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安林
- 研究员
- 台港澳研究所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物联网安全漏洞不容忽视
- 巩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保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网络安全合作,美国应多点诚意
- 中美网络安全战略的互动与合作
- IBM对华“开源”成正面示范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11月6日,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海协会会长张志军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座谈会由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举办,有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会负责人,涉台专家学者、台湾同胞等共60余人参加。
我院严安林副院长作为嘉宾之一应邀参会并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的伟大意义与现实启示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举世瞩目。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突破,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会晤中达成的诸多积极共识,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对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在两岸关系面临波折与困难的今天,纪念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无疑能带给我们许多非常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标志着两岸政治交往迈上新台阶。自台湾问题产生以来,两岸政治交往相继迈上四个台阶,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一是1993年4月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这是1949年以后、44年来两岸受权民间机构主要负责人首次会晤,开启了两岸两会制度化交流与协商。二是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来访,与胡锦涛同志举行国共两党领导人历史性会晤。这是1945年重庆谈判后、60年来国共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三是2014年2月,国务院台办与台湾方面陆委会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之后两部门负责人实现互访、开通热线。四是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这是1949年以后、66年来海峡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开启了两岸最高领导人沟通对话的先河,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载入两岸关系史册。有媒体评论称会晤“握住了历史,握住了未来,握住了和平,也握住了希望!”
第二,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是两岸沟通对话的新高度。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如果说两会协商是有关“事务性谈判”,国台办与陆委会负责人会面是“政策性对话”,那么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就是“政治性对话”,有利于两岸协商与解决两岸关系中一系列复杂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矛盾。
第三,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具有让台湾社会对于两岸领导人会晤“去敏感化”的作用。台湾社会对两岸政治议题协商,包括两岸领导人会晤,一直处于高度关注状态,担忧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在会晤中被“矮化”。因此,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的成功举行,使台湾民众开始意识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不仅没有“矮化”台湾,更没有如民进党所言“出卖”台湾,而是为台湾社会与民众带来更多实际利益。
第四,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对国际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是区域和平的一个里程碑。通过两岸领导人会面,双方向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郑重表明,和平发展是两岸负责任的政党做出的重大政策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动摇,对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高点
第一,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成果。2008年5月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后,取得丰硕成果。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其他领域交流和人员往来显著增加。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两岸交往由海协会与海基会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发展到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之间的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推动了两岸政治关系取得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实现两岸领导人会晤。因此,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是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丰硕成果,体现了两岸社会民心所向、两岸关系发展大势所趋。
第二,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有力地推动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
第三,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提出了两岸合作、共同振兴中华的主张。会晤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共同振兴中华”成为双方的重要交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马英九也提出“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
三、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对于当今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启示
第一,两岸领导人会晤是解决两岸之间政治分歧与矛盾的有效方式。两岸分离70年,客观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政治分歧,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沟通、不对话、不协商。只要两岸双方坐下来谈,两岸中国人之间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彼此间存在的分歧。
第二,两岸领导人会晤能够实现的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正是因为双方共同坚持“九二共识”,两岸才获得了包括达成23项协议在内的丰硕成果,让两岸关系处于1949年以来最为和平与稳定的状态。
第三,搁置争议、相互尊重是两岸领导人会晤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务实精神。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充分体现了双方善意沟通、平等对话的态度,包括会晤地点,是在大陆与台湾之外的第三地——新加坡;双方会晤身份是“两岸领导人”;称谓是互称“先生”。所有细节都体现出两岸中国人包容共济的政治智慧。
第四,两岸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努力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讨论了如何让两岸和平与交流合作所产生的“红利”更多惠及两岸民众的问题,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陆对台工作着眼点与落脚点是“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指出“只要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两岸双方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把好事办好。”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虽然已过去了5年,但两岸领导人会晤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巨大作用与现实启示,却是历久弥新,仍然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我们今天纪念这一历史性会晤,就是要继续秉持两岸双方共同振兴中华的信念,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牢牢把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正确方向,使两岸关系继续朝着有利于台海和平稳定、有利于两岸同胞福祉、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发展。
其他应邀参会并发言的两岸嘉宾有:民革中央副主席张伯军,中国国民党大陆事务部前主任黄清贤,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台湾青年代表、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助理教授李姿莹,人民日报社政文部台港澳采访室主编王尧等5位,他们高度评价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的成果和影响,强调两岸同胞应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