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论文
论文 paper
2012年的中国外交:变中有常,稳中有进
1900-01-01
简介
2012年的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长期性持续演进与偶发性热点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推进国际体系的演进。为维护国际和地区秩序稳定,中国外交靠前部署,积极有为,克服了重重挑战,彰显了理性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正文
        今年以来,保和平、护稳定、促协作、谋发展仍是中国外交面临的艰巨任务。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发展,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乏力,增长缓慢并呈长期化趋势。另一方面,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转嫁危机意识增强措施果断,欧债危机在各成员缺乏同舟共济精神和有效救援政策行动中苦苦煎熬。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部分发达国家试图采取逆全球化态势的政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和守成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竞争与合作态势都有所增强,推动着国际力量持续性转移。
        当前,全球地区主义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欧盟一体化政策处于进退维谷时期,拉美地区一体化呈现新的发展势头,亚太地区出现跨太平洋和东亚合作竞争态势;非洲一体化进程呼声渐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相互协作求发展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深化南南合作,也要加强南北合作,有利于实现南北之间资金、技术等优势与资源、市场等优势互补,促进各自发展,也有利于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课题。这些既为中国外交提供了诸多选择机遇,也形成了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
        2012年的中国外交出现了以下几个亮点:第一,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2012年5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上提出,推进中美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强调双方要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推动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正成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相互博弈的基本共识。
        第二,理性处理国际热点问题。为维护《联合国宪章》的权威性和公平正义,维持中东地区秩序的总体稳定和叙利亚问题的平稳过渡,中国站在客观公正与理性中立的立场上,相继提出了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六点主张和四项倡议,并与俄罗斯在安理会上三次否决联合国制裁叙利亚的决议案,坚决反对外部力量强力干涉他国内部事务,为尊重和维护叙利亚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叙利亚有关各方早日开启包容性政治对话,自主决定国家政治制度与发展道路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有效管控周边安全问题。黄岩岛和钓鱼群岛自古以来为中国的固有领土。菲律宾恣意派军舰抓扣我渔民,并试图要挟东盟其他成员形成对付中国的统一战线。中国反复解释和强调在黄岩岛的政策立场,缓和与菲律宾和其他部分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紧张态势,同时加强对黄岩岛主权的控制,维护国家利益。在钓鱼群岛问题上,为应对日本单方面的国有化政策,中国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行动,在法律、政策和实际上加强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的管控力度,为日本政府承认争议,纠正错误,谈判解决提供了新的现实。
        第三,稳健推进地区深度整合。自2010年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实施自贸协定以来,东亚地区整合稳步推进。中日韩排除了因领土主权争端等出现的重重障碍,宣布正式启动三边自贸区谈判,将从侧面极大推进东北亚经济发展。中国已经同意明年与东盟谈判建设以东盟为核心的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以缓解美国可能主导建成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东盟与中日韩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在外汇储备库总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脱钩比例、央行行长与财政部长会议整合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增强了东亚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通过上述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2012年的中国外交既具有继承性,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不变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继续实行和平外交,推进和平发展,促进和谐世界。国家发展与世界和平相互依存,不仅是中国顺应时代和国家利益做出的战略选择,而且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追求。第二,总体外交与全方位外交格局继续体系化。中国外交队伍建设贯穿了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各种力量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已经建立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外交布局,外交触角不断延伸和扩展,外交手段更趋多样与灵活,外交趋向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第三,继续促进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变革。中国外交进一步促进了新兴大国间的团结合作,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气候变化大会等多边舞台与守成大国围绕全球性议题治理机制改革、规范重建等方面进行激烈博弈,促进了大国关系朝着更为均衡、平等与合作的方向变化。
        当然,中国外交也出现了一些令世人瞩目的新变化:第一,从更多消极被动向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向转变,善于利用对方政策的变化谋求战略主动,增强了有效应对与管理国际危机的能力。黄岩岛和钓鱼岛问题凸现了我在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扭转局面的魄力与技巧。第二,安全外交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由原来更加强调新安全观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增加了外交处理传统安全问题的内容。无论是南沙问题还是黄岩岛问题,中国都没有关闭外交协商的大门,寻求与有关方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主权争端问题。第三,以经济议题为核心的外交导向有所转变。政治安全议题和社会文化议题在促进国家间协调互信、互动认同,构建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中也将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4、亚太地区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增强,周边外交更趋重要。亚太特别是中国周边不仅存在众多大国,而且是新兴发展中国家与多边舞台增长最快最多的地区,正成为体现中国外交特色,发挥外交效用的集中场所。
        当然,从今年的外交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外交仍需要尽早主动谋划兼顾责任、权利、能力的国际责任,让中国的和平发展惠及世界,塑造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的良性演进。充实安全外交的内容,让世界更好地体验到中国的善意与理性,理解中国外交理念的普遍正义性与国际合法性。完善多体多面外交战略的平衡统一与互联互通,实现和其他国家共建与共享全球治理规范和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维护和促进国际公平正义的负责任大国。不断开拓创新外交政策的新领域,持续性地焕发中国外交的活力与动力,消减国内外非理性的猜疑与批判,逐步推进中国外交的理论成熟、政策完善和实践自信。

文献来源:《上海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