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于宏源
- 研究员
- 欧洲研究中心
- 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所 所长
- [email protected]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缅关系是否将影响中缅关系?
- 携手支点国家,共推发展战略
- 开启中波合作新时代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全球低碳时代下的中美合作
于宏源
2016-12-26
3月31日,中美两国首脑在华盛顿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方同意于4月22日同时签署《巴黎协定》,同意拓展两国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绿色港口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2006年美国一度盛行“中国能源威胁论”,例如《经济学家》杂志当时认为中美之间能源竞争的地缘轮廓跃然升起。然而,10年过去了,气候变化和能源却已然成为中美合作新高地,并为构建两国新型大国关系夯实了基础。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次中美首脑会议,三次相关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显示出中美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正携手共进,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务实发展。
近十年来,美国依靠成熟的开发生产技术以及完善的管网设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国家,并于2009年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被誉为“页岩气革命”。中美气候合作源于全球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是未来技术变革的方向,低碳经济,必定是科学进步、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产物,其间还伴随以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的一系列变革,更是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中美两国首脑强调清洁能源创新正是全球低碳时代的命题,也是各国资金、产业转型、教育科技等重点方向。
从经济规模、影响力和碳排放来看,没有中国和美国在政治上的认同和参加,气候变化领域制定任何规则的想法都将是不切实际的,也只有中美合作才能有效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代表的大国联合表态为全球多边气候变化治理铺路,大国气候变化共治也推动形成良好的多边共识。
2014年11月12日中美第一次就2020后的减排目标发表声明,并推动“考虑到各国不同国情”的表述加入到利马大会的决议,破解了2014年利马气候大会僵局。2015年9月中美第二次联合声明起到了推进巴黎气候大会迈向成功的作用。进入2016年,全球到了共同推动签署《巴黎协定》的关键时刻,中美两国从大国引领开始,共同实现气候变化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美在促进全球能源结构转向更清洁、低碳和有效的能源技术上有着共同利益,可以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并且促进全球向低碳能源的转型。从应对气候变化而带来的能源创新挑战来看,清洁能源在中国、美国的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并且提高的速度应该会超过其它能源。中美合作可以有效推动两国低碳生产力和竞争力,中国低碳产品也大大降低了美国市场的可再生能源产品价格。
中国能源结构很不平衡,煤炭仍然在发电领域占近70%的比重。美国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煤炭领域减排已经达到30%,煤炭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60%减少到目前的32%左右。中美联合声明中强调的技术合作分享有利于优化中国能源结构,共同推动中美对外合作中的环境和低碳标准。
中美合作也体现了低碳话语权从欧洲一家独大,到主要大国共同分享的转变。长期以来欧盟掌控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领导权。在《京都议定书》国际碳交易中,项目认定、减排流程、核算方法等标准都由买家制定。欧盟单方面抢占大部分碳贸易、碳金融的游戏规则制定权。2016年中美第三次气候联合声明强调“国际民航组织大会应对国际航空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市场措施”,这就是对欧盟力推的单边征收航空碳税的回应。中美和其他经济体一起在国际民航组织平台下,共同减少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巴黎协定》落实过程中,中国、美国、欧盟和其他国家可以共同在全球盘点、碳监测、报告和核查(MRV)、碳交易和碳金融业务等领域分享话语权。
然而中美合作并不代表中美气候共治。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亟需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率先承担责任。然而近期美国最高法院暂停了清洁电力计划,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矢口否认气候变化事实存在,这些都为美国落实《巴黎协定》蒙上了些许阴影。
2006年美国一度盛行“中国能源威胁论”,例如《经济学家》杂志当时认为中美之间能源竞争的地缘轮廓跃然升起。然而,10年过去了,气候变化和能源却已然成为中美合作新高地,并为构建两国新型大国关系夯实了基础。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次中美首脑会议,三次相关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显示出中美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正携手共进,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务实发展。
近十年来,美国依靠成熟的开发生产技术以及完善的管网设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国家,并于2009年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被誉为“页岩气革命”。中美气候合作源于全球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是未来技术变革的方向,低碳经济,必定是科学进步、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产物,其间还伴随以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的一系列变革,更是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中美两国首脑强调清洁能源创新正是全球低碳时代的命题,也是各国资金、产业转型、教育科技等重点方向。
从经济规模、影响力和碳排放来看,没有中国和美国在政治上的认同和参加,气候变化领域制定任何规则的想法都将是不切实际的,也只有中美合作才能有效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代表的大国联合表态为全球多边气候变化治理铺路,大国气候变化共治也推动形成良好的多边共识。
2014年11月12日中美第一次就2020后的减排目标发表声明,并推动“考虑到各国不同国情”的表述加入到利马大会的决议,破解了2014年利马气候大会僵局。2015年9月中美第二次联合声明起到了推进巴黎气候大会迈向成功的作用。进入2016年,全球到了共同推动签署《巴黎协定》的关键时刻,中美两国从大国引领开始,共同实现气候变化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美在促进全球能源结构转向更清洁、低碳和有效的能源技术上有着共同利益,可以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并且促进全球向低碳能源的转型。从应对气候变化而带来的能源创新挑战来看,清洁能源在中国、美国的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并且提高的速度应该会超过其它能源。中美合作可以有效推动两国低碳生产力和竞争力,中国低碳产品也大大降低了美国市场的可再生能源产品价格。
中国能源结构很不平衡,煤炭仍然在发电领域占近70%的比重。美国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煤炭领域减排已经达到30%,煤炭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60%减少到目前的32%左右。中美联合声明中强调的技术合作分享有利于优化中国能源结构,共同推动中美对外合作中的环境和低碳标准。
中美合作也体现了低碳话语权从欧洲一家独大,到主要大国共同分享的转变。长期以来欧盟掌控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领导权。在《京都议定书》国际碳交易中,项目认定、减排流程、核算方法等标准都由买家制定。欧盟单方面抢占大部分碳贸易、碳金融的游戏规则制定权。2016年中美第三次气候联合声明强调“国际民航组织大会应对国际航空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市场措施”,这就是对欧盟力推的单边征收航空碳税的回应。中美和其他经济体一起在国际民航组织平台下,共同减少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巴黎协定》落实过程中,中国、美国、欧盟和其他国家可以共同在全球盘点、碳监测、报告和核查(MRV)、碳交易和碳金融业务等领域分享话语权。
然而中美合作并不代表中美气候共治。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亟需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率先承担责任。然而近期美国最高法院暂停了清洁电力计划,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矢口否认气候变化事实存在,这些都为美国落实《巴黎协定》蒙上了些许阴影。
文献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