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伊朗独特的民族心理与国家体制——从宗教、历史与政体角度看伊朗
金良祥 2018-01-28

        2017年的12月28号至2018年的1月7号,伊朗国内爆发了蔓延至全国的大规模骚乱,数十人死亡 上百人遭到拘捕。

        如今,这场骚乱逐渐得到平息,但伊朗内部却或许将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以致进一步牵扯到整个中东的格局。

        内忧外患背后透露着伊朗怎样独特的民族心态,它的改革为何阻力重重。


鸡蛋引发的血案


        这场跨年骚乱的背后,其实有很多因素。第一,在很多城市里,伊朗的年轻失业人口大概占到50%以上。第二,是它的民生问题,骚乱最近的一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伊朗国内食品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许多物资,价格飞涨,特别是鸡蛋和面包,鸡蛋的价格上涨了40%。第三,伊朗新财政预算试图取消给每个老百姓相当于人民币70块钱的一个生活补助,引起了老百姓强烈的不满。


新闻背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称,此事件有海外势力与资金操纵。


        伊朗觉得幕后推手指的主要是三个国家,三支力量,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以色列,还有一个就是周边的一些阿拉伯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客观来讲,确实希望伊朗政权崩溃。美国采取了很多行动,确实影响了伊朗政权的稳定。但是具体把这次事件归结到这些国家,则有点牵强,因为我想伊朗方面主要也存在一些原因,一个是既然发生街头的抗议示威运动,那政府得要向老百姓解释爆发抗议的原因。另外一个把矛头指向外部大国,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国家,有利于政府进一步团结国内的民众。

        有人问我这种骚动会否引起伊朗国内的改革?我认为伊朗本身是想改革的。但改革就是要触动利益,就涉及这个利益蛋糕怎么切的问题。鲁哈尼是想改革的,他本来想动两块蛋糕来要钱,使得他能够集中资源做更多的事情。一个是想动伊斯兰革命卫队,通过私有化。伊斯兰革命卫队是不交税的,他想让它们交税,但是这一块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不敢动它。那么然后想动另外一块,那就是给民众的生活补助结果一动这个东西,大家就来反对了。所以这一次的抗议示威运动对伊朗来说未必不是好事情,这是鲁哈尼自己说的。他说这次抗议示威运动也许是一次机遇,就是让伊朗政治体系内的人意识到这个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我认为多多少少还会采取一些行动,但究竟力度有多大,我也不敢说。

        接下来,我将从两个角度去看伊朗。一个是从伊朗独特的民族心理,我称之为伊朗的历史包袱。另一个则是从伊朗的伊斯兰体制角度解读伊朗面临的一些问题。


波斯帝国辉煌史与大国心态


        在人类历史上有很多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而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就是波斯帝国,大概是公元前5-6世纪左右。尽管波斯帝国的历史距离现在已经有大约2600多年,湮没在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但这段辉煌,却一直留在伊朗人的记忆中,而且这种记忆成为其大国心态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来源。

        提到波斯帝国这段历史,就要先讲一个叫做巴比伦之囚的故事。巴比伦其实就在位于现在伊拉克这个位置,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巴比伦王国的曾经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它征服了犹太人。掠夺了他们大量的财物,毁调了他们的圣殿。后来波斯帝国崛起了,在居鲁士的时候,它就将这一批犹太人,释放回了现在我们称之为巴勒斯坦的这个地方。归还了他们各种各样的财物,同时允许他们重新建设他们的圣殿。

        就这个典故,波斯人一直感觉到自己有恩于犹太人,也就是现在以色列这个国家。那么现在巴以之间的冲突很多,而伊朗是站在巴勒斯坦这一边的。以前的伊朗总统内贾德就讲过一个非常有名的话:要把以色列这个瑕疵从地图上抹去。这背后的历史逻辑就是波斯人感觉到自己有恩于犹太人,所以他在犹太人面前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优越感。波斯帝国有一个皇帝很有名的——大流士国王。大流士的墓碑上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我大流士,伟大伊朗的国王,统治着一个辽阔无边的世界”。

