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正确认识世界经济转型和调整关乎中国未来
徐明棋
1900-01-01
简介
正文
世界经济处于转型和调整之中已成为国际问题研究学者的共识,但世界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什么?转型的动力来自何方?中国将受到什么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困境,认为其调整是主要内容;也有学者从国家经济实力消长的角度,认为新兴国家的崛起是核心内容;还有学者提出世界经济将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可借此获得跳跃式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笔者认为这些都只是表象,对世界经济的转型,还需要从更加深刻的层面来认识,需要把握其发展规律。
就世界经济而言,一定技术水平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决定着国际分工和各国的分工地位。随着技术进步及其全球扩散,制造业全球生产和分工格局正发生变化,世界经济产业结构也正发生变化和转型。当这种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原来建立在特定分工格局上的世界经济调控协调机制也会发生变化;这些机制的载体,即国际经济组织也需要相应地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力量对比和不同类型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变化。如果能够深刻认识到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那么对未来世界经济转型调整的认识也会全面和客观得多。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吸引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和资本,利用自身人力资本优势在制造业生产环节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成为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新兴大国。但对于未来世界经济的转型和调整,似乎不能简单地只看到这种差距缩小的趋势,不能盲目乐观地看待以GDP衡量的经济实力变化。未来的世界经济转型和调整将是从技术革命到国际分工以及产业结构和世界经济治理机制的全面转型调整。资源瓶颈、环境承载瓶颈已使以物质商品生产为核心的世界经济生产力无法再盲目扩张。在新的科技革命取得突破之前,新的生产力增长动力将更多地转向资源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制造业”以及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世界经济调控和协调机制的重新部署,如TPP和TTIP等,都将对中国构成严峻挑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应对在这些转型和调整中取得先机,中国经济就难以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是我们应对世界经济转型调整的唯一正确途径。
就世界经济而言,一定技术水平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决定着国际分工和各国的分工地位。随着技术进步及其全球扩散,制造业全球生产和分工格局正发生变化,世界经济产业结构也正发生变化和转型。当这种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原来建立在特定分工格局上的世界经济调控协调机制也会发生变化;这些机制的载体,即国际经济组织也需要相应地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力量对比和不同类型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变化。如果能够深刻认识到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那么对未来世界经济转型调整的认识也会全面和客观得多。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吸引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和资本,利用自身人力资本优势在制造业生产环节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成为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新兴大国。但对于未来世界经济的转型和调整,似乎不能简单地只看到这种差距缩小的趋势,不能盲目乐观地看待以GDP衡量的经济实力变化。未来的世界经济转型和调整将是从技术革命到国际分工以及产业结构和世界经济治理机制的全面转型调整。资源瓶颈、环境承载瓶颈已使以物质商品生产为核心的世界经济生产力无法再盲目扩张。在新的科技革命取得突破之前,新的生产力增长动力将更多地转向资源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制造业”以及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世界经济调控和协调机制的重新部署,如TPP和TTIP等,都将对中国构成严峻挑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应对在这些转型和调整中取得先机,中国经济就难以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是我们应对世界经济转型调整的唯一正确途径。
文献来源:《国际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