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综述∣“非传统安全挑战中的全球城市国际交往”国际在线学术研讨会
于宏源 2020-05-20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传统的地缘政治安全和公共卫生、能源、粮食、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对全球治理体系构成严重挑战。为了探讨在此背景下,城市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等非传统外交方式如何有效开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于2020年5月19日联合举办了“非传统安全挑战中的全球城市国际交往”国际在线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外办、北京市外办等部门的领导,以及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社科院、厦门大学、深圳市政府驻欧洲经贸办、爱尔眼科等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凸显了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体系的巨大冲击。今后,传统的地缘政治安全和公共卫生、能源、粮食、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将复杂交织,联动升温,国际安全形势进入风险频发时期。在此背景下,城市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等非传统外交方式如何有效开展是地方外事工作者和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次会议邀请参与城市对外交往和民间外交的实践者与研究者围绕非传统安全挑战中的全球城市国际交往深入研讨。以下综述根据嘉宾发言整理而成,以飨读者。 

在会议开幕式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沙海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民间外交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邓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分别作主题发言。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陈雪飞主持开幕式。


沙海林会长在发言中指出,面对当下的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民间外交作为一种创新工具发挥了不可缺失的作用,其多元行为主体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纷纷携手应对,共同推进全球共防共治。 

邓岚主任在发言中指出,中外友城相互援助支持,拉近彼此民心,同时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中国人民携手全球抗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国际友好城市应对非传统安全具有优势。友好城市具有直接贯彻国家意志、机制化、共性和互补性、网络集聚和辐射等诸多优势。 

陈东晓院长在发言中指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非传统安全已经成为了搅动国际局势的重要变量,并呈现出与传统安全合流、进而传统化的特点。民间友好交往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提升城市抵御风险的软实力。中外友城之所以成为近期全球抗疫的一支积极力量,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


议题一:全球治理中的民间外交

研讨会第一个议程围绕“全球治理中的民间外交”展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主持讨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俞新天、北京市政府外办协调督办处处长沈传新、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陈雪飞、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研究员涂建军、外交学院-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欧亚、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侯自强进行了发言。 

俞新天主任指出,非传统安全有三个新的变化:第一是安全的复合化;第二是这次应对安全威胁的治理模式;第三是应对安全威胁的文化差异。 

沈传新处长指出,北京作为全国的国际交往中心,是党中央赋予的城市战略定位。作为首都和特大型城市,近几年北京重点在功能建设上不断推进,可分为功能定位、功能内涵和功能平台三个方面。 

陈雪飞主任指出,友好城市的发展可发挥对方城市华人组织的桥梁作用,比如美国CDC所采用的美国疫情预测模型由华人组织、华人等这样的技术人员参与统计,可以通过他们推进相应城市之间的数据技术合作等。 

涂建军研究员指出,中国的中央政府和美国的联邦政府目前想要直接进行疫情领域的合作困难较大,在城市层面则大有可为。中美政府关系相对紧张时,民间外交对于中美推动气候变化议程有一定的作用。 

欧亚主任指出,非政府组织的差异性以及组织的自身特点会影响国际合作网络的运作水平,而参与国际合作网络也不必然会提高非政府组织的内部和外部能力。中国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构建或参与国际合作网络,切实提高国际交往能力和项目运作水平,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成为中国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有力支点。 

侯自强研究员指出,随着中国公民、企业与民间组织不断走向海外,我国的海外利益保护工作日趋复杂且紧迫。我国政府机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全面且细致地开展海外利益保护的调研工作。因此,在保证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合作有助于全面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我国有重大海外利益关切的地区)的国情社情,帮助我国海外机构和公民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国别研究和相关领域理论研究的水平。


议题二:非传统安全挑战与城市对外交往

第二个议程围绕“非传统安全挑战与城市对外交往”展开,上海市友协办公室主任黄品芳主持研讨。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欧非处处长李春平、北京市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所长刘波、厦门市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何军明、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鹏进行了发言。 

王思政会长指出,科技创新是我们建设世界城市的短板,虽然上海坚持了二十多年,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在核心创新上还有差距。上海在高端产业引领方面未来有很多前瞻性的布局,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实验室。实验室运作的模式按照全球的惯例,向全球的科学家开放。在开放枢纽的门户上,要进一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上海自贸区。 

