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作者及其成果
张春
推动形成“一带一路”与进口博览会的长效互动
张春 2019-02-28

  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承诺,将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转变。2018年11月5—10日,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吸引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有超过5000件展品在中国市场首秀。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宣布,今后将每年举办进口博览会。

  由上可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做大做强进口博览会相辅相成,不仅在于进口博览会本身是2017年“一带一路”高峰会提议创设的,更在于进口博览会因举办节奏、主办单位等差异可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新的动力。首届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首先,首届进口博览会让开放的中国市场更好地惠及“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并融入全球化进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其次,首届进口博览会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与沿线国家一道共同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经济、确保自由包容性贸易、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普遍、以规则为基础、开放、非歧视、公平的多边贸易体制;最后,首届进口博览会表明,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有助于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平衡,改善供给结构,引导国内企业走向创新发展之路,有利于帮助“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着眼长远,应当及早完善“一带一路”建设与进口博览会的长效互动机制建设,为中国“体系内创新型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一长效互动机制,不仅应实现时间上的长中短期全面覆盖,也应做到空间上的中央与地方全面协调。

  短期内,应在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会和第二届进口博览会的设计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进口博览会的互动内涵。依据举办时间先后,应在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会中预留第二届进口博览会的政策空间。一方面,应利用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会大力推介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另一方面,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会需进一步推动2017年首届高峰会有关“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建设的战略承诺,其中有关进口、贸易平衡、贸易公平等举措,可交由进口博览会具体落实,并从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开始起具体推进。

  中长期内,应建立健全“一带一路”与进口博览会在推进全球贸易畅通、中国对外贸易转型中的合理分工模式。就贸易畅通而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与其他“四通”相互协调,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的贸易合作;而进口博览会的重心则是敞开国门,将中国国内市场提供给所有贸易伙伴。从着力点和推进方向看,“一带一路”建设对贸易畅通的促进是由内至外,而进口博览会则是由外至内。随着中国崛起和国际体系转型,中国对外贸易已启动中长期转型进程:与发达国家贸易的竞争性将明显上升,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则是互补性将明显上升。由此而来,“一带一路”建设应从全球贸易基础设施发展角度,夯实中国国际贸易结构转型的硬基础;而进口博览会则应从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华贸易能力角度,提升中国际贸易结构转型的软基础。

  从垂直的央地协调角度,应在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战略框架内,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进口博览会长效互动机制的落地生根。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应发挥“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的作用,这一战略定位事实上包括三个层次:核心层次,上海自贸试验区发挥桥头堡作用;上海层次,围绕“四个中心”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推动上海桥头堡作用的更好发挥;全国层次,上海自贸试验区要与其他自贸试验区强化合作,共同推进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作用发挥。随着进口博览会落地上海,意味着上海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事实上不仅是地方性桥头堡,更拥有国家性展会平台。这二者的结合,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与进口博览会的长效互动机制可与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战略全面对接:一方面,作为试验田、先行者,上海要勇踏“一带一路”建设“无人区”,创新中国对外经济战略;另一方面,作为展示窗、吸铁石,上海要提升自身被国际社会对标、学习的能力,强化进口博览会的虹吸效应,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真正惠及全球。



文献来源:光明网,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