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论文
论文 paper
台湾地区谋求加入TPP的基本意图及其面临的问题
严安林 2016-01-11
台湾地区 TPP 面临问题
简介
作为由美国所主导的亚太地区经济整合——《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简称TPP),一直是台湾当局谋求加入目标。其基本意图既有实现台湾经贸国际化与活力化考虑,也有通过加入TPP来平衡两岸经济密切化与拓展台湾国际活动空间的考量。但台湾地区加入TPP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台湾内外政治问题,同时面临内部市场开放等经济问题与加入后导致分配不均进一步加剧的社会问题。
正文
随着美国所推动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定》(简称TPP)中参与首轮谈判的12个国家日益紧锣密鼓地谈判并可能于2015年底达成协议,台湾地区参与TPP的步伐与动向也日益加快。台湾当局谋求加入TPP的基本意图,既有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考量,也有扩大国际经济和政治参与的政治目的。但是,台湾地区参与TPP面临着难以克服的政治难题与台湾内部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一旦加入TPP后,对台湾政治与社会必将形成不小的冲击。
一、台湾谋求加入TPP的基本意图
1、马英九当局提出台湾参与TPP。2011年9月29日,马英九在“黄金十年”首场政策说明中提出未来台湾要以TPP为目标,称目前台湾不具备进入条件,但“未来10年,若台湾一直进不去,台湾将没有生存空间。”[1]同年11月14日,马英九为响应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亚太经合会倡议推动TPP呼吁时表示,希望台湾10年内能够创造条件参加TPP。2012年6月22日,马英九会见美国前国安顾问琼斯时强调希望未来8年内能加入TPP,尤其恢复台美“投资暨贸易架构协议”(TIFA)的协商是走向这一步的重要基础,所以会全力以赴,早点解决有关美牛问题。这是第一次由10年内加入改为8年。7月21日,马英九提出“排除障碍、调整心态、8年入T、能快就快”,希望岛内能突破保护主义心态对经贸自由化过程中出现的阵痛做好心理准备。[2]同年9月13日,马英九接见美国布鲁金斯学院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卜睿哲时说,台湾与新加坡经济伙伴协议(ASTEP)进行顺利,台湾与新西兰经济合作协议(ECA)进展也还不错,加上与美国恢复TIFA协商,希望在可预见未来加入TPP。台湾参与TPP,现在还没完全准备好,但如果这几个约都签了,动力会出来,可能不需要8年才能加入。这是马英九第一次提出不需要8年时间就可以加入TPP。
2、马英九当局谋求加入TPP的基本策略。2012年9月13日连战在参加由俄罗斯主办APEC峰会期间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会谈时,台方提出希望可以先从参与TPP的“9 1”(咨询会议)开始,让台湾能够先了解TPP的谈判进展,进而加入TPP的谈判,但美方没有答应。美方表示,加拿大与墨西哥完成加入TPP后,邀请台湾参与第二波的筹备规划。[3]显然,马英九当局确立的参与TPP的推动原则是“多元接洽,逐一协商”与“对外谈判、对内沟通”两大原则。经贸布局基本上是分2线进行:一是双边经贸协议,推动与新加坡、新西兰及印度、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签署经济协议,而与美国、欧盟的经贸协议则是长期努力目标;二是以TPP为目标,除美国以外,也与TPP其他会员国接触,“扩大经贸版图,并为加入TPP铺路。”[4]
3、马英九当局谋求台湾加入TPP基本意图。应该说,台湾谋求加入TPP的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多重考虑。