孟天广副教授指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塑造着新型国家社会关系,推动着政府治理模式从科层官僚制向数据和技术辅助的扁平化治理结构转型,形成多主体、多场域和复杂系统为特征的治理场域(情景)。 

李春平处长指出,上海市跟近40个国外城市签署了合作交流的协议,也建立了稳定的友好交流关系。近些年来,上海市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工作方法,搭建工作平台,拓展工作领域,不断增强友城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刘波所长指出,随着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城市治理包括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如何参与包括城市40(C40)、C20、特拉维夫城市峰会等国际多边合作组织,如何发出中国的声音,主张中国城市治理的理念很重要。 

何军明主任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是重要的制度创新主体,非传统安全挑战、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需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制度创新,我国的地方政府对外交往已经初步形成中国特色,可以从地方政府对外交往切入进行制度创新。 

张鹏副馆长指出,应在理解城市外交安全边界和制度边界的复合问题基础上,更好地开展城市外交。城市外交存在本体论的安全边界问题,又存在央地关系视角下的制度边界问题,两者的复合大致勾勒出城市外交能够展开的范围。对内能够保证“安全边界”,对外能够理顺“制度边界”,是城市外交的基石。


议题三: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的实践

第三个议程围绕“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的实践”展开,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熊炜主持研讨。比利时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周军,深圳市驻欧洲经贸代表处代表冒兮,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主任汪段泳,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志坤进行了发言。 

周军院长指出,孔子学院是民间外交一部分,因为孔子学院在国外并非政府机构,孔子学院开发了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培养的学生人数非常多,每个国家都把汉语纳入教育系统,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冒兮代表指出,在进行民间外交的时候,要淡化中国的特性,要强调从老百姓身边贴切的例子入手,强调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有作为人的共性。用最直接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联合组织项目或工作坊,会对民间外交起很大作用。 

汪段泳主任指出,在本次疫情中,中国实施的抗疫管理机制,事实上是官方主导的全面调动国内外各种资源的一体化动员体系。其中,我驻外使领馆发挥了两端连接国内外资源、中间引导当地中国公民抗疫的全覆盖作用。使领馆在前期组织当地资源救助国内、中后期协调中国官方和民间物资援助东道国,对于紧急支援母国、保护海外利益、履行大国责任,都体现出关键时刻不可替代的价值。 

彭志坤书记指出,民间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的民意和社会基础。在执行海外光明行各项任务的过程中,爱尔眼科国际医疗队及公益团队在国家各部委及所在国使领馆的指导下,积极与东道国非政府组织、主管部门、企业、华人华侨组织、医院等沟通,建立并夯实合作关系。无论是前期调研了解当地需求及国情社情,还是设备运输、手术场地布置、患者组织协调,亦或是工作组的食宿交通及翻译等工作,均离不开当地合作方的配合与支持。通过建立合理的分工和合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参与合作的意愿,确保每个项目圆满顺利实施,并为未来长久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增进了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友谊,以民间力量助力国家外交战略。 


会议总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俞新天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俞新天主任从三个方面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和展望。首先,过去关于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的一系列会议较少涉及安全问题的讨论,疫情可能会过去,但是安全这根弦不能松。安全理论实践的研究跟城市外交、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的关系需要新的探讨。其次,城市外交的定位问题。城市民间外交的定位,要反映出新形势下崛起的中国的民心、民意和民间力量。这一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是本次会议还没有触及到的地方。最后,城市外交应该有中国的特点特色,这个特色在世界上有很多共性,但同时应该有中国的特点。国外理论认为,政府失灵、市场失灵,民间外交才出来,这次疫情则呼唤一个强有力的、有效的政府,所以我们也要打造一个强民间,形成强政府强民间的两强结合,起到互相配合的作用。 

近年来世界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全球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同时全球各领域“去中心化”趋势明显,在此背景下的全球城市国际交往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意义正不断凸显,同时,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复杂交织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体系性风险的频发,使得城市外交又不断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在国际城市作为全球化时代日益强大的社会政治单元,有能力作为主要平台促进全球社会层面的互动与理解。面对当下的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民间外交作为一种创新工具发挥了不可缺失的作用,其多元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携手应对,共同推进全球共防共治和可持续发展。 


整理:于宏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

媒体报道:新华社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友协公众号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