个暂时的困难期,不会将世界变得更复杂,而是要稳定重要关系来解决眼前的棘手问题。希望在困难期过后,继续站在世界领导者的地位上。稳定、合作的中美关系成为美国稳定世界,解决世界其他问题的一个基础。
所以美国与中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关系。也就是说,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论困难还是容易,不论相互竞争是否激烈,不论相互是否满意,中美两国必须坐在一起解决问题。美国不希望成长迅速的中国变得傲慢,中国也不希望美国颐指气使对中国内部事务说三道四,同时也不希望美国放弃责任,对世界的繁荣和稳定失去耐心。
四、两岸关系稳定被纳入中美战略互信的基础
要了解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在中美战略层级中的地位,首先看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时的中美联合声明。在该声明中台湾问题被列入中美战略互信的基础部分。也就是说,中美在解决全球性问题进行战略性的合作,台湾问题的妥善处理是战略互信的一个前提。只要中美在解决全球性和地区性甚至各自内部问题上对对方合作的需求没有降低,这方面的战略互信就必须持续巩固。其二看中美两国此后在2010年中的外交实践。2010年两国因在东亚安全方面的分歧产生了若干起伏,但在此过程中,双方都没有夸大台湾问题来破坏中美互信的基础。另一个例证是,在过去这段时间里,美国官方曾多次明确无误地对马英九的大陆政策给予了正面的肯定。
将台湾问题纳入中美战略互信的基础,实际上是从美国反恐战争开始。经过了十年的实践,加上目前和未来十年中美两国在世界上要处理的问题将增加,台湾问题应该也必须成为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互信基础。在与奥巴马的会谈中,胡锦涛强调,台湾问题处理得好,中美关系就能稳步发展,两国合作就会比较顺畅。反之,中美关系就会发生波折。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作为互信基础的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必须对中美关系具有正面的影响和作用。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符合这样一个方向。目前台湾方面与大陆和美国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恰恰是因为美国和中国都需要战略互信作为合作的基础。而这两个经济体恰恰又是台湾未来发展可以大力承接的动力来源。中美两国首脑达成的成果,符合台湾的利益。
在2011年1月19日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方表示,赞扬台湾海峡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欢迎两岸间新的沟通渠道。美方表示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克林顿国务卿在谈到两岸关系时说:“关于台湾,美国对两岸经济合作对话感到鼓舞,完成了历史性的ECFA就是证明。美国的方针将继续本着基于三个公报和《台湾关系法》的一个中国政策。放眼未来,美国将鼓励双方进行更多对话与交流,并且减少军事紧张和部署。”在克林顿国务卿的表述中,“三个公报”和《台湾关系法》是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两面。美国无意更改一个中国政策,这也是民进党政治人物必须深刻体认的现实。
台湾也曾是美国安全上的传统盟友。台湾在安全上对美国有依赖。台湾各政党在台湾社会的可信度与其对美关系有很大的关联。当美国对美中关系与其传统盟友关系进行重新校准时,台湾要适应这种校准,更应当从自身处境出发,从世界潮流出发,从中国人共同利益出发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未来十年,台湾若要从大国关系中获取最大利益,就是要不挑战中美大局中对两岸关系的定位,不挑战现状,在中美伙伴关系的大格局中,在中美竞相“呵护下”获得最大的发展。
五、结语
胡锦涛访美取得成功。中美两国领导人面向未来,寻求稳定,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访问对世界、对东亚地区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局。尽管在未来变动的世界里,中美之间会有竞争,也会有摩擦,但我们对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有信心,更有期待。毛泽东曾经有一句著名的八字赠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这里,我们将前面四个字“谦虚谨慎”送给中国,后面四个字“戒骄戒躁”送给美国,算作对未来十年稳定的中美关系的寄语。如果还要有一句赠言给两岸关系话,那应当是“天天向上”。
文献来源:《中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