其一:实现台湾经贸国际化与活力化。面对TPP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经济贸易区块的发展态势,台湾若不能顺利加入,就无法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再加上贸易转移效果,将严重冲击台湾经济。因此,参与TPP谈判对台湾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全球经济变局包括国际经济危机的深化、欧债危机的持续与扩散等,“严重冲击台湾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5];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10 1”与“10 3”的进展,在在都使台湾经济面临“边缘化”危机,尤其是未来通过“10 3”,韩国不断提升的强大竞争力以及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加入出口市场的竞争,都在“严重挤压台湾出口成长空间”。[6]因此,谋求加入全球特别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一直是马英九当局对外经贸政策的“重中之重”,所以马英九提出“八年入T,越快越好”,“明确地将推动与世界重要经济体的经济一体化,当作国家的生存战略”。台湾学者称推动FTA,对于台湾而言,“已经是攸关生存发展的必要的战略工程”。[7]马英九当局认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只是台湾融入全球经济整合的重要的第一块“拼图”,只有再加上与各国洽签的经济合作协议,才构成了台湾“经贸自由化”的完整面貌。而TPP是连结亚洲及美洲、影响所及的是4亿7200万人及超过160万亿美元市场,加入TPP ,就是“打通台湾融入区域经济整合的瓶颈,营造产业创新及跨国合作的有利条件”。[8]
其二:通过加入TPP来平衡两岸经济的密切化。中国大陆经济影响力的剧增与两岸经贸关系的日益深化,一方面让台湾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也让大陆因素成为“左右台湾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力量”。[9]从而马英九当局认为台湾不能满足于两岸之间的ECFA,台湾对中国大陆经济上的依赖不能过大,而TPP“更是平衡目前贸易及投资过度向大陆缺斜的有效机制”。[10]同时,马英九当局也认为只有通过力争加入TPP,才能以此来消除台湾部分民众尤其是民进党及其支持者对其两岸政策倾向的“倾中”疑虑,因为从两岸启动经济协议的协商以来,“台湾内部一股浓烈的反经贸自由化的心态,特别是在面对中国大陆,强烈保护主义加上意识形态作祟”,使两岸经贸协商难以正常进行。[11]
其三:通过表态加入TPP来向美国“交心”并让美国放心。 TPP与“10 3”是两条不同的地区经济整合路线,分别代表“以美国为首的‘亚太主义’和以中国(大陆)为首的‘东亚主义’之间的较劲”。[12]对台湾社会无论蓝、绿来说美国的支持都相当重要,关系到台湾的生存问题,台湾的安全、军事、政治及社会心理上都离不开美国。虽然美国重启台美TIFA谘商夹带了台湾进口美牛的条件,但台美经贸关系“实质是美国防止两岸政经关系过度密切的再平衡战略的一环。”“美国虽官式上宣称欢迎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但实质上却非常担心台湾由于在经贸上依赖大陆,从而导致在政治上向大陆倾斜。”[13]对此,马英九当局需要通过谋求加入TPP让美国宽心与放心。
其四:拓展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通过各种方式谋求发展与扩大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几乎是台湾朝野的共同目标,也是台湾社会“爱台湾”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在马英九当局看来,TPP是同时开放国家与APEC经济体会员加入的经贸组织,当然是台湾“一个拓展活路外交的难得机会”。[14]因为TPP是多边经济合作组织,也将是未来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整合机制,俨然成为亚太地区经济整合的轴心。台湾当局评估认为,如果加上日本等,TPP成员国国内生产毛额(GDP)的总值,接近全球的四成,超过欧盟的22%,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经济整合市场。其中相关国家占台湾贸易总额约是24%,超过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值22%。而一旦加入TPP,在经贸杠杆的作用下,台湾与其中10多个国家的官方关系无疑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在面对中国大陆与东盟的“10 1”与中国大陆与日本、韩国的“10 3”的多边经济合作下,台湾的经济国际参与的边缘化问题严重,为了不受制中国大陆,马英九当局认为只有另辟蹊径才是扩大台湾经济国际化的出路。所以,美国学者葛来仪认为:马英九第二任期最大的挑战是“找到让台湾融入区域经济整合的切入点”。美国所主导的TPP如果能够成型以及台湾如果能够加入,当然就是台湾国际经贸空间的大发展。
二、台湾加入TPP面临的两岸政治问题与国际政治难题
