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仕诚
- 台港澳研究所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物联网安全漏洞不容忽视
- 巩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保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网络安全合作,美国应多点诚意
- 中美网络安全战略的互动与合作
- IBM对华“开源”成正面示范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最近,恐怖主义在香港有所抬头,政府、警队及各界需予高度重视。最令人注目的事件,香港一男子于本月一日在铜锣湾刺伤警员,并自杀不治身亡,政府定性为「孤狼式恐怖袭击」。
警方的调查发现,行凶者平时并不与人谈论政见,也不活跃于社交媒体。根据其遗书所传递的讯息判断,这位性格内向的五十岁的男子,未婚,与父母同住旧式楼房,因受到反修例事件的影响,产生偏激思想,诱发极端行为。
试想,假如该男子拥有美满家庭,有独立住所,并有份体面的工作,想必会谨慎权衡利弊,约束其不理性行为。因此,政府不仅要防范可能再次出现的孤狼恐袭,还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如住房、贫富差距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市民携同孩子带花到铜锣湾悼念行凶者,还有网民称其为烈士。这种现象反映出这些民众的道德已被政治所绑架,丧失了是非判断。国安法实施一年多以来,香港社会基本稳定了。但如何让这些民众的是非观念和价值取向摆正过来,是港府需要仔细研究的课题。
7月10日,爱国主义教育高峰论坛在港首次举办,林郑月娥女士提出各界要合作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在论坛举办的前三天,警方侦破一起恐袭策划案,名为「光城者」的港独组织制造炸弹,疑似计划发动恐袭,其中有6名中学生牵涉其中,而金主则是浸会大学一职员。这则消息有三个关键词:港独组织、中学生、大学职员。这次事件充分折射出推行爱国主义教育何等重要,其中有四点值得深思:
第一,爱国自觉是目标。林郑月娥表示香港之前没有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其实,香港早在2012年开始推行国民教育,起初不被民众接受,并引发了反国教运动。但时至今日,香港的大环境已和当时不同,因此,特首这次明确提出要理直气壮地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与祖国产生某种密切的联系,使其自发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我很赞赏香港政府投放很多资源支持内地交流活动,教育局前两年开始每年提供十万个交流名额,足够让每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最少各获一次到内地交流的机会。这种亲身体验是产生爱国自觉的有效途径,应该保持并加大力度。
第二,教育工作者是关键。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的老师,不应该把学校作为传播自身价值理念的场所。就我所知,一位历史老师致力于研究89年历史事件,也出版了著作,并希望通过自身来影响周围学生。建议教育局也应学习公务员系统,让教师宣誓忠诚国家并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一有违反,需对其作出必要处罚,严重者撤职查办。
第三,家庭教育是根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我之前提到的那位历史老师,他从小就被父母带去参加每年的维园纪念活动,渐渐地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使其价值观也受到了影响。
第四,良好的网络环境是保障。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年轻人在非法示威过后,三五成群拿着手机看消息,很明显,他们是有组织并通过网络进行指挥和沟通的。网络空间必须得到净化,不然爱国主义教育单单依靠老师、父母是不可能成功的。
最近这两起牵涉恐袭的案件,归根结底还是与政治有关,而要改变一个人的政治理念,相当困难。原全国政协常委伍淑清女士在采访中称这一代的香港年轻人可以放弃了,不无道理。但年轻一代毕竟是香港未来各行各业的顶梁柱,港府应好好筹划,从各方面着手系统解决深层次矛盾,调和民众的对立意识,为其营造良好宽松的生活环境,这才是根本。
原文链接:思考HK
文献来源:思考HK,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