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亮
- 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外交政策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中澳对话:G20与地区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印度可以为金砖国家合作做出新贡献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金砖国家将建立更密切合作伙伴关系
- 中国中标印尼高铁 日本又挨一记闷棍
- 南非的“金砖”身份不可代替
虽然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提议由来已久,但是外界对此并没有太大关注,又或许在西方看来中日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很难真正落地。而随着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日前在北京的成功举行,这一构想正在成为现实。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上,两国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共签署50余项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80亿美元。可以说,第三方市场合作正为新时期中日经贸务实合作注入“新动能”。
新时期中日经贸合作的“新”体现在哪里呢?首先是合作领域的“新”。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在货物贸易领域已有较为紧密的合作,而在中国处于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中,两国将大力拓展双方在贸易投资、财政金融、创新和高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其次是合作范围的“新”。一直以来中日经贸合作基本上局限于双边领域,如今两国一致决定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等同将合作范围拓展至区域乃至全球。而中日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扩大合作范围,深化合作程度不仅符合彼此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更对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有裨益。最后是合作方式的“新”。它主要体现在中日以“官民并举”的方式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其优势在于推动两国企业不仅能在合作中为第三方带来利益,又能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
务实合作的“务实”又所指为何呢?简单而言,就是不拘泥名称的象征性而强调内容的实质性。近年来,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由冷漠转向积极,安倍本人也在多个场合直接或间接向中方表达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进行合作的意愿。不过,由于日本国内对“一带一路”倡议仍有疑虑,担心美国会因中日合作过密而对日施压等原因,日本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态度不够明晰。在这种情况下,凸显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适当方式和具体途径。
最后要强调的是,“新动能”的驱动力来自哪里?从双边关系的内在视角而言,中日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两国共同利益所在,是扩大共识,深化合作,提升互信的重要标志。此外,这还意味着日本已开始认真思索如何对接中国的国家战略。换言之,此举是日本积极参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标志。它不但为两国务实合作开辟了新路径,打造了新亮点,更是两国共担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增长,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共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抓手。
从区域发展的外在视角而言,中日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两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和提升各自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国际上尤其是亚洲地区对基础设施需求旺盛。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6年至2030年亚洲对基建需求总计达到26万亿美元,这显然为中日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中日携手既能避免恶性竞争所导致的成本,还可有效地结合彼此优势,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在提高中标率的同时极大地保证合作项目的建设质量。
平心而论,中日两国历史瓜葛与地缘矛盾纠结缠绕,表象面的现实利益纠葛与深层次的战略结构疑虑交织叠加。这些结构性矛盾如鲠在喉,将长期横亘在两国关系之间。但国与国相交,本就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矛盾交织过程,竞争中势必蕴藏着合作空间,而合作中也会隐含竞争因素。务实合作的认知逻辑是竭力将国家间的负面竞争转化为正面合作,同时理性看待双赢合作中的良性竞争,然后在深化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的基础上逐步积累彼此的互信基础。从这一意义而言,中日两国在新时期以第三方市场合作为“新动能”而推进的经贸务实合作,必将有助于巩固提升两国的政治互信,推动中日关系在重回正常轨道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发展。
文献来源:海外网,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