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院作者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度可以为金砖国家合作做出新贡献
- 中国领导人12年来首访埃及 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再添活力
- 习主席访问埃及的三重意义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起点•亮点•重点——中非合作进入新阶段
- 三个“非常”好的中津关系
- 习总称南非“同志加兄弟”有何玄机?
- 2015后的中非关系将步入新的时代
以共同转型推动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史耀斌
2014-07-23
简介
中等收入国家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行《世界发展指标2014》的统计,2012年中等收入国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69.5%,GDP平均增长率为6.3%,是全球的2.3倍,高收入国家的3.5倍。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中等收入国家面临比以往更为紧迫而艰巨的发展任务,2012年人均国民收入为4370美元,仅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2.9%。 对中等收入国家而言,发展转型是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必由之路,这其中既包括内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包括与外部发展伙伴发展合作模式的转型。对多边开发机构而言,传统的发展合作已不能满足中等收入国家的需要。要更好履行减贫和发展使命,最大化发展影响,也必须积极探索转型。因此,笔者试图围绕“转型”这个关键词,谈谈对上述发展问题的一些思考。
正文
中等收入国家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行《世界发展指标2014》的统计,2012年中等收入国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69.5%,GDP平均增长率为6.3%,是全球的2.3倍,高收入国家的3.5倍。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中等收入国家面临比以往更为紧迫而艰巨的发展任务,2012年人均国民收入为4370美元,仅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2.9%。[①] 对中等收入国家而言,发展转型是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必由之路,这其中既包括内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包括与外部发展伙伴发展合作模式的转型。对多边开发机构而言,传统的发展合作已不能满足中等收入国家的需要。要更好履行减贫和发展使命,最大化发展影响,也必须积极探索转型。因此,笔者试图围绕“转型”这个关键词,谈谈对上述发展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中等收入国家转型:挑战、方向、意义
一个经济体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如果不能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时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停滞,跌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主要是因为低收入的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原有的成本优势丧失,如果不能实行持续的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就无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使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并连带其他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同时,中等收入国家转型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其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将为低收入国家产业发展提供机会,另一方面其消费升级也将为发达国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国家必须依靠结构改革获得持续的增长动力,转向更加均衡、可持续、包容性的发展方式。在转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中等收入国家必须从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制定发展政策,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受西方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理论影响,政府作用被极度削弱,政策缺乏稳定性,这对经济转型十分不利。市场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政府的作用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同样不可忽视。有效的政府治理将促进制度框架完善、科学宏观调控、优化公共服务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为“无形的手”更好地调配资源保驾护航,共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使政府和市场作用相协调的基础上,中等收入国家就可以按照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从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开放等方面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突破生产要素收益递减的规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坚持改革,不断推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创新,没有良好的制度就无法适应技术进步和物力人力资本积累,就无法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实际的产出。国家制度体系的重要基础和支柱是财政体制,以财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将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产生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紧紧依靠知识和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有学者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潜在增长率就可以提高0.99个百分点。[②] 要正确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逐步提高中等收入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敢于挑战科技高峰,要结合自身优势合理布局,努力取得原创性突破,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中等收入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挺进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完善创新的宏观条件,尤其是针对具有创新性的初创企业,要减少障碍和行政负担。
第四,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将社会安全网变成经济增长的跳板。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正外溢效应,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等收入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特别是通过改善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公平性和可及性,为本国人力资本积累创造良好条件。
第五,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开放度,特别是要加强中等收入国家之间相互投资和经贸合作。根据WTO的《世界贸易报告2013》数据,2011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占全球总贸易额的47%;其中,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贸易占全球贸易的24%,是1990年的3倍。[③] 南南贸易和投资不仅是中等收入国家自身重要的增长来源,也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深化南南经贸合作,加强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转移和对接,有利于摆脱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启动贸易这一增长的发动机。
二、多边开发机构的转型
多边开发机构是中等收入国家的合作伙伴。中等收入国家与多边开发机构之间是双向互利合作的关系。一方面,多边开发机构具备雄厚的资金、知识和人才优势,是中等收入国家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中等收入国家是全球发展的中坚力量。多边开发机构加强与中等收入国家合作,帮助中等收入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多边开发机构履行发展职能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强自身财务和业务可持续性,丰富发展理论的重要手段。
多边开发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支持中等收入国家转型:一是多边开发机构要继续进行治理结构改革,提升中等收入国家在多边开发机构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发言权;二是多边开发机构增强向中等收入国家转移资源、纠正全球发展不平衡的作用;三是多边开发机构要不断降低贷款和知识产品的成本,创新服务工具和合作模式,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好更快地满足中等收入国家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发展援助效益;四是多边开发机构应大力支持中等收入国家深入开展南南合作,推动全球发展理念的创新,促进南南发展经验交流。积极探讨中等收入国家与多边开发机构的项目合作,可采取联合融资、平行融资、风险担保等多种方式。
三、中等收入国家与多边开发机构合作的转型:以中国与世界银行的创新合作为例
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开发机构,是全球多边发展援助体系的核心。自世行成立以来,一直引领着全球发展思潮和发展政策,并通过发展援助资金推行其发展理念。1980年,中国恢复在世行的合法席位。全球最大的多边开发机构与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此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影响和意义非常深远。