        有一位叫做爱尔顿·丹尼尔的美国人写的《伊朗史》,曾这样记述:19世纪前往伊朗的旅行家常常会说,那里(伊朗)的人民非常礼貌、好客......但也肯定会说他们自以为是、傲慢、自我欣赏。


辉煌过后,伊朗经历的怎样漫长的屈辱历史;辉煌与屈辱之间,伊朗延伸出怎样纠结的心理。美伊关系紧张对伊朗造成怎样的打击


屈辱史与受害者心理


        伊朗在这个经历了短暂的一个辉煌历史以后,其实是一个漫长的屈辱史,这种屈辱的历史实际上是包括几个部分,第一个是宗教的屈辱历史。它后来被蒙古帝国征服过。在近代又沦为两个国家的殖民地,一个是沙皇俄国,另一个是英国。而当代,它也是强权之制的受害者。

        伊斯兰教主要有两大教派,一个是逊尼派,一个是什叶派。逊尼派和什叶派人口加在一起的伊斯兰教人口,全世界大概14亿。其中什叶派大概一亿人口,伊朗就占了大概8000万,相对于逊尼派来说,什叶派是一个少数派,所以少数派老是被欺负。还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阿舒拉节。阿舒拉节是什叶派独有的节日,逊尼派没有。

        这个阿舒拉节是怎么来的?它讲的是逊尼派和什叶派分裂以后,什叶派认为你逊尼派王朝一直在施行非常残酷的统治。一直到了倭马亚王朝的时期,什叶派就感觉他们是在奉行一种残暴的统治。那么阿里的孙子叫侯赛因,他就带了几十个人去反抗这个倭马亚王朝,结果遭遇倭马亚王朝的军队,几十个人很快就被打败。逊尼派将侯赛因的头颅砍下来了送到当时的倭马亚王朝的首都大马士革。对于什叶派来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标志着即使我很弱小但是我也要反抗不公正,反抗残暴的统治,它有这样一个意思在里面。所以阿舒拉节的时候大家都抬着侯赛因的圣像去游行,游行队伍穿着白色的衬衫,然后不断用匕首和铁链敲打自己身体,流出许多血溅在白色的衬衫上面,非常悲愤。他们解读就是什么?就是他们要为侯赛因分担痛苦。

        什叶派宗教还有一个教义,是逊尼派没有的。它有个概念叫塔基亚,是隐瞒自己身份的意思。它讲的是什叶派的教徒如果在面临威胁或者危险的时候,他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指的是因为什叶派是少数派,总被迫害,当逊尼派来盘问你到底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的时候,你就可以说自己是逊尼派隐藏自己的身份。

        那么它还有很多的历史,甚至有些都不堪回首。蒙古帝国曾征服过伊朗。那时帖木儿是蒙古帝国的一个国王。他在征服伊朗的时候,曾经在伊朗的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一下屠杀七万个人,然后把七万个人头垒成一个金字塔,非常残暴。

        殖民时期,伊朗的北边被沙皇俄国占据,南边中则是英国。伊朗后来的国王在他的写的一本书里面记述到1857年到1921年间,伊朗所有的重大内政外交政策,不是在伊朗王宫里面制定,而是在沙皇俄国和英国驻伊大使馆里制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伊朗也遭到了一些大国的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一个很重要的战役德国发动闪电战,攻进了苏联。这时英法等国都认识到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性。英法决定援助苏联,但是怎么样援助苏联,却需要考虑。当时有一个问题,因为德国已经入侵了苏联,英法的物资无法通过西线向苏联运送,结果它们就想了一个办法——从南线进去,即从伊朗打通通道。但当时伊朗国王的父亲叫礼萨·汗,跟德国关系非常好。纳粹德国当时搞种族论,称犹太人是垃圾。在这种情况下,英法还有苏联一起联手出兵干预伊朗。苏联从北边,英国从南边出兵伊朗,推翻了当时的国王。尽管说我们可以说伊朗也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从伊朗的角度上面来说,我又是被你们外部大国给干涉了一番。

