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中印交往不应陷入西方设定的逻辑
刘宗义 2018-04-29

        4月27-28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非正式会晤。这是自去年洞朗对峙结束以来,中印两国为改善双边关系而采取的最令人鼓舞的外交行动。实际上,从去年年底以来,中印两国高官就互动频繁,为两国领导人会面做准备。笔者在3月份得知该消息时还曾当面向班浩然大使求证。中印两国领导人的非正式会晤虽然没有像备受期待的韩朝峰会那样吸引全球的关注,但其对亚洲和世界的意义可能更加重大。

        就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的,“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作为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都觉得中印双方有必要就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一些长期性、全面性、战略性的问题作深入沟通。”中印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双方的共同需要。

        笔者在此前的文章中曾分析过,莫迪总理访华主要是出于改善对华关系、调整周边外交及与其他大国关系,为国内选举赢得政治资本,以及吸引中国投资发展经济的需要;而中印两国面对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和“美国优先”,在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的当下,都感到有必要加强合作、协调立场。在美国发动的贸易战中,虽然中国首当其冲,但印度无法幸免。莫迪总理在离上合组织峰会召开不到两月之际匆匆访华,打破了中印高层交往的惯例,表现出印方希望迅速改善对华关系的急迫心态。而中方同意以非正式会晤的方式接待莫迪总理则表明中国领导人愿意给他非同寻常的礼遇,这其实也是对印度大国地位的一种尊重和确认。

        武汉是中印两国最高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晤的上佳地点。之所以说上佳,并不是因为莫迪总理以前没有来过,事实上莫迪总理自己承认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曾经来过武汉。“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中方选择武汉作为举行这次非正式会晤地点的意义,笔者窃以为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展现了中国古代本土文明——古荆楚文化的辉煌。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虽然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中印之间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各有千秋。在古代,中印两大文明和谐共处,相互学习和借鉴,今天也应该如此,为世界各大文明的和谐共生树立榜样。

        二是像我的好友林民旺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武汉是毛泽东主席撰写名篇《水调歌头•游泳》的地方,寓意非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方期望昨天还陷入洞朗对峙的中印两国能够建立起令世界惊叹的关系,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中印这两个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中大国不应按照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的逻辑,陷入地缘政治竞争和对抗,而应该从古老的东方智慧中找到和谐共生之道。

        第三,武汉所属的地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曾发生过许多著名的典故。东吴的孙权因为贪图小利而昧于天下三分的大势,背弃孙刘联盟,派吕蒙白衣渡江袭杀关羽,夺取荆州,引起刘备伐吴和猇亭之战,吴蜀两败俱伤,从而使得北方的曹魏政权获得压倒性战略优势。司马篡魏之后,先灭西蜀,然后顺江直下灭亡东吴,结束了三国时代。我曾多次听印度学者侃侃而谈中美印“三国”演义,但历史上的这一段三国故事着实值得中印两国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深思。

        中印两国各为古老东方文明的一部分,在近代之前一直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近代,中印两国都经历过西方列强的欺凌。现在,两国同为新兴大国,如果两国能够真正建立密切的发展伙伴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则中印共同崛起、亚洲复兴大有希望。但欧美国家的统治者在过去几百年间享受惯了在世界上主导和优势地位,对于这种地位的逐渐丧失恐怕心有不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大国中基本只有中国和印度两个传统文明古国或者说文明型大国继续保持上升势头,也就是说东方文明复兴的责任实际上落到中印两国肩上。西方大国为了保有他们的主导和优势地位,一直在警惕、防范“他者”的崛起,一直企图利用中印之间的矛盾挑起中印冲突和对抗。70多年前英国人制造中印边界争端是出于这个目的,而今天美国人正式推出所谓“印太”战略,企图利用印度制衡中国也是出于这个目的。中印之间如果发生冲突,只会使亲者痛、仇者快!在当前这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刻,中印两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是:是共同携手推动东方文明的复兴,也就是亚洲的崛起?还是任由西方国家挑拨离间而陷入冲突和对抗之中,从而干扰国家发展和亚洲崛起大计?在这个问题上,中印领导人——作为两大古老文明的传承者——应该达成战略共识,做出战略决断。当然,这种战略决断只有有决断能力的领导人才能做出。

        中印两国领导人在武汉的非正式会晤达成了许多共识:双方同意,中印要不断增进互信;推进全方位合作,以平等互利和可持续的方式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支持各自国家现代化进程;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在尊重彼此关切和愿望的基础上,以成熟和智慧的方式、通过和平协商处理分歧问题,两国军队将加强信任措施建设和边防交往合作,保持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推动更积极的国际和区域合作,共同应对流行性疾病、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等等。印度外交部发表的新闻公报中,对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增进双方的“战略沟通”、两国贸易平衡、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双方进行更多类似非正式会晤等内容着重加以强调。

        莫迪总理返回新德里之后完全有资本向印度人民党、国大党及印度人民宣布他通过此访实现了改善中印关系、提高印度大国地位的目标,但如何落实他与习近平主席达成的共识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共识的落实需要依靠外交界和战略界的精英,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势力范围观念、地区霸权心态、民主价值观和冷战思维,以及斤斤计较于某人某事、某城某地的得失,并且不惜与双边关系大局挂钩的外交做派,无一不会对共识的落实造成阻碍。改变人的思维定势,有时很快,但更多的时候是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印度战略界的许多精英实际上是拿着英美的钱,替西方国家说话。对于他们来说,在中俄与美日等国之间保持平衡仍是印度的最佳战略选择。

        对于中印两国领导人武汉的非正式会晤,中方确实是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亚洲崛起和东方文明复兴的高度来对待,但对于印度方面来说,很可能只是喊着响亮的战略口号,但最终只满足于战术目标的实现。


文献来源:观察者网,2018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