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士新
- 副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外交政策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度可以为金砖国家合作做出新贡献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金砖国家将建立更密切合作伙伴关系
- 中国中标印尼高铁 日本又挨一记闷棍
- 南非的“金砖”身份不可代替
11月12日至15日,第37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将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在外界看来,这场峰会备受瞩目。疫情阴霾未散,东盟如何在抗疫合作、经济复苏中发挥中心作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贸易协定谈判进入最后阶段,“亚洲最大”贸易协定能否达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周边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就以上问题接受了上观新闻的采访。以下为报道全文。
“最重要活动”
东盟自1967年成立,现成员国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10国。自成立以来,东盟几乎每年都会举办东盟峰会,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
今年6月,第36届东盟峰会举行。5个月不到,东盟再次举办峰会。
不过与上一次不同,37届峰会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越南外交部副部长、东盟事务高官阮国勇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第37届东盟峰会是东盟今年最重要的活动。”
据越南越通社报道,按议程,东盟各国将召开20场高级别活动,包括第23次中国-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第23次东盟与中日韩(10 3)领导人会议、第15届东亚峰会、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等。
“10 1”、“10 3”等是东盟与对话国间的特殊合作机制。这些机制确立了一套完整的对话与合作平台,主要包括政府首脑会议、部长级会议和工作组会议等。
建立这些合作机制的初衷是为了“抱团取暖”。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指出,“10 1”、“10 3”可以说是“危机驱动型”机制。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东南亚国家认为凭借自身力量难以克服金融危机,需要借助域外力量。
“东盟国家大部分都是中小国家,又地处地缘政治的核心区域,位于印度洋通往太平洋、亚洲通向大洋洲的咽喉地带,因此这些国家必须要‘抱团’来应对大国博弈。” 许利平说。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保护主义也随之抬头。在此背景下,地区合作机制也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许利平表示,“10 1”、“10 3”等机制在抗疫合作上已呈现出“旺盛生命力”。中国与东盟国家互相捐赠医疗物资,派出专家组协同抗疫,合作研发疫苗等,这足以体现地区合作机制应对危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也是对单边主义的有力回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周边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则表示,此次东盟系列会议的举办有其必要性和特殊性,说是“最重要会议”并不为过。
首先,受疫情影响,今年不少会议取消或推迟,因疫情被耽误的议程急需弥补和落实。其次,峰会能够起到提升信心的作用,“信心有时候比黄金还重要。”新冠疫情以来,全球及东盟地区经济受到冲击。这次会议虽然在线上举办,但能够显示出各国合作意愿,让区域合作得以稳步推进。
此外,美国大选虽未尘埃落定,但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将迎来新总统和新政府,也给会议带来些许不确定性。周士新称,目前美国尚未公布出席东亚峰会人选。美国大选结束后,现任总统特朗普是否会露面引发关注,也成为美国是否重视东盟国家的“试金石”。
核心议题
在东盟峰会举办同时,新一波疫情已袭来,抗疫合作和复苏经济预计将再次成为会上的热点话题。对此,阮国勇表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独自克服疫情后果,东盟各国应密切合作,抗击疫情。
越南快讯网称,本届东盟峰会将重点讨论疫情控制及善后工作。截至11月9日,东盟10国的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100万例,其中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最为严峻。东盟10国病亡病例也已超24100例,其中印度尼西亚病亡人数达14700人。
周士新也认为,疫情将是东盟峰会的首要议题。东盟国家基本没有生产新冠疫苗的能力,因此会议预计将强调加强疫情时期的地区合作与国际合作。疫后经济复苏则是另一大议题。周士新表示,东盟应迅速制订全面恢复框架,推动区域疫情后恢复,增强区域经济稳定性和弹性。此外,峰会还可能聚焦南海、朝鲜半岛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许利平则表示,预计这次峰会将聚集在与东盟未来发展有关的两大议题上。首先是东盟自身的一体化进程,东盟已制定发展蓝图,计划在2025年达成东盟一体化,因此评估今年阶段性成果是此次峰会的焦点议题。其次是东盟与域外国家的合作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发挥东盟的核心作用并提高东盟国际地位等。
此外,由于中国与东盟已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峰会上的“中国声音”也备受瞩目。
据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宣布,应东盟轮值主席国越南总理阮春福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汪文斌表示,中方期待此次领导人系列会议聚焦团结抗疫和共谋发展两大主题,共同维护东亚繁荣稳定大局。其中,加强团结合作、推动疫后复苏、坚持多边主义、加强东盟中心地位是核心词。
周士新表示,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一直是地区一体化中的重要中坚力量,两者关系也是东盟伙伴国中之“最”,取得合作成果也最多。此次峰会,中国和部分国家除了落实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外,可能就南海问题进行沟通。目前“南海行为准则”已进入第二轮审读阶段,周士新预计视频会议上磋商进展可能有限,但预计明年有望顺利达成。
RCEP能否达成?
对于可能达成的成果,外界期待值颇高。其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或将成为最大的一颗果实。
据悉,RCEP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目前,该协议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除印度外的15个国家已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
在上届东盟峰会主席声明中,与会各方已表示,期待今年年底前签署RCEP。如今,期待已久的协议能否如期达成也备受关注。
峰会前,越南、印尼、泰国等已释放乐观信号,认为能够在15日的第四次RCEP领导人会议上签署协议。
《日经新闻》称,虽然印度退出谈判,但RCEP仍将成为亚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曼谷邮报》则指出,2019年,RCEP成员国人口突破36亿,GDP总和超过28.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32.7%。成员国贸易额为11.2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的29.5%。据悉,协定一旦达成,将在大约20个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果,如废除或削减农林水产品的关税等。
“RCEP将成为覆盖人口最多、覆盖面积最大的自贸协定,总量上来说甚至可以与欧盟相比。签署RCEP将成为东盟峰会的最重要议程。”周士新指出,RCEP若签署,将是区域一体化的阶段性成果,体现出地区国家促进区域一体化的意愿。当下,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的美国让全球化受阻,只有加强区域合作才能弥补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损失。他还指出,未来RCEP或将出现“升级版”,与同是自贸协定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互相借鉴。
对于RCEP能否在此次会议上签署,许利平也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表示,经历多年谈判后,现在协议签署时机已经成熟。一旦达成协议,毫无疑问将在加强地区合作,增强价值链及供应链稳定方面注入更多信心,在疫情期间营造良好合作氛围。
文献来源:上观新闻,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