        后来,冷战开始以后还有一个事件就是阿贾克斯行动。195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发动了一场颠覆伊朗政权的行动,就是因为当时伊朗的国王那个还小不掌权,而伊朗当时的首相主张石油国有化,即把石油资源收归国有。这就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因为当时伊朗的石油资源是被英国控制的。同时美国对摩萨台政权也感到非常不满,它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政权。冷战爆发后,美国就担心摩萨台会倒向苏联。于是英国和美国勾结,英国在后面怂恿,美国中央情报局出面,就发动了一个阿贾克斯行动,就把摩萨台政权给推翻了。这使得伊朗留下了很多的很悲痛的记忆。

        在后来的历史中,伊朗也有很多事件是被他国欺负。后来大家更多知道的其实是美国对伊朗实施的政治和外交的孤立,还有经济上的制裁以及军事上面的威胁。

        所以我想说伊朗实际有两种历史,一种是辉煌的帝国史,即波斯帝国的辉煌史所产生的就是大国心态。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漫长的一个屈辱史所造成的受害者心理,两种心态交织。大国心态我的解读是过低地估计对手的力量,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受害者心理则是对外部威胁过于夸大的解读,对外部威胁过于敏感。而两种心态的结合,就使得伊朗对外部威胁更为敏感,过于自尊等。

        众所周知,伊朗在伊斯兰革命以后一直处于美国的制裁之下。现在这种制裁不断在增加。究竟美国现在对伊朗有多少制裁,美国人自己也搞不清楚。但最严重的是2012年美国对伊朗是两项制裁。一个是对伊朗的能源制裁,一个是对伊朗的金融制裁。美国要求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否则将面临美国的惩罚,结果导致伊朗的石油出口量从原来的两百万桶每天直降到一百万桶每天,这对伊朗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伊朗的主要财政收入就是来自于石油。

        还有一个大家可能都不大知道的,就是对伊朗的金融制裁。大家都知道国际贸易有一个结算的问题。国际贸易基本上绝大多数都是用美元进行结算的,那就要通过美国的央行给每个国家一个账户,叫国家账户。美国对伊朗的金融制裁是把伊朗的这个账户冻结掉。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伊朗对外贸易基本崩溃状态。伊朗出口货物钱收不回来,进口货物钱付不出去。伊朗后来就采取了一些办法,易货贸易。东西出去了直接拉一些东西回来。这对伊朗贸易影响巨大,此前讲到的伊朗民生问题等这些许多问题,其实是跟它的对美关系是有关系的。如果伊朗在美伊关系上面不能采取更加务实或者灵活的政策,美伊关系如果是一直处于这种比较僵持的状态我认为伊朗的经济发展会有很大问题,民生改善也有很大问题。


伊斯兰体制


        接下来将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伊朗,就是伊朗的伊斯兰体制。这体制的缔造者是霍梅尼。1979年,他发动了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国王的统治。他提出叫建立伊斯兰政府的思想。伊斯兰国家的最高权应该由宗教学者来掌握。

        所谓宗教学者,带了这个帽子的就是在宗教学校里面经过学习的。不戴这个帽子就是没有在宗教学校学习的。这个是由伊斯兰教法学家来掌握这个国家。但具体操作上面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正如大家讲伊朗的国名叫作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其实它的这个体制就体现在它国家的名称里。它的国名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伊斯兰,一个是共和国,所以其实对应的政治体制是两套系统,一个是宗教系统,一个是共和系统。宗教系统包括专家会议、最高领袖以及宪法监护委员会。

        共和系统主要是总统和议长以及司法总监。其实它的共和系统跟所有其他现代国家(基本上都有这三权总统,议长和司法)都差不多。区别在哪里?之所以叫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就是伊斯兰是在共和国前面的,也就是伊斯兰的这个系统是高于下面这个系统的,最高领袖是武装部队的最高司令,可以否决总统提名的各种各样的部长,否决总统提出的政策,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等等。

        有时候议会通过了法令,宪法监护委员会把它否决掉了,那议会就会很不满。那么后来1989年伊朗修改宪法的时候,又设立了一个机构叫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实际上是仲裁这两种机构之间的矛盾,如果这两大系统出现了问题,它要仲裁,其实它是一种平衡机构。