30多年来,中国与世行的贷款和知识合作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也为世行丰富发展理论、创新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减少贫困、促进共同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与世行合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仍有大量贫困人口,城乡、地区发展差异很大,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减少贫困、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仍然需要世行的资金、技术、知识支持,特别是在帮助中国借鉴国际经验、设计改革实施方案方面,需要世行发挥独特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多边发展援助机构,双方合作更具有全球意义。中国对世行的资金支持将促进世行在低收入国家开展减贫工作,中国发展的成功案例将丰富世行的全球实践体系,帮助世行更有效地制定各项战略和政策,中国与世行开展的三方合作将为国际发展合作开启新的模式。金墉行长曾指出,双方合作是全球典范。但要长期保持典范的地位,需要双方加倍努力,继续立足中国国情和世行比较优势,集中优势资源,创新合作方式,突出合作重点,强化合作效果。
笔者相信,在中等收入国家自主转型发展,多边开发机构主动转型服务中等收入国家,以及双方合作模式的转型创新共同作用下,广大中等收入国家一定能够实现发展跨越。中等收入国家的繁荣发展也必将拉动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和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一、中等收入国家转型:挑战、方向、意义
一个经济体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如果不能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时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停滞,跌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主要是因为低收入的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原有的成本优势丧失,如果不能实行持续的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就无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使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并连带其他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同时,中等收入国家转型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其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将为低收入国家产业发展提供机会,另一方面其消费升级也将为发达国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国家必须依靠结构改革获得持续的增长动力,转向更加均衡、可持续、包容性的发展方式。在转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中等收入国家必须从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出发制定发展政策,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受西方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理论影响,政府作用被极度削弱,政策缺乏稳定性,这对经济转型十分不利。市场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政府的作用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同样不可忽视。有效的政府治理将促进制度框架完善、科学宏观调控、优化公共服务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为“无形的手”更好地调配资源保驾护航,共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使政府和市场作用相协调的基础上,中等收入国家就可以按照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从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开放等方面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突破生产要素收益递减的规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坚持改革,不断推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创新,没有良好的制度就无法适应技术进步和物力人力资本积累,就无法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实际的产出。国家制度体系的重要基础和支柱是财政体制,以财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将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产生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紧紧依靠知识和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有学者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潜在增长率就可以提高0.99个百分点。[②] 要正确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逐步提高中等收入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敢于挑战科技高峰,要结合自身优势合理布局,努力取得原创性突破,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中等收入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挺进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完善创新的宏观条件,尤其是针对具有创新性的初创企业,要减少障碍和行政负担。
第四,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将社会安全网变成经济增长的跳板。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正外溢效应,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等收入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特别是通过改善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公平性和可及性,为本国人力资本积累创造良好条件。
第五,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开放度,特别是要加强中等收入国家之间相互投资和经贸合作。根据WTO的《世界贸易报告2013》数据,2011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占全球总贸易额的47%;其中,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贸易占全球贸易的24%,是1990年的3倍。[③] 南南贸易和投资不仅是中等收入国家自身重要的增长来源,也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深化南南经贸合作,加强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转移和对接,有利于摆脱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启动贸易这一增长的发动机。
二、多边开发机构的转型
多边开发机构是中等收入国家的合作伙伴。中等收入国家与多边开发机构之间是双向互利合作的关系。一方面,多边开发机构具备雄厚的资金、知识和人才优势,是中等收入国家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中等收入国家是全球发展的中坚力量。多边开发机构加强与中等收入国家合作,帮助中等收入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多边开发机构履行发展职能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强自身财务和业务可持续性,丰富发展理论的重要手段。
多边开发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支持中等收入国家转型:一是多边开发机构要继续进行治理结构改革,提升中等收入国家在多边开发机构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发言权;二是多边开发机构增强向中等收入国家转移资源、纠正全球发展不平衡的作用;三是多边开发机构要不断降低贷款和知识产品的成本,创新服务工具和合作模式,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好更快地满足中等收入国家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发展援助效益;四是多边开发机构应大力支持中等收入国家深入开展南南合作,推动全球发展理念的创新,促进南南发展经验交流。积极探讨中等收入国家与多边开发机构的项目合作,可采取联合融资、平行融资、风险担保等多种方式。
三、中等收入国家与多边开发机构合作的转型:以中国与世界银行的创新合作为例
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开发机构,是全球多边发展援助体系的核心。自世行成立以来,一直引领着全球发展思潮和发展政策,并通过发展援助资金推行其发展理念。1980年,中国恢复在世行的合法席位。全球最大的多边开发机构与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此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影响和意义非常深远。
30多年来,中国与世行的贷款和知识合作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也为世行丰富发展理论、创新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减少贫困、促进共同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与世行合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仍有大量贫困人口,城乡、地区发展差异很大,推进改革、调整结构、减少贫困、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仍然需要世行的资金、技术、知识支持,特别是在帮助中国借鉴国际经验、设计改革实施方案方面,需要世行发挥独特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多边发展援助机构,双方合作更具有全球意义。中国对世行的资金支持将促进世行在低收入国家开展减贫工作,中国发展的成功案例将丰富世行的全球实践体系,帮助世行更有效地制定各项战略和政策,中国与世行开展的三方合作将为国际发展合作开启新的模式。金墉行长曾指出,双方合作是全球典范。但要长期保持典范的地位,需要双方加倍努力,继续立足中国国情和世行比较优势,集中优势资源,创新合作方式,突出合作重点,强化合作效果。
笔者相信,在中等收入国家自主转型发展,多边开发机构主动转型服务中等收入国家,以及双方合作模式的转型创新共同作用下,广大中等收入国家一定能够实现发展跨越。中等收入国家的繁荣发展也必将拉动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和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文献来源:《国际展望》
注释:
[①]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14,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2014.
[②] 《提升潜在增长率》,载《人民日报》2014年6月9日。
[③] World Trade Report 2013: Factors Shaping the Future of World Trade, Geneva: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013, p.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