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宗义
- 副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国际战略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持续70多天的洞朗对峙以印度军队全部撤出我国洞朗地区为标志而宣告结束。在处理洞朗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方面确实像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讲的那样,做到了仁至义尽。虽已布下堂堂之阵,但一直保持着克制,没有采取武力清场或小规模军事冲突的方式来结束对峙,而是尽量采取了和平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没有让印度人感到灰头土脸,给印方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脸面,为维护金砖国家的团结做出了表率,体现了大国的胸怀和担当。
的确,中方之所以选择以和平方式解决洞朗对峙问题,原因之一是由于厦门金砖峰会,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笔者在前段时间发表的评论中曾经指出,相对于中国,印度更加需要金砖国家组织。印度人特别担心由于洞朗对峙迟迟不能解决,印度总理莫迪将无法体面地来参加厦门金砖峰会,甚至印度将被排除出金砖国家组织。从这个角度来讲,印度甚至比中国更急切地希望早日结束对峙。
但洞朗对峙以和平方式解决,让许多主张这次要狠狠教训一下印度的我国部分学者和广大群众倍感失望。有些人认为我国为了召开一届成功的金砖国家峰会而被迫与印度缔结“城下之盟”,印度实现了其全部战略目标,而中国成为此次对峙的唯一输家;还有人传谣,说中国为了让印度撤军而答应向印度提供200亿美元贴息贷款。同时,中国在这次事件中给印度人留足面子,也让印度官员、学者和媒体忘乎所以,大肆在国际国内宣扬所谓“印度顶住了中国的压力,莫迪总理在金砖峰会前取得重大外交胜利”。印方的宣传,既反映了印度人作为“口的巨人”的一贯民族本性,也充分体现了印度人民党宣传干事出身的莫迪总理的一贯作风:为了选票,为维护其强人形象,随时可以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笔者在此前的分析中曾指出,洞朗对峙是印度高层精心策划的,其目的不仅仅是印方所声称的要保障西里古里走廊的安全,其真正目的在于企图一举阻断中国的“一带一路”,一举扭转中印两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战略态势,加强其对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小国的控制。从这些方面来看,洞朗对峙除了确实对中国-不丹两国的边界谈判产生实质性影响外,印度的绝大部分目标没有达到。中方通过与印度长时间的对峙,通过军队和作战物资向边界地区的调动,通过规模不断扩大的陆地和海上军演,向印度和国际社会表明了中方捍卫领土主权及核心发展利益的决心。而印度以帮助不丹为借口越过既定边界与中国对峙,恰恰在国际社会面前暴露了其对周边小国颐指气使,随意违反国际法,侵犯别国领土主权完整的霸权心态,引起包括不丹在内的南亚小国更大的不满。当然,长时间的对峙确实使得巡边公路已不可能在今年完工,但对峙期间中方已大大强化了在整个洞朗及整个边界地区的实际军事存在。
洞朗对峙虽然已经结束,但由于中印边界非常漫长,并且大部分还未划定,因此边界对峙事件仍会发生。下次如果再发生印军越过已定边界进入中国领土的情况,中方可能就不会像这次这样保持克制了。当然,中方并不希望与印度爆发边界冲突,但从近几年发生的边界对峙事件来看,局势的发展和升级往往不是中国单方面所能决定的。因此,印度方面应该从此次洞朗对峙中吸取一些教训:
首先,印度应该放弃建立所谓“科学边界”的幻想,承认传统习惯线。英国殖民者曾希望为英属印度殖民地建立一条他们从来未能达到过的“科学边界”,即以喜马拉雅山分水岭作为中印两国边界。印度统治者继承了英国殖民者这一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民族主义情绪的刺激下,不断实行“前进”政策,尼赫鲁曾因此碰得头破血流。莫迪自认为他已带领印度进入独立以来的第三个强盛期,尼赫鲁实现不了的,他可以实现。现在莫迪到了该反思、该收手的时候了。
其次,印度应放弃对美日等国不切实际的期待。印度高层之所以敢冒险对中国进行战略讹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美日等国将在中印冲突中站在印度一边,但现实令他们非常失望。美日等国确实希望看到中印发生冲突和战争,但他们只想把印度作为一枚制衡中国的棋子,让印度为他们火中取栗,而并不想为了印度而陷入与中国的对抗。在整个洞朗对峙过程中,美日等国甚至连一句明确表示支持印度的话都没说过。
再次,印度今后切莫以牺牲经济发展和合作为代价,试探中国领导人捍卫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中国从未将印度作为敌人和战略对手看待,而是将印度定位为“发展伙伴”,希望与印度开展经济合作,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和繁荣,共创亚洲世纪。但印度方面老是怀疑中国的真实意图。如果印度今后仍将中国作为主要对手和敌人看待,再在边界挑起事端,中国恐怕也不得不被迫改变对中印关系的定位。
最后,莫迪总理应改组其外交顾问团队。印度在洞朗对峙问题上之所以走到难以下台的地步,主要是由于莫迪总理身边那一群信奉极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外交顾问们的投机和冒险心理作祟,他们不仅不学无术,不通外交谋略,而且缺乏正常的理性思维。让这些人充当外交高参,莫迪总理今后应该格外小心了。
当然,洞朗对峙并不意味着中印关系必将走下坡路。1988年,正是在桑多河谷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算是一次破冰之旅,为中印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此次洞朗对峙结束之后,紧接着,印度总理莫迪也将参加厦门金砖峰会。事在人为,中印关系今后如何发展,全在莫迪总理如何表现。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