1、中国大陆因素。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上升,特别是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大陆的政策行为决定与制约着台湾当局所追求的“国际活动空间”包括国际经贸空间的成长。这是两岸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现实,无论是承认或是不承认,都无法改变这样的局面,且这样的态势仍然将持续发展。从TPP加入的现行规则看,任何经济体要加入TPP,必须先与现有12个成员方进行双边谈判,只有各成员方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参与TPP谈判,而这12个成员方均在经济上与中国大陆有着密切的合作,除了美国外,绝大多数国家必然都不愿因为台湾问题在政治上与中国大陆发生矛盾或者冲突。所以,尽管其中不少国家对于台湾参与TPP表面上持开放的态度,但非常在意中国大陆的立场与态度,因此,中国大陆对于台湾能否加入、何时加入TPP的态度也是关键性的。中国大陆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立场是:一是先两岸后国际,即只有海峡两岸之间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及相关后续协议协商与签署完成后,台湾才有可能开始与相关国家开展经济协议的协商;二是先大陆后台湾,即只有中国大陆与相关国家达成与签署经贸协议后,台湾才能与相关国家展开协商,如台湾与新加坡、新西兰的经济协议;三是台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不能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与“台湾独立”,这是底线,是“红线”。这也是马英九当局一直谋求推动两岸经济整合以达成台湾经济的国际参与的路径的基本考量。但这一现实与可行的路径却是因为台湾社会所爆发的“太阳花运动”爆发与民进党的刻意阻挠,让《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其后续协议的签署与实施被无限期地搁置,从而也让亚太地区相关国家无法实施与台湾的经贸谘商,延滞了台湾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协商。
2、美国对于台湾参与TPP充满两面性与矛盾性。一方面,美国力图将台湾纳入TPP版图。这是美方高层人士如时任国务卿希拉里等曾经声称台湾是美国的经济与安全伙伴的主要动因。其用意有三:一是进一步发展与强化台美经贸关系,通过TPP与台美贸易量的扩大刺激美国经济成长,厚植美国作为世界政治与安全领导者的经济基础,同时发展与深化台美社会交往,拉近台湾民众对美国的亲近感;二是由此避免台湾经济上对中国大陆依赖度的进一步加深,以台湾加入TPP来平衡由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可能导致的两岸经济上的整合与融合;三是进一步扩充TPP阵营,强化TPP阵营的经济实力。但是另一方面,美国对于台湾加入TPP也心存顾虑,主要在:一是两岸关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大陆与美国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在排斥中国大陆参与TPP的情势下,美方如果毫无顾忌地将台湾拉入TPP阵营,其中可能付出的政治代价充满着危险性至少存在不确定性,也不易得到其他谈判方的谅解与支持;二是台湾的经济体量相对有限,美国在台湾的经济利益与在中国大陆的经济利益相比差距甚大,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地增大,这种利益得失上的权衡不能不是美方需要认真考虑的;三是中国大陆与美国固然在战略、政治、安全上存在一定的竞争,但双方之间在各方面的利益重叠与共同的战略与安全等也是前所未有的,这是美方无法不顾及中国大陆反应的核心要素;四是台湾内部各方在对外开放市场上的认知差异不小,内部矛盾重重,难以达成一致。美方在台湾参与TPP问题上的这种矛盾性必然体现在对台湾实质加入的决策上的犹疑难决,从而使台湾的参与过程将充满着变数。
