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2012年8月16-17日,由外交部欧洲司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承办的“欧洲形势与中欧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外交部宋涛副部长作了题为“变化中的欧洲和中欧关系”主旨演讲,欧洲司刘海星司长作了会议总结。30多名国内欧洲问题专家与会,就当前欧洲形势、欧债危机、欧洲一体化前景、欧盟对外关系及中欧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欧债危机发展的判断
面对欧债危机,欧盟采取两条战线作战,一方面是短线,安排紧急救助机制,另一方面是长线,建立一系列长远机制,特别是在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方面出台一系列举措。通过危机的解决,欧盟开始着手解决统一货币与统一财政的匹配问题,因此,欧元区并不存在解体的可能,欧洲一体化仍在向深度发展。
当前欧债危机状况还将维持2-3年,原因有以下几点:1.没有达成解决危机的共识,特别是在增长和紧缩两者之间存在分歧,还有发行共同债券等问题。2.欧洲国家在实施紧缩财政方面,特别是削减社会福利方面,仍受到国内限制,态度会出现反复。即使各国都遵守紧缩政策,但政府负债规模占GDP比重减少的情况据乐观估计要到2016年才会出现。3.建立银行联盟在原则上取得共识,但操作上还没有一致意见。4.短期内,投行、对冲基金会继续制造题材,从危机中获利,西班牙等重灾国依然能从市场上获得低成本资金,这种情况不利于危机的最终解决。5.欧元区央行实行的是中性货币政策,而解决危机需要刺激经济,要求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两者匹配方面会存在矛盾。
但是,欧债危机并不会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主要原因是:1.重灾国三分之二的债务是长期债务,欧债危机仅是违约风险,没有真正违约,这与当年南美债务危机不同。2.欧元区国家赤字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6.4%,现在已降到4.1%,还略低于美日水平。3.欧委会从重新启动内部大市场入手,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欧盟国家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72%,美国是78%,欧盟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4.欧洲最主要经济体德国经济情况良好,加上部分西北欧国家的经济实力,为欧盟经济提供了坚强的后盾。5.欧洲各国政府不愿意看到欧盟垮台,也不愿意看到欧元终结,希腊等重债国希望继续留在欧元区内的意愿仍十分强烈,目前仍然是各种力量和利益集团之间开展博弈,在关键时候,各方还是会作出让步。6.解救措施不断出台,机制建设也在跟进,欧盟正在逐步走出危机。
二、对欧洲经济走势的判断
欧盟多国经济已经陷入二次衰退,经济增长发动机德国经济增速放缓。5年内乐观估计能维持在1%-2%低速增长水平。短期内欧洲在福利制度改革、劳动力成本降低、创新和提高竞争力问题上都无法实现重大突破,社会矛盾加剧,制约着经济结构调整。但是从长期来看,欧洲有机会形成新的突破。首先,欧洲拥有较强的软实力,特别是规制创议能力,包括一系列新思想、新概念、新议题的提出,成为欧洲引领世界的新动力。其次,如果欧盟能在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方面得到巩固,欧洲一体化将得到新的发展和提升,欧元将重新走向坚挺,为欧洲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另外,欧盟在深化统一大市场方面将采取进一步措施,特别是在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技术标准方面,欧盟已经着手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统一大市场的发展。欧洲统一大市场对欧洲经济的发展起着独特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判断
欧洲建立统一大市场之后,就产生汇率稳定的内在压力,统一货币应运而生,但是,只有统一货币,没有统一财政,制约着欧元区经济的正常运转。此次欧债危机,使欧盟主要国家充分认识到制度缺陷问题,并认识到统一财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德国也希望借此机会使欧盟的机制建设朝德国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以救助为手段,力促制度建设。因此,欧元区总体上向更加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危机后,一系列关于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的措施的提出,是危机前所无法想象的。欧洲一体化的基本逻辑就是“自行车”理论,只有不断前行才不致倒下。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程度,欧盟所有成员国,包括英国和希腊都认识到,只有留在欧盟和欧元区之内,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欧洲一体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靠一体化发展来解决。保持整体性和一体化是欧盟战胜危机的砝码。所有成员国都充分认识到联盟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它们参加联盟的根本意义。此次危机和以前历次危机一样,会形成“倒逼机制”,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新动力。但是,欧元区这一轮的调整和整合,估计需要10年时间。
