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鸿斌
- 副研究员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前所长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中东地缘政治新博弈与全球战略态势调整
为抗议韩国在日本驻釜山总领馆门前安放慰安妇少女像,日本驻韩国大使于今年1月9日被召回,迄今已超过两个月。接下来该如何找理由下台阶,日本如今陷入焦虑之中。
2012年为抗议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登上日韩双方争议的竹岛(韩国称“独岛”),日本也曾临时撤回驻韩国大使,但13天后大使就返回了首尔履职。大使被召回超过两个月,这一情况是很罕见的。
尤其是日前朝鲜又发射了4枚导弹,日本与韩国之间迫切需要就加强对朝施压开展沟通协调,但日本对韩外交的前线却没有一个掌门人,这无疑极大影响了双方之间的战略协调。日本驻韩大使馆如今由公使衔参赞出任临时代办,但一些最高层次的交流必须由大使出面,这使日本外务省大伤脑筋。就外务省而言,当然希望大使能及早归位,而共同应对朝鲜发射导弹所出现的新事态是大使返回首尔的极好理由,根本不存在日本丢面子的问题。失去了这一时机,接下来就很难再出现如此极佳的机遇。根本原因还在于安倍首相坚决不肯松动。在他看来,在韩国方面就移除少女像表现出某些“积极姿态”之前,日本绝不能放低身段,这样将会向韩国传递错误的信息,从而导致这一雕像的永久化。前年12月,安倍顶着国内压力,与韩国就解决慰安妇问题达成了协议,然而这一问题并未就此偃旗息鼓,日本驻釜山总领馆门前安放少女像,在安倍看来无疑是韩方背信弃义,因此必须表现出毫不动摇的应对姿态。3月8日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回答媒体关于这一问题的提问时再度重复了此前的说辞:“将在综合各种情况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眼下,在自民党内对这一问题也出现了焦虑感。日前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就如此流露:在召回大使后当然要考虑何时归位的问题,如很难做出判断的话,则在自民党内可就这一问题进行磋商。
这一问题如迟迟无法得到解决,不仅将影响日韩双边关系,同样也会对美国与这两国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日本和韩国是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盟国,在推进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今日韩龃龉不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妨碍推动美日韩三边战略合作。前年日韩双方就解决慰安妇问题达成协议,实际上美国在背后做了不少工作。目前韩国方面期待美国能再度发挥作用。即将到来的蒂勒森国务卿的首次中日韩之行会否相机进行调和工作,令人关注。
在韩国宪法法院通过对朴槿惠的弹劾案、朴槿惠被罢免后,韩国接下来将忙于新总统的选举。如果选出一位对日更强硬的新总统的话,则不但不可能在移除少女像问题上做出妥协,而且很可能加大抗衡力度,在同一地点增设日本吞并朝鲜半岛期间强征劳工的雕像,届时韩国国民的反日情绪无疑将进一步高涨。
“系铃”很容易,但接下来该如何“解铃”,日本目前苦无良策。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