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场外交”功能——搭建三大平台
陈东晓 2018-06-13

        编者按:2018年,中国主场外交频频展开,那么主场外交区别于一般外交活动的特点是什么?过去5年中国的主场外交取得了哪些成果?今年11月即将在上海举行的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又一重大主场外交的意义是什么?

        6月9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文汇报社共同主办第122期文汇讲堂。本次讲座聚焦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邀请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徐明棋和上海市商务委总经济师张国华四位学者从各自角度解读进口博览会的战略意义。陈东晓院长围绕“主场外交”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主题,提出了进口博览会在外交上的重要功能,即经济外交、首脑外交和民间外交的平台建设,并与在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以下为陈院长发言全文及问答实录。


新时代中国“主场外交”是一般外交活动的升级版和加强版


        近5年来,“主场外交”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词汇中出现最多的高频词。我对它的定义是,在我们国家开展的、由我国政府扮演关键角色的,对于维护、拓展国家利益发挥巨大的提质增效作用的重要外交外事活动,特别是多边外交活动。

        梳理近五年来的主场外交活动,不难发现,我国的主场外交至少获得了三个标志性、“标配性”的成果。第一,我们提出了一套具有时代引领性的理念和行动路线图。例如,2014年中国首次主场外交——上海亚信峰会,习主席提出了亚洲安全观。同年下半年的APEC峰会,中国提出了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2016年杭州G20峰会,中国提出了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协调、包容、可持续发展的杭州宣言等等。这些思想、观念、路线图的影响非常大。

        第二,中国的主场外交不仅帮助中国自己搭建了多边外交平台,还扩大了国际“朋友圈”。例如,2017年,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首届国际合作峰会邀请了29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我们邀请了30位外国领导。也就是说,邀请什么人,邀请多少人,都是检验我们国家国际朋友圈的能力。换言之,在我国举办的多边峰会中,首脑外交的“颜值”也很重要,这也是检验我国主场外交成效的第二个标配性的成果。

        第三,中国的主场外交能够整体提高我国的综合国际影响力与国际形象。大到我们对多边外交的议程设置,话语权的引领,多边外交、双边外交和民间外交配合,中到文艺演出、领导人配偶外交;小到宴会菜单制定、建筑场馆的文化要素设计等。一场成功的外交活动也是为主场外交的举办城市开展的一场盛大的国际文宣。原来的多边外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而G20之后的杭州,金砖峰会之后的厦门,正在举办上合峰会的青岛,在举办好多边主场以后,极大地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与国际形象,改善了民生水平。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二线城市都在踊跃争办主场外交。

        所以,并不是在境内举办的所有外交外事活动都能够叫作“主场外交”。主场外交展现的是特殊的外交规模、外交品牌、外交能力及国际传播效应,是一般外交活动的升级版和加强版。


2018年主场外交:围绕一个主旋律、四个分乐章的“交响乐”


        今年,11月即将在上海举办的国际进口博览会、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今天开始举行的的青岛上合峰会以及9月份将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并称为“2018年的四大主场外交”。这是近5年来,我国主场外交活动最多的一年。那么,如何定义11月在上海举办的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场外交功能?它与全年的主场外交有何联系?

        如果将今年全年的外交活动视为一场交响乐的话,那么四场主场外交就是围绕一个主旋律的四个分乐章。什么是主旋律?我认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旋律是:开放促机遇,创新促发展,包容促合作,公平促正义。在中国与世界关系产生历史性变化的今天,我们要以改革开放40年为契机,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发展扬帆再启航的宏伟蓝图,奏响我国和各国打造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

        例如,4月份博鳌亚洲论坛开篇着力体现了新时代的博鳌精神,通过进一步宣示扩大开放,中国推动了亚太区域,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与合作再上新台阶;又比如,今天在青岛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环节,目标是着力提升新时代的上海精神。通过搭建新老成员安全发展合作新平台,突破务实合作瓶颈,助推扩容后的上合组织“行稳致远”。

        9月份即将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的主题尚未确定,我的理解是应该着力倡导新时代的“南南合作”创新精神,使得面向未来的中非合作进一步提质增效。作为今年主场外交的收官之作,进口博览会应该展现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开放精神,通过做好“6天展会 365天效应”这篇大文章,进一步展示新时代中国开放范围扩大、方式创新、领域拓宽、层次加深,推动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投资朝着更加开放、平衡、普惠和共赢方向发展的信念,发挥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功能。


进口博览会主场外交的功能——三大平台建设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功能,从外交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平台建设:一是发挥进口博览会提高中国经济外交的综合能力。包括进一步主动扩大开放,主动努力实现贸易平衡;打造虹桥经贸论坛,使之成为一个世界级国际贸易投资论坛,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全球经贸治理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二是发挥进口博览会中首脑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全面发挥政治引领,方向引领和理念引领三大引领作用。充分展示中国国家元首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首席讲解员”的风采。三是发挥进口博览会的民间外交、公共外交与地方外事平台作用。做好提升上海国际全球影响力这篇大文章。而每位上海市民的素质与风采都是提升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上海精神的重要写照。





中国不走传统结盟道路,与利益相关国“结伴”


        问:(马天放,云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生)中美现在进入结构性矛盾状态,这种结构性矛盾状态作为国家行为体安全是最重要的。为了解决安全问题,各国通常采取集体安全和结盟两种战略,集体安全现在属于无力状态,我国是否开始倾向于选择结盟战略?如果选择结盟战略,进口博览会是否是我们在挑选潜在盟友,如果不选择结盟战略,进口博览会对我们多边外交和主场外交起到什么作用?