四、欧洲国家内部关系的发展
欧洲在危机背景下,社会不满、抗议增多,极端、极右势力上升,对政治、社会生态有影响。传统政党力量受限制,执政基础错乱,实用主义主导,政党左中右色彩淡化,网络政治兴起,新型政党涌现。传统政治架构难适应后现代社会,欧洲政治进入相对不稳定和不确定时期。另外,欧洲内部的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随着北部国家创新经济的发展,东部国家的赶超,南部国家在欧盟内的边缘化和失落感将增大。在经济治理方面,特别是财政联盟问题上,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博弈将更趋激烈,财政联盟的形成和发展仍然面对较大挑战和困难。
此次危机,使德国政治权力得到加强,德国如何将经济实力转为政治实力,德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何处理,法德轴心的动向,仍值得密切关注。总体而言,德国对于欧盟领导权仍十分谨慎,法德轴心并不会根本改变,德国不会挤兑法国成为欧盟单一领导者。同时,德国对于付出也将变得更为谨慎,将在经济权益付出和政治权力获取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五、欧洲对外关系新趋势
欧债危机影响到欧洲国际地位和对外行动能力,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内,欧洲外向力量回收,关注点和力量主要集中在联盟内部和周边地区。危机使欧洲总体上更为“内向化”和“经济化”,内部事务和经济事务优先考虑。在共同防务方面,欧盟采取了资产汇集的方式,加强防务合作和联合。在周边地区,如利比亚问题,由于涉及欧盟核心利益,欧洲态度总体强硬和积极。在碳税问题等核心经济利益上,欧盟态度也明显强硬,据理力争。总体而言,欧盟在外交和安全方面有收有放,形式更为灵活和多样,通过对重点问题和重点议题的把握,维护欧洲核心利益。
关于美欧关系,总体上由于价值观、基本制度和根本利益相同,美欧跨大西洋联盟仍然是维持大西方的重要机制。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在国际货币体系、气候变化等方面存在利益差异,美欧在诸多具体问题上还是存在分歧。从巧防御的角度看,美欧仍会加强同盟关系,西亚北非动荡说明欧洲要发挥影响力必须接受美国的幕后领导,同时欧盟也支持导弹防御体系和北约的全球化。
在东亚问题上,欧洲的总体利益是在经济利益,一个稳定、和平、繁荣的东亚符合欧洲的总体利益,因此,维护东亚稳定、保持与东亚的经济关系,是欧盟和欧洲国家的主要政策,同时,欧洲也会在人权、边界问题、海域纠纷等问题上,总体支持美国,附和美国的立场。但是,欧盟及其主要国家没有意愿和能力通过军事手段干预东亚事务,特别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纠纷。欧盟呼应美国的亚洲政策更多的是为维系和巩固跨大西洋框架,而不是直接针对中国。
六、中欧关系新增长点
中国是欧债危机受害者,对欧洲出口衰减,投资在上升,将贸易动力转化为投资动力是当前的重要课题。目前欧洲国家和政府较为困难,对中国有更大期望,但是欧洲舆论仍对中欧关系十分敏感。中国对欧洲的看法,同时存在高估和低估的问题,一方面认为欧盟是多极化中的一极,这是高估;另一方面唱衰一体化,这是对欧洲一体化能力的低估。
中欧关系要谋长远,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经济上加强与欧洲的联系,政治上谋合作,观念上让其信服。从短期和局部来看,欧洲需要中国,应使欧洲树立渡过危机信心,同时把中国的活力注入欧洲,发挥欧洲巨大市场的功能,在高科技开发如新能源方面为中国提供机遇。同时中欧产业间竞争越来越突出,后危机时代经济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加大,中欧需要扩大共同管理,管控冲突。
在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发展问题上,欧方对中国的最大呼声是开放市场。在这方面中国应有所突破,做好以中国市场换欧洲市场、以中国市场换欧洲技术的工作。同时应加大与欧盟的人文交流,特别是高级别和高层次的人文交流,通过发展学历和学位教育,培养“知华派”。
从全球层面看,中欧应寻求新的合作点,包括共同推进中国与欧盟或与其主要成员国在中亚的合作,开展如中俄欧三边对话和北约与上合组织间对话。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在议题设置方面可以与欧洲合作,另外在北极和新能源方面可以考虑与欧洲加强合作,这些也都是欧洲所关心的新领域。同时,应建立和加强中美欧三方之间的对话、互信和合作机制,避免跨大西洋关系过于紧密,从而形成对中国不利的格局。
文献来源:《国际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