3、东亚经济合作新模式的出现。相对于TPP谈判进展的缓慢甚至被不少人不看好能够达成协议,东亚经济合作也出现新的模式,东盟10国和日、中、韩、新(西兰)、澳、印度16国,于2012年8月在柬埔寨暹粒举行的首届东盟与自贸伙伴国经贸部长会议上就启动RCEP达成原则共识,并通过了《RCEP谈判指导原则与目标》。在2012年11月10日,在21届东亚高峰会期间,宣布启动更广泛区域内全面合作RCEP谈判目标[15]。RCEP一旦成型,便是拥有30亿人口市场和20万亿美元的GDP,以及占全球GDP的27%,是仅次于TPP的全球第二大市场。由于RCEP有别于过去的“10 3”和“10 6”,并不限制国家数,且向所有经济体开放,这也提供台湾争取加入的可能性。从谈判内容上看,RCEP是以东盟为主导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机制,兼顾了高水平的自贸协定目标与落实的渐进性,尤其RCEP容许设置关税例外措施,以及较长过渡期,加入条件比起强调高品质、高标准的TTP来得宽松,因此,RCEP显然比TPP更容易实现区域经济整合。从经贸投资关系看,东盟原本就是台湾海外生产重要地区,随着中国大陆生产成本升高,不少厂商开始转移到东盟。所以无论“10 3”或“10 6”的RCEP,都攸关台湾对外贸易生存空间。特别是,长期以来台湾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和贸易,已形成繁密的产业分工格局中,加上“华人经济圈”效应,台湾如能加入RCEP则未来产业分工布局可更加灵活,也更能发挥效益。从上述角度看,创造条件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特别是RCEP对台湾更加现实。台湾当局非常清楚,以美国为主导的TPP与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合作之间,本质上存在着竞争,对此,各经济体大多采取平衡战略,如韩国采取“亲美”与“和中”战略,一方面与美国签署FTA,另一方面与中国大陆洽签FTA,也参与推动中日韩FTA;日本一面谋求加入美国主导的TPP,另一面也积极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特别是RCEP。
三、台湾加入TPP面临的岛内政治问题
1、台湾加入TPP面临的政治问题。台湾要加入TPP,其内部就面临四大问题需要克服:
其一:选举政治问题。台湾内部的选举政治问题是影响台湾经济决策与发展战略的最重大问题。表现在:一是政治人物思考问题的选票因素。由于本土化的急剧发展与普选全面展开,台湾政治人物的思维与眼光全面“内视化”,即因为争取选票的考量从而将满足地方选民与民意需求作为施政第一顺位,“民粹化”倾向突出,尤其是在台湾近20多年选举民主发展中,“施政决策一直向‘讨好民意’倾斜,蓝绿均无意外”。[16]而由于TPP比一般双边贸易协定标准更高,要求成员分阶段实现商品贸易全面自由化,要求台湾未来农产品全面开放,这样就对台湾农业产生巨大冲击,而广大农民一定产生反弹,这种反弹未来将会直接体现到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非常在意的选票上。二是农民、农村与农业的“三农”对台湾经济政策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农民阶层人口总数徘徊于人口总数15%-20%之间,其中绝大多数为自耕农,佃农仅占5%左右,台湾农业发展前景与岛内广大农民利益息息相关。2012年7月马英九当局明确宣示唯有美牛开放才能重启台美TIFA以及加入TPP,面临全球及区域贸易自由化,台湾已不得不往此趋势前进。然而在此贸易自由化趋势下,却是台湾农业部门生存与否重要关键。20世纪90年代GATT及2002年加入WTO后,农地面积以每年4000公顷数量在移出,但却仍存在每年二十几万公顷的休耕地,因为进口农产品增加使得岛内农产品实质价格在稳定中下降,造成农家平均每人每年所得在22万新台币上下,是非农家每人每年所得的70%。若再加上台湾农业本身特性,如每户农家的耕作面积不到一公顷,农民年龄偏高,而国际原物料上涨和全球气候变迁带来的成本上升和不稳定,台湾农业的生存环境已面临极大挑战。从美韩签订FTA看,韩国的畜产品和水果受到严重冲击,在FTA生效后的第5年和第10年的农业部门产值会减少1.68%和2.47%的农业总产值,民间团体评估更高达30%的总产值。以此推论台美FTA对农业产值的影响每年至少上百亿元新台币,若是加入TPP,那对农业部门的影响将是巨大冲击,台湾农民利益将受到巨大损害。先天条件处于弱势的台湾农业及部分艰困传统产业,面临门户大开压力。农民参与政治的方式主要是手中选票,所以这种影响进而会延伸到农民阶层对政党的支持与否,进而影响到社会支持基础的稳定与否。三是地方派系在台湾内外经济政策中的影响加大。台湾地方派系不是由于共同意识形态或阶级意识,多数是基于地缘人缘关系结合乡土情感,更用各种政治经济利益加以强化。对于国民党而言,地方派系在政权与民众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国民党凭此方可稳固政权基础。除了政治支持和政治权力交换关系之外,经济特权是国民党中央统治势力统合地方政治势力的一大诱因,换言之,国民党以区域性垄断经济利益为交换,换取地方派系效忠。选票是地方派系与国民党讨价还价的支撑点。虽然由于选民自主性意识提高,地方派系操纵选民能力在减弱,但由于国民党对选票依赖越来越深,使得国民党在面临民主化挑战和权力不稳定时刻,不仅不能打压地方派系,而且还必须进一步依靠地方派系来维护自己统治。所以,倘若台湾加入TPP,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必然会在岛内各个地方全面展开,地方派系区域性垄断经济利益势必受到巨大冲击和损害。如果地方派系既得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地方派系肯定不满意国民党政策,那么肯定会将这种不满反映到对国民党选票上来,国民党可能会丧失地方派系效忠,政权基础也会因此发生动摇。