我找到了一张图,这张图非常有意思,左边是内贾德总统,掌握行政权,中间是阿里·拉里贾尼,伊朗伊斯兰议会议长,掌握立法权,右边是司法总监萨迪克·拉里贾尼。很有意思的是议长和司法总监是弟兄两个。

        我个人认为,这个可能是当时最高领袖对内贾德有点不太放心,用弟兄两个共同来牵制他。总体来说,伊朗这样一个体制,因为它的总统还是选举出来,它有共和系统,议会议长也是选举出来,我认为它是有稳定性的。那么伊斯兰的那一套东西有点道理。为什么有道理?就是反映了伊朗的传统。

        另外一个就是它是一场恢复伊斯兰价值观的运动的产物。通过很多历史资料,可以看到伊朗在上世纪七十年但是很开放的,但是它走过头了。我曾经问伊朗的一个学者你觉得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朗是变好还是没变好?他说当然是变好了,1979年之前德黑兰的街头到处都是衣着暴露的妇女还有很多的妓女。当时它其实是全盘西化是走过头了,伊斯兰革命是恢复了伊朗的价值观。另外它也有现代性,虽然总统权利有限,但议会等等它还是要经过选举的,它是有一定的稳定性,有一定的道理。当然我也认为伊朗伊斯兰体制它面临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

        它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军队。伊朗有两支军队一支叫国防军,一支叫伊斯兰革命卫队。霍梅尼伊斯兰革命成功以后,当时国王的国防军宣誓向领袖效忠,向霍梅尼效忠。

        但是霍梅尼还是不放心,又组建了另外一支军队叫伊斯兰革命卫队,就是保护伊斯兰革命,保护伊斯兰政权的。但现在问题是什么?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卫队跟其他国家的军队不大一样。有很多国家军队现在是禁止经商的,但是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卫队它的产业占伊朗国民经济的25%到40%,也就是伊朗经济的半壁江山,而且它是处于垄断地位的。伊斯兰革命卫队它是伊斯兰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它忠于伊斯兰体制,这就是伊斯兰体制稳定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但是它也造成了一些问题,效率不高,如果要提高这个效率,要有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这些垄断性的行业,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才能实现充分的就业。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改革伊斯兰革命卫队的话,它就必然会触及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利益,影响到它的忠诚,影响到政治的稳定,所以我认为这是它的非常严峻的挑战。


伊朗外交走向


新闻背景:2017年伊朗总统鲁哈尼取得连任,提出要改善外交关系,各国媒体对于伊朗外交关系是否可以得到改善关注度极高。


        伊朗的对外关系,有几个方面。第一,对美关系,是它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第二,对欧关系。第三,对周边国家的关系。第四,对中俄两个国家的关系。我认为,伊朗对美关系改善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这个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美国,但是伊朗方面呢,有的时候对美国也太过于期待,美国其实不是一个非常讲理的国家,它就是一个霸权国家。另外,伊朗对欧洲的关系,我认为在2015年签署伊核协议以后,特别是鲁哈尼当选总统以后,改善非常快。伊朗与周边国家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我认为基本上暂时改善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就是海湾国家。最后,伊朗与中俄两个国家的关系,基本应该说是维持现状。所以总的来说综合这四个方面,权衡一下,我认为鲁哈尼政府时期,相对内贾德时期而言,他在外交方面上面,是有所突破的,特别是在对欧关系上面。

        在中国和伊朗的关系总体不错,但也有很多的这个问题。中国其实是伊朗最大的一个贸易伙伴国,双边的贸易是超过500亿美元的。我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伊朗心态。前文讲述的它独特的一种民族心理,大国心态与受害者心理,对外国威胁非常敏感,我觉得我国在很多方面做的很棒,但是它认为,中国在伊朗市场做大了以后,会威胁到伊朗的政权,会威胁到伊朗的国家安全,所以它在拼命跟欧洲发展关系,甚至也在和印度发展。我认为它在对欧关系背后有很多考虑。一个是做给美国人看,另外一方面,就是希望中国在伊朗的影响不要那么大。



文献来源:世纪大讲堂公众号,2018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