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国领导人12年来首访埃及 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再添活力
- 习主席访问埃及的三重意义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起点•亮点•重点——中非合作进入新阶段
- 习总称南非“同志加兄弟”有何玄机?
- 三个“非常”好的中津关系
- 2015后的中非关系将步入新的时代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地方参与中非合作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提振经济:中国力争打赢另一场抗“疫”保卫战
-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决战
- 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进展和影响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数据报告(2020)
今年是中国与印尼建交70周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印尼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支持中国抗击疫情。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印尼蔓延。截至2020年4月23日,印尼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升至7775例,共647例死亡病例。为支援印尼抗击疫情,中国政府多次向印尼政府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地方政府、企业与个人也纷纷行动起来向印尼提供支持。
2020年4月24日,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共同举办“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及中国-印尼合作”网络视频研讨会,向印尼有关方面宣介中国抗疫成果与经验,为印尼本国的疫情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次研讨会在YouTube平台上同步直播,引发热烈反响。
研讨会由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菲利普﹒弗蒙特(Philips J. Vermonte)博士主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陈东晓院长,上海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主任潘浩分别在会上作主旨发言。
陈东晓院长首先代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向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印尼人民致以诚挚的慰问,向所有新冠肺炎疫情遇难者和亲属致以深切的哀悼。陈东晓院长表示,新冠肺炎的爆发给全球医疗卫生合作带来严峻考验,暴露出全球医疗卫生治理能力的巨大赤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包括中国与印尼在内的国际社会应该团结起来,建立更加有效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机制。首先,团结与合作是战胜疫情的关键。中国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各国采取预防措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如果没有中国付出的努力,当今世界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第二,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经验对国际抗疫有借鉴意义。疫情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以科学为指导,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许多做法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但各国医疗卫生条件不同,疫情发展的特点不同,各国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控政策。第三,全球医疗卫生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新冠肺炎疫情充分暴露了当前全球医疗卫生治理体系的短板和缺陷,地缘政治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性和地区性危机,各国难以达成广泛共识,开展国际合作困难重重。
面对挑战,我们应该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警惕,充分准备,避免继续在恐慌和忽视中循环往复。其次要完善机制,提高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应对能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抵御流行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应对能力。第三,要加强领导力建设,弥补资源短板,坚决反对将公共卫生危机政治化、污名化。第四,要积累经验,分享知识。
潘浩主任向印尼方面分享了上海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他表示,2019年年底,武汉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事件就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的关注,有关卫生部门对此撰写了风险评估与工作建议报告。疫情爆发以后,上海市迅速调集各级医疗卫生力量,完整还原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确定感染源及密切接触者,深入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要求,及时对本市及长三角地区进行动态风险评估,每天对本地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进行传染病学分析,对确诊病例的居住地、活动场所及医院、集中隔离点、学校、养老院等进行消毒并提供指导,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渠道及时向市民通报信息,普及防疫知识。此外,医疗卫生部门与治安、海关、交通、教育、信息技术等部门联动,严防境外输入病例,严格实施闭环管理,形成航空运输、口岸检疫、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的闭环,筑牢海关、社区、发热门诊三道防线,推动落实六个100%,即采取100%登临检疫、100%健康申报、100%体温监测、100%流行病学调查、100%采样检测、100%集中隔离。
在讨论环节, 陈东晓院长与潘浩主任对印尼与会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关于上海如何防范疫情再度爆发,潘浩主任表示,上海的境外输入压力依然很大,六个100%仍然在严格执行,卫生部门将继续与治安、海关、交通、教育、信息技术等部门合作,对境外旅客进行严密的筛查。
关于上海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防控,陈东晓院长表示,上海正在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卫生部门能够更快更方便地识别高危感染人群和社区,并迅速作出反应。例如,“随申码”已经成为市民出入公共场所和社区的重要凭证。
关于中医对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潘浩主任认为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疾病,治疗过程中会尝试包括中医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法,以期尽快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于上海如何平衡防控措施与经济发展,陈东晓院长表示,上海已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等级下调为二级,按照中央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推动有序复工复产。但疫情的全球蔓延导致供应链断裂,本地跨国企业和依赖进出口的企业受影响较大,因此上海经济是否能够完全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世界其他国家从疫情中恢复的情况。
关于中国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进度,潘浩主任表示我国部分医疗团队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为了确保疫苗的安全有效,距离全民接种疫苗至少还需要等待半年至一年时间。
关于疫情发生后政府保障民生的举措,陈东晓院长表示,疫情发生后,中央和地方政府预料到了疫情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冲击。上海市政府向没有固定收入或低收入的弱势群体发放了生活补贴,同时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在财政和税收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此外,政府还通过发放消费券鼓励市民消费。
上海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32%,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关于上海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健康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潘浩主任表示,上海市政府在宣传教育时着重提醒年轻人注意个人卫生,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将病毒带回家传染给家中的老年人。在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养老机构,卫生部门建立了一套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对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定期对有关场所进行消毒。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陈东晓院长表示,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超出预期。疫情在全球蔓延后,本地跨国公司和依赖进出口的企业受到二次冲击。但中国市场自身的韧性不应该被低估。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首先,国内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各地正在加快复工复产,中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即便全球供应链断裂,大部分生产依然能够恢复;第二,在过去几个月中,信息科技相关的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政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并鼓励国有企业和私营部门以此为契机,加紧投资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关于如何加强国际合作的建议,陈东晓院长表示,各国政府、有关机构和专家应加强国际交流,加快知识分享,通过开展联合研究,尽快找到攻克这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病毒才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通过团结协作才能战胜疫情,不应把公共卫生事件变成政治博弈,不能让个别政客污染了国际合作的氛围。
整理:徐晓岚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众号,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