其二:蓝绿严重对立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无论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主张台湾要加入TPP,甚至在国民党提出并规划10年内加入情况下,民进党还提出10年太长,应该尽快。但需看到的是,民进党尽快加入的主张其实并不是负责任的主张,也不是科学的主张,而是基于政治算计的主张。因为加入美国主导的TPP,既可实现台湾经济国际化,又能讨好美国,尤其是平衡两岸经济的密切化,站在民进党追求“台独”立场,当然是求之不得。但如果一旦启动加入TPP进程,台湾社会为此付出代价也将是巨大的,假如由此损及民进党政治利益,民进党一定会给国民党阻挠,或者假如是民进党主政,未必是会不惜代价加入。目前因为是国民党主政,民进党基于政党斗争需要,当然是给国民党加码而不负责。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在加入TPP问题上存在很多不协调,包括美国认为台湾应在亚太区域有更好贸易关系,美国牛肉能否进口台湾是台湾追求更广泛贸易自由化的一步;而民进党一方面声称要加入TPP,另一方面民进党以“国民健康”为由,反对含瘦肉精美牛进口,并借美牛议题组织绿营多番抗议活动。
其三:南北矛盾问题。“南绿北蓝”是台湾社会基本政治生态,但因为加入TPP而有可能激化南北矛盾,加剧岛内地方政治动荡。台湾政党政治的矛盾复杂多样,台湾北部与南部客观存在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尤其是选举季节,都使南北矛盾不时凸显,同时交织着地域矛盾、省籍、族群与蓝绿矛盾。“南绿北蓝”的政党政治格局是多种因素造就的,与长期以来南北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差异有关,难以在短时期内从根本上消除。由于TPP是一个高标准自由贸易协议,免税项目高达一万项以上,且TPP与ECFA不同,不仅没有任何让利,而且有95%货品要免除关税。因此,台湾若加入TPP,对产业发展冲击相当大。相较于北部,南部所受冲击相对更严重,这对于本来就反对马英九当局“重北轻南”的南部绿营群众而言,可能会升级抗议,导致地域矛盾、省籍矛盾、族群矛盾与蓝绿矛盾同时爆发。
其四:公权力不彰的问题。由于民粹至上,台湾当局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公权力不彰,施政困难。行政部门提出政策不仅在“立法院”通过的难度相当高,而且在民间推行起来也不易,从而施政绩效低下。由于TPP是一个高标准的FTA集团,除了大幅调降关税外,其所涵盖自由化议题,包括服务业及外资开放、公营事业规范、法规透明等,需要高度自由,也意味着台湾的内部体制需要加速改革,特别是市场开放,在在都要求行政当局拿出决断力。而目前台湾行政部门面临的问题是不仅行政效率低下,而且缺乏整合。
2、影响台湾加入TPP的政治矛盾。台湾政治中存在的三大矛盾影响台湾加入TPP:
其一: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矛盾。本土化潮流下的台湾内部保护主义盛行,任何政策一定要顾及选民需求,但加入TPP则是全面深化自由贸易,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全方位、全球化自由贸易体系,造就推展自由贸易有利环境。然而台湾在很多领域并未完全自由化,特别是经济领域并未真正自由化。
其二:经济与政治的矛盾。经济上需要全球化与国际化,这是台湾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据台湾学者研究,“10 3”形成“对台湾经济的负面冲击相当大”,其中GDP减少0.23%,与东亚经济紧密结合的产业包括成衣业、皮革业、纺织业、纸业冲击大。[17]因此需要经济国际化,但是,台湾政治中的“非经济因素”,即政治因素等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政党政治、政治因素已经严重地影响台湾的国际经济参与。美国牛肉是一个典型案例,民进党为了政治考量,一味地抵制美牛有条件进口。而美方态度也表现得非常霸道:台湾不开放美牛进口,台美TIFA谘商就免谈。台美经济关系从而被美牛“挡住了许久”。苏起就认为台湾“保护主义”太强,“对大陆是政治保护,对世界是经济保护,这对台湾不是好事”,不利于台湾长远政经发展。[18]
