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周士新
- 副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外交政策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万隆精神的现实内涵
周士新
2015-04-20
今年是万隆会议举行60周年。许多亚非国家都派出高级代表团在万隆隆重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这既显示了他们对当年会议成果高度肯定的积极态度,也反映出他们借此机会促进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发展的责任担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率团参加会议,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本届会议的高度重视,也必然会引起国际社会犹如当年的密切关注。
万隆会议的举行在当时具有相当特殊的历史背景。通过战争、革命和其他斗争形式,许多西方国家的前殖民地终于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逐渐进入国家建设的新时期。时至今日,这个任务仍在进行中,但受制于西方对国际秩序的主导,显得相当艰难和曲折。西方殖民者留下的历史遗患仍时常发酵,影响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友谊与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万隆会议正当其时,万隆精神也值得继承与发展。
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殖民、战争和霸权的恐惧虽仍未完全消失,但对抗和应对的力量和信心已经日益增强。今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参会国家大多数都深受过这段惨痛历史的影响,应该以史为鉴,关注当下,面向未来,不仅要坚定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维护国家安全和尊严,而且要联起手来,共同对抗仍然存在的霸权意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坚决打击不悔改侵略历史的错误言行,促进地区形势的长治久安。
万隆精神历久弥新,在当下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各国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仍是各主权国家赖以存在基本条件,也是各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必要前提,更是国际关系得以维持的关键和基础。中国是万隆精神最坚定的倡议者、支持者和捍卫者。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这一精神的原型,并随着时代变迁而进入许多国际文件中,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规范。当然,这一精神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当今时代潮流下,已经具有了崭新的内涵,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维持求同存异的同时,也在增同减异、聚同化异,寻求相向而行的共处之道。
近年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促进国际体系转型的新兴力量。相比之下,许多前宗主国虽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于强势地位,但积极进取的意识已经减弱,经济发展陷入了相对停滞甚至倒退。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不能仅是一场碰头会,更应是一场协调会。各参会国家需要商讨在国际力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当今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时代,亚非合作已经超越原有的理念意义,显得更加务实、开放和包容。印度尼西亚近两届政府的外交政策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上届苏西洛政府提出印度尼西亚要以东盟为平台在亚太地区,甚至印太地区寻求“动态平衡”,本届佐科威政府更是提出了“全球海洋枢纽”的理念,重新让东南亚地区和国际社会认识到印度尼西亚颇为温和的雄心。
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在促进亚非国家重新认识如何合作的过程中,也让他们各自的外交政策联通起来。这正是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能让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大多数沿线国家欢迎的内在原因。中国努力实现“中国梦”,印度尼西亚希望到2025年成为发达国家,都需要有利的外部环境,保障国家实力和能力的持续性增长。可以想见,参加纪念活动的各国领导人在谈友谊,求团结的时候,也在积极寻求合作倡议和项目,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和平发展的可能。
万隆会议的举行在当时具有相当特殊的历史背景。通过战争、革命和其他斗争形式,许多西方国家的前殖民地终于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逐渐进入国家建设的新时期。时至今日,这个任务仍在进行中,但受制于西方对国际秩序的主导,显得相当艰难和曲折。西方殖民者留下的历史遗患仍时常发酵,影响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友谊与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万隆会议正当其时,万隆精神也值得继承与发展。
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殖民、战争和霸权的恐惧虽仍未完全消失,但对抗和应对的力量和信心已经日益增强。今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参会国家大多数都深受过这段惨痛历史的影响,应该以史为鉴,关注当下,面向未来,不仅要坚定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维护国家安全和尊严,而且要联起手来,共同对抗仍然存在的霸权意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坚决打击不悔改侵略历史的错误言行,促进地区形势的长治久安。
万隆精神历久弥新,在当下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各国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仍是各主权国家赖以存在基本条件,也是各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必要前提,更是国际关系得以维持的关键和基础。中国是万隆精神最坚定的倡议者、支持者和捍卫者。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这一精神的原型,并随着时代变迁而进入许多国际文件中,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规范。当然,这一精神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当今时代潮流下,已经具有了崭新的内涵,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维持求同存异的同时,也在增同减异、聚同化异,寻求相向而行的共处之道。
近年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促进国际体系转型的新兴力量。相比之下,许多前宗主国虽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于强势地位,但积极进取的意识已经减弱,经济发展陷入了相对停滞甚至倒退。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不能仅是一场碰头会,更应是一场协调会。各参会国家需要商讨在国际力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当今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时代,亚非合作已经超越原有的理念意义,显得更加务实、开放和包容。印度尼西亚近两届政府的外交政策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上届苏西洛政府提出印度尼西亚要以东盟为平台在亚太地区,甚至印太地区寻求“动态平衡”,本届佐科威政府更是提出了“全球海洋枢纽”的理念,重新让东南亚地区和国际社会认识到印度尼西亚颇为温和的雄心。
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在促进亚非国家重新认识如何合作的过程中,也让他们各自的外交政策联通起来。这正是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能让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大多数沿线国家欢迎的内在原因。中国努力实现“中国梦”,印度尼西亚希望到2025年成为发达国家,都需要有利的外部环境,保障国家实力和能力的持续性增长。可以想见,参加纪念活动的各国领导人在谈友谊,求团结的时候,也在积极寻求合作倡议和项目,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和平发展的可能。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