        答:(陈东晓院长)中美之间战略竞争上升既有结构性原因,更有时代性原因。中美竞争中的结构性原因长期存在,如两国体制机制差异、如涉及具体国家利益的分歧、如经贸问题、安全问题、人权问题等等。但为什么现阶段中美战略竞争明显上升?根本原因是经过几十年发展,中美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在经济总量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还在不断上升,使得美国把中国作为一个主要对手来看,这是习主席经常讲的百年未有之变局。当然不仅仅中国崛起,这是一个非西方的力量在过去数十年中的群体性崛起,改变了过去的200年当中以美国和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这是一个国际秩序的时代性的变迁,是真正让美国人寝食难安的,他们习惯于美国第一,美国主导,这是我们理解中美战略竞争升级的时代性原因。

        既然如此,我们要用怎样的战略眼光来审视这个百年未有的变局,来看待我们的战略设计,我们是否要走结盟的路?一方面,我们看到,当今世界,传统的军事结盟在一些国家仍然比较盛行,尤其美国正试图加强其在亚太的军事同盟体系;但结盟战略一般有两个标志,一是必须以第三方为对手或假想敌,二是相互之间强调相同的意识形态。但是这种“我和你在一起为了反对第三方”的结盟与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日益抵触。一方面,当今各国关系的利益都千丝万缕地纠缠在一起,很难绝对的、黑白分明的以“敌人”来区分,或者因为意识形态和制度的不同而成为永久的敌人。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程度日益深厚、以及跨国威胁日益增加的今天,我们如果仍然以传统的意识形态结盟方式,将使得自身无法建立广泛的合作网络,共同面对各种挑战。美国如果只想单赢,用简单的我赢你输的方式来处理中美关系,这是走不远的。毕竟时代性质已经不一样了。中国在新时代倡导结伴而不结盟的战略,符合时代的潮流,有利于维护我们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国与国关系的总体稳定。

        中国的“结伴不结盟”做法不断取得成效。比如,很多国家虽然是美国的盟友,但和中国有共同的利益,能够成为公共利益的合作伙伴。比如韩国是美国的盟友,但是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是当之无愧最重要角色之一,韩国需要中国这样的合作伙伴。日本也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安倍执政后曾长期采取对华敌视政策,不仅没有达到目的,也损害了日本自身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现在安倍政府对华政策重新向建设性合作方向回摆,日本政府日益认识到中国可以成为日本的合作伙伴。此外还有澳大利亚等。可见美国的铁杆盟友也可以做中国的盟友,因为有共同利益。所以我觉得中国不会走传统的结盟道路,当然现在中国的铁杆伙伴还不够多,这还要继续努力。今年我们举办包括进口博览会等一系列的主场外交,就是为了倡导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推动构建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要努力在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中由低往上走


        问:(李建平,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中国要融入全球贸易,必然需要更多的朋友圈,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因中国的体制、道路模式不同对中国“另眼相看”。如何化解这两者的矛盾?

        答:(陈东晓院长)中国的模式和道路的确和西方所期待的不同,西方越来越清楚中国不会成为“西方”一员,伴随而来的是西方的失望、愤怒、敌视等情绪不断增强,并不断对中国加大施压甚至遏制,加强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一些西方的战略家甚至企图通过采取对华对抗政策,逼迫中国也采取与西方一样的对抗战略,让中国国内的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加强与外部世界对话沟通的的声音逐步失去影响力,甚至企图让中国重新回到闭关自守的状态,与西方“脱钩”。就像当年美国和苏联进行冷战一样。现在回过头来看,美国在冷战中取得了最后的成功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苏联和美国构筑的是两个平行的市场,两个基本相互排斥的市场。同时,前苏联的经济体制缺乏活力,产业没有国际竞争力。美国能够放手对前苏联采取全面的经济遏制战略,而不必担心会因此损害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

        当前,又有一些美国人想逼迫中国脱离美国市场,离开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甚至放弃对外开放,就像当年苏联一样。因此,中国应该坚持的战略就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改革和对外开放齐步走,继续深度参与现有的国际经济和政治体系,通过不断地修正和改革现有的国际经济体系,而不是简单地退出。因此,我们的企业面对当前的困难,要在中国政府继续与美国开展对话协商的基础上,努力维护我们合法的权益,而不能简单地退出美国市场,同时还要加强与欧洲、日本、包括以色列等发达经济体及美国的盟国的对话沟通,当前美国的单边主义的做法只会让全球供应链受到损害,中国愿意同各国一道,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发展,我们要努力争取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中由低往上走,这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道。



文献来源:“文汇讲堂”公众号,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