其三:“两岸路线”还是“国际路线”之间的矛盾。台湾当局官员甚至一般台湾民众对于两岸经贸、对大陆经济大都是抱有既期待又担心伤害台湾经济主体性的矛盾与复杂心态,所以提出要加入TPP。但“两岸路线”与“国际路线”之间如何寻求平衡点,实际上是一个矛盾,恐怕难以平衡。
四、台湾加入TPP面临的经济问题
从总体上看,加入TPP将有利于台湾贸易导向型经济的发展,提升出口竞争力,并避免台湾在区域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提高经济战略地位。但是,台湾加入TPP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难题。
1、TPP冲击台湾农业部门。可预见的最主要冲击是源于未来低关税或零关税下,对岛内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台湾农产品对国际市场依赖严重,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台湾农业成本高得多,国际竞争力较差。台湾农业近年来走精致化生产路线,优良品质伴随的是较高的生产成本与售价,农产品在国际上缺乏比较利益,出口竞争力日渐减弱。同时台湾当局政策上对农业的保护程度仍然较低。目前台湾农业市场对外资及进口农产品均加以限制,以稻米为例,稻米是台湾主要农作物,长期以来由于台湾当局顾及粮食安全,加之传统耕作习惯、已有生产固定成本等因素的作用,稻田未能有效转产。与此同时,岛内消费减少,出口萎缩,稻米品质未能显著改善,使台湾陷入稻米过剩困境。台湾当局只允许进口稻米占5%。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国际化推进,台湾农产品也不得不逐渐扩大开放进口。外国廉价农产品的涌入使台湾农业生产更显相对劣势。而一旦开放海外农产品“零关税”进口,岛内农产品价格将进一步降低,势必将使农业人口的经济弱势情况雪上加霜。因此,台湾当局在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2008年与大陆签署ECFA时,都是把农产品进口尽可能排除在关税减让的清单中,以维持对岛内农业的关税保护。
然而,台湾在未来面对以美国为盟主的TPP时,则难以享有如此优惠。台湾若要成为TPP会员,农业市场就必须全面开放。在TPP架构下,签署成员方之间对于农、林、渔产品的进口不得设立任何限制,同时,对于农产品出口方的出口补贴额度,不得有任何异议。在加入TPP谈判的国家中,许多都是农牧产品及水果出口大国,诸如美国、智利、新西兰、澳大利亚、越南、马来西亚等。这就意味着在加入TPP后,台湾农产品必须接受进口免关税农产品的竞争。从而将来不只是美国农产品,甚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越南农产品也将大军压境。因此,台湾一旦加入TPP,本来已十分脆弱的岛内农业生产势必将面临进口农产品质优价廉的巨大冲击,从而引发整个农业生产结构的转换,并可能损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2、TPP影响台湾粮食安全。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粮食安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极为重要。台湾加入TPP后,由于关税水平降低以及非关税措施的使用受到限制,海外农产品进口将有增无减。这将对台湾本已脆弱的粮食自给率造成更大负面打击。目前,台湾粮食自给率比日本40%还低,仅约为32%,已处于危险边缘,在全球石油与粮食危机已迫在眉睫的现实情形下,一旦爆发危机,台湾将面临粮荒的危险。
3、TPP影响台湾岛内产业发展。TPP要求其成员必须承诺对其他伙伴经济体提供近乎零关税的贸易优惠。台湾如果加入TPP,可能会使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由此受益,得以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然而,台湾加入TPP并不仅仅意味着享受零关税的自由贸易待遇,同时也意味着在互惠的基础上开放己方市场,放弃对岛内产业的关税保护,这将使其直面其他成员国或地区同类产品的平等竞争。特别是岛内弱势传统产业,如对汽车零件、电子产品与化学制品等,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虽然弱势产业在台湾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并不大,但若受到市场自由化冲击而导致关厂和失业,在台湾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下,恐将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4、TPP冲击台湾服务业。