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东晓
- 研究员
- 国际战略研究所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党的十九大提出和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未来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明确了目标、任务、方略和路径。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如何科学判断和认识中国外交在新时代将呈现的新面貌、承担的新任务、面临的新机遇以及各种风险和挑战,将是新时代成功推进外交事业的重要认识前提,同时也是每一位从事中国外交研究的“智库人”努力要提升自己认识、判断能力的重要方面。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使命将实现新的超越——中国外交将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有机地统一起来:我们不仅要告诉世界未来30年要把中国建成一个怎样的国家,还要告诉世人我们要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建设一个怎样的世界。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不仅要继续承担实现“中国梦”的“国家使命”,也同时要承担“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使命”,新时代中国外交最新的面貌,将是如何把两个“使命”更加有机、更加完整地统一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也是十九大产生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赋予新时代中国外交更新的历史使命和国际担当。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外交除了要为国家的发展、安全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样的传统任务外,还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大有作为:
一是在世界舞台上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要大有作为。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一表述,不仅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对改革开放以来领导中国人民戮力同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豪,也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对于世界上其他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将提供全新的途径和全新的方案的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强国目标中“软实力”投送的重要体现。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将不仅要更多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还要更自觉地在世界舞台上,尤其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这是对新时代外交任务提出的更高要求。这不仅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如何更有机地把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软、硬实力进行统一,尤其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影响力、理论说服力、制度吸引力、文化感召力统合到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塑造力之中,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如何将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软实力更有效地融合到我们的政府外交、政党外交、以及人大、政协、军队、地方及人民团体等对外交往的议程之中,形成更富有活力和穿透力的对外交往合力。
二是在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上要有新作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五大挑战(或难题),即和平的脆弱、安全的缺失、发展的失衡、文化(文明)的冲突以及生态的恶化。这些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危险和挑战与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匮乏、能力的缺失息息相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地提出了推动构建“五个世界”(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包容开放、清洁美丽新世界)愿景,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通过丰富和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思想”、“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思想”、“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交流观”、“新生态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指引。对我们的研究而言,更需要认真探讨如何在“世界面临不稳定、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当前“经济民族主义、国家民粹主义”在美西方日益抬头,国际思潮大震荡、大碰撞的时代,如何运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为缓解乃至解决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困难和挑战找到切实的路径。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特别要求我们提高对时代规律的认识水平,准确把握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条件的变化,善于顺势而为、谋定而动。
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通过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历史观、世界观来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从而引导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两大历史飞跃”,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如今又迈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进程,进入到第三次“历史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申“进行伟大斗争,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同时,报告还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这些论述和判断提醒我们对进入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国际国内将面临的各种严峻形势、中国与世界各种复杂关系以及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风险和挑战要有科学、冷静的分析和判断。
一是要研究如何进一步统筹、平衡好中国发展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责任之间的有机关系。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但我国的核心安全利益仍集中在周边;既要承担不超出国力的国际责任,也要从中国综合国力、国际格局处于动态发展阶段出发,为未来中国发展和国际角色预留空间。
二是要继续研究如何应对和管理好“中国崛起后的冲击—反弹的复杂的系统效应”,要认识到中国进入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中国崛起后在国际体系内形成的冲击-反弹效应只会更加复杂,有时甚至更加剧烈和尖锐。我们应充分估计到“国家民粹主义”对“全球合作”的反弹在加强、部分大国联动对我制约的反弹也会加强的可能性和复杂性。未来中国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道路上,我们不能奢望一个“敲锣打鼓”或“轻轻松松”的国际环境,而是要为克服充满艰险和挑战的外部环境做好更加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战略谋划。
三是未来许多可测和不可测的国际“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不是我们能完全掌控的,其发展也非“线性的”。对外交而言,需要不断加强底线思维和危机管理能力。总之,对研究而言,未来中长期内,如何坚持和完善“协调合作、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的构建,如何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周边战略依托;如何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如何加强与各国推进“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进程,这些都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条件的更替、任务要求的调整作出更有前瞻性和更系统的研究。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