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友骏
- 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世界经济研究所 区域经济室主任
- [email protected]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中日关系在2018年摆脱笼罩在头顶多年的阴霾,重回正轨并取得新发展。鉴于此,中日有识之士普遍对2019年的中日关系持有乐观、期待的态度,尤其是在经济领域。
总体来看,中日经济合作的抓手较多,着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携手维护全球经济一体化
第一,坚决与经济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做斗争,共同维护并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大趋势。从全球经济治理的宏观视角出发,经济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是威胁全球自由经济秩序的主要矛盾,而且,一旦对其处置不当,容易引发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系统性风险。在此背景下,中日两国分别作为全球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理应携手并肩共同维护好全球自由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中日两国应当加强在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上的深入探讨与沟通,努力设计出一条既遵循全球经济发展规律,又符合广大亚洲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现实的新规则体系。简而言之就是既不要着眼点过低,更不能好高骛远。
第二,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构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动能的亚太经济圈。尽管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且包括中日在内的多数亚太国家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抱有极大期待,但中日韩自贸区(FTA)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个牵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协定谈判始终难以“一锤定音”,甚至仍存在“胎死腹中”的风险。举例而言,此前的中日韩FTA谈判就因日本国内政治保守势力在领土问题、历史问题上的过激行为,引发中韩两国的强烈抵触,最终导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停摆,三边性质的FTA磋商陷入僵局。就在中日韩FTA谈判重启后不久,日韩双边关系又因日前的慰安妇问题、雷达照射等多个矛盾焦点陷入僵局,而这很可能对未来三边性质的中日韩FTA、乃至多边性质的RCEP谈判产生严重掣肘。由此,如何克服政治因素的干扰,尽快在谈判的敏感议题上达成共识,或许是2019年中日共同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抓手之一。
结构性改革是共同课题
第三,进一步夯实中日双边经济的合作基础,提升合作的质量与层级。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中日经济合作也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从最早日本在华投资设厂进行加工贸易,到后来的水平化贸易分工,中日各自借助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行生产制造,并形成密集交织的双多边进出口合作机制,再到共同构建全球价值链,推动市场多元化的融合性发展等,中日经济的合作内容在不断扩展,合作内涵也在持续提升。当前,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均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历史节点。如何进一步提增生产效率,提升发展质量成为两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共同课题。对此,中日两国的经济界可以携手合作,在扩大、深化研究交流的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各自应对数字经济、环境经济等新型课题的经验与思考,为双边经济合作在更高层级、更深领域结出丰硕果实,构建起互利共赢的战略平台和沟通机制。
第四,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日第三方经济合作。签署第三方经济合作协定是中日关系发展在2018年的最大斩获,也为中日经济合作在第三方平台“开出新花朵、结出新果实”奠定了基础性条件。接下来,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挖掘、开发和落实“中日 1”的大型经济合作项目,扩大两国在更广范围内的经济利益融通,或许是双方共同面对的最为紧迫,也是最具利益潜能的重大课题。而且,随着“中日 1”合作模式的推进与深化,会逐步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方法,也可能创造出一些具有普适性应用价值的规则与制度。这完全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机组成,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佐证“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综上所述,中日经济合作可谓是看点颇丰,但客观上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需要两国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
文献来源:解放日报,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