TPP协议规定:签署成员国或地区必须开放本国或地区的金融、通讯、物流、教育、医疗、运输等服务业的劳动市场。台湾一旦加入TPP,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传统产业及电子信息产业的相继外移,服务业逐渐成为台湾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台湾的服务业自身存在着众多局限性,增长动能不足。长期以来是以内需市场为面向,虽然在GDP中占比不断提高,但发展水平却较低,行业竞争力不强。目前台湾服务业主要增长源仍然是批发零售、不动产业等传统服务业,金融保险、医疗保健、通讯媒体、技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发展迟缓,劳动生产力基本呈低增长或负增长状态,难以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即台湾服务业竞争能力仍然比较低下,远未达到国际水平。如果台湾服务业无法加快产业升级、增加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以增加新的发展空间,则很难起到带动台湾经济增长的作用,甚至可能导致台湾经济增长停滞。
5、TPP影响台湾公营企业。美国所主导的TPP进程推出了“竞争中立”的框架,要求不得藉由政府力量对私人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欲以国际协议的形式约束公营企业,确保私营企业在与之竞争中处于平等地位。台湾经济发展历史上有着为数众多的公营企业。近年来台湾当局虽积极推动公营企业的民营化改革,但在仍有相当数量的公营企业存在。TPP限制公营企业的条款,势必对台湾的邮政、电信、中油、台电等公营企业的存续与发展构成新的挑战。
6、TPP将加剧台湾社会分配不公。近10年来,台湾经济成长一直保持在3-5%之间,人均国民所得也在不断成长,但民众的被剥夺感却也是日益增长。其因在于社会收入与分配的差距日益增大。最有钱的20%家庭与最穷的的20%家庭相比,台湾在2013年是6.08倍,基尼系数在2013年是0.336,显示10年来没有变化。但问题其实不在20%的家庭,而是在1%的家庭。最有钱的1%家户所得份额,由1995年开始直线上升,到2013年占所得份额13.6%,而最穷的20%家户所占份额是6.5%,最有钱1%的家户是20%家户的2倍。[19]

文献来源:《太平洋学报》


注释:

[1]杨慈郁:“黄金十年,马:让台成亚太门户”,台湾《旺报》,2011年9月30日,A8版。
[2]社评:“北京是我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捷径”,台湾《旺报》,2012年7月26日,A2版。
[3]施正屏:“台湾因应亚太经济整合策略”,台湾《旺报》,2012年10月5日,C4版。
[4]朱婉宁:“5年内与我签FTA国,贸易额占我出口50%”,台湾《联合报》,2011年11月1日,A11版。
[5]社评:“经济巨变,民进党财经政策安在”,台湾《旺报》,2012年7月19日,A2版。
[6]社评:“经济巨变,民进党财经政策安在”,台湾《旺报》,2012年7月19日,A2版。
[7]李英明:“推动FTA是生存发展战略工程”,台湾《旺报》,2012年6月29日,C7版。
[8]社评:“经济巨变,民进党财经政策安在”,台湾《旺报》,2012年7月19日,A2版。
[9]社评:“经济巨变,民进党财经政策安在”,台湾《旺报》,2012年7月19日,A2版。
[10]社论:“RCEP可能较TPP后发先至”,台湾《联合报》,2012年9月24日,A2版。
[11]陈秀兰:“打造自由经济环境,请总统说真话”,台湾《旺报》,2012年5月21日,A5版。
[12]施正屏:“台湾因应亚太经济整合策略”,台湾《旺报》,2012年10月5日,C4版。
[13]李英明:“推动FTA是生存发展战略工程”,台湾《旺报》,2012年6月29日,C7版。
[14]曾复生:“营造ECFA与TPP双赢空间”,台湾《旺报》,2012年9月6日,C7版。
[15]“东盟决定2015年底建立共同体”,《文汇报》,2012-11-19,第2版。
[16]社论:“从军公教待遇谈四个改革观念”,台湾《联合报》,2012年8月29日,A2版。
[17]高行:“10 N排除台湾,产业冲击大”,台湾《旺报》,2012年11月20日,A3版。
[18]张凯胜:“凡事保护主义,苏起忧削台政经实力”,台湾《旺报》,2012年11月20日,A8版。
[19]胡胜正:“全球化下的分配正义”,台湾《中国时报》,2015年月4月19日,A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