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刘宗义:印度不参与RCEP是重大战略失误
刘宗义 2020-12-20

11月15日,中、日、韩,东盟10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个国家在东盟峰会上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印度被排除在外。RCEP的签署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外交胜利,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胜利。同时也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东亚国家需要统一的市场、统一的经济活动空间。东亚各国认识到只有彼此相互依存,才能共同发展。

对于印度之所以不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印度政府自己的说法是因为中国在RCEP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中印之间存在巨额贸易逆差,印度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加入RCEP,对其来说是不公平的。而对于众多国际观察者来说,一开始大家比较认同的是,印度国内的某些利益集团为维护其部门利益极力阻挠印度加入,莫迪总理及印人党为了争取他们的选票而作出让步。另外,由于印度总理莫迪推行带有强烈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印度制造”政策,鼓励本国产业发展,在目前情况下,印度的工业产品确实无法与来自中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商品竞争。

而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印度不参加RCEP也是由印度本身的经济社会状况决定了的。印度GDP的70%是服务业,尤其是印度引以为傲的软体业和资讯服务业,主要是在给欧美国家做外包服务,整个产业链条被欧美、日本的财团牢牢控制。印度既没有技术原创研发能力,也没有工业基础可以进行自我生产,其产品更无法转化为印度的国内需求。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被西方财团高度锁定。包括莫迪在内的一些人渴望改革,渴望对其内部经济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但印度经济和社会结构被西方财团和本土官僚权贵、地方势力高度锁定,莫迪等人根本没有多少活动的余地。2019年11月5日,在宣布退出RCEP谈判一天后,印度宣称将探讨同美国签署一份自贸协定。而在宣布退出RCEP谈判两天前,11月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印度时曾表示,有必要尝试重启印度与欧盟之间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印度退出RCEP谈判背后存在美国和欧盟的因素,这一判断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得出的,就是说印度将RCEP看成是地缘政治工具,印度不愿意站队中国,希望加入美国和欧盟的阵营。去年这只是笔者的一个猜想,但从过去将近一年来印度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对中国所采取的经济制裁措施来看,印度之所以选择不参与RCEP,真的可能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重大战略决策,或者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印度的这一战略失误是基于对两个因素的盲目乐观:


一是近年来,世界上逆全球化的浪潮波涛汹涌,特别是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发动贸易战,特别是对中国的贸易战对全球化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全球经济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冲击,造成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调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及其带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转移是美国及西方“规锁”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印度认为中美贸易战造成的价值链产业链的转移对它来说是一个机遇,印度希望主动加入“规锁”中国的战略之中。

二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之后,印度国内很多人都认为印度发展制造业、替代中国的机会来了。印度政府推出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游说在中国的大型跨国企业将其生产链条转移到印度。而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后,印度认为由于疫情期间暴露的对中国经济依赖的严重后果,“去中国化”的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调整将是大势所趋。新冠疫情爆发后,美、日、澳、印、韩国、越南、纽西兰等国副外长每两周举行一次会议,其中商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建立取代中国的、更加富有韧性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

 加勒万河谷冲突所造成的偶然流血事件,给印度的“去中国化”进程提供了一个恰当的理由。但加勒万冲突只是印度推动中印关系恶化的结果,而非原因。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与中国脱钩,“去中国化”的同时,印度实际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其经济“去中国化”的进程。印度所采取的一些“去中国化”的措施,甚至远远超前于美国。或者说,印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引导美国“去中国化”。从印度政府一些高官和战略精英的言论可以看出,印度非常希望中美爆发冷战,甚至热战。印方认为在中美严重对立的情况下,印度将获得绝佳的发展机遇。印度的地位将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类似,而中国则是当时的苏联。印度希望通过与美国结盟,从而使得美国、欧洲、日本等西方国家向它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它发展制造业,以建立一条取代中国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印度不仅自己不想加入RCEP,而且也不想让日本加入,或者说印度根本就不希望RCEP建立起来。印度企图以牺牲中国为代价获得自身的发展。

由于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的影响,现在很多国家对于处于自己国内循环之外的国际产业链产生了不信任感,价值链和产业链的调整是真实存在的。一些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了东南亚,一些搬回了日本、台湾,但转移到印度的极少。印度对中国资本的态度折射出了其对外资的真实心态。但经过疫情的考验,中国应该有信心,没有中国制造、没有中国产品,世界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就不完整,就不可能有高品质、高水准的普惠式的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但另一方面,在一些必要的产业和领域,中国需要进一步补齐产业链的短板。而华为的经历告诉我们,华为最好的5G产品,过去是运用全球90多家大型跨国公司提供的最好的产品和技术生产出来的,这个短板并不好补。因此在许多重大领域和事关未来发展的很多重大问题上,我们如果离开了和外部世界合作、离开了国际社会的认可、理解和支持,也会寸步难行。这要求我们更高水准的改革开放。


原文链接



文献来源:中评网,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