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洁勉
- 研究员
- 外交政策研究所
11月21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在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联合召开的“动荡与变革:当前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高端研讨会上作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要点。
即将过去的2021年的国际总体形势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新冠疫情挥之不去成常态,大国博弈聚焦中俄美欧,世界经济复苏关键看明年,东升西降趋势不变但有回流。限于篇幅,在此着重讲疫情新常态和中美关系走势这两个问题。
一、疫情新常态下的国际关系的新特点。
第一,疫情加重了国际关系在特定时期的不稳定性。巨大、长期和反复的疫情不仅增加了国际社会对其本身的认识和应对的难度,而且还因经济和政治因素而更加复杂。
第二,国际间因不同的应对战略往往相互抵触和抵消,外溢和加深世界各国的内部对立和诱发新的矛盾冲突。在国际上,美欧在新的“宽松”防疫政策中夹带地缘战略和意识形态的私货,扩大其防疫小团体主义和疫苗霸权主义的影响,并趁机攻击中国的抗疫防疫政策和措施,加大在非洲大陆等发展中地区的挑拨离间,以此获取在疫后国际关系的战略主动。
第三,疫情凸显了当代全球治理体系补缺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百年一遇的疫情大流行迫切要求补齐全球治理体系在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短板,疫情还提高了国际社会保障人类生命健康的体制机制建设的认识,不仅把非传统安全威胁提上了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议程,而且还对全球政治、安全、经济、社会等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疫情改变的国际交往方式正在产生重要和长久的影响。国际实体交往因抗疫防疫需要而受到各种限制,人类的生活、生产和思想习惯因而也在发生变化,许多外交活动因其“非必要性”而长期停顿并有可能就此减弱。虚拟外交制约了对重大问题的深入探讨、压缩了在敏感问题上的回旋空间、以及制约了国际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而且,虚拟外交在其发挥应急和权宜作用之后有可能形成新的惯性,并为掌握国际话语权和高新科技领先权的美国西方所利用,进而为后者的实体外交服务。
二、中美关系开启了长期博弈和阶段变化的新进程。
第一,特朗普时期的无端启衅和最终败北的第一阶段。2017年底,开始了《美国国家安全报告》等一系列官方文件为标志的美国公然摊牌及中国亮底反击的进程。特朗普最后两年的总统任期是美国横蛮和极度施压阶段,以其失败和落选而告终的第一阶段。
第二,2021年是中美重新界定关系后的第二阶段的开局之年。一方面,中国在深刻认识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后发制人”,取得首战三个回合的胜利。一是在美国大选和白宫换主时防止大起大落,为稳定中美关系创造了条件。二在战略上以我为主,根据中方和国际总体形势的需要确定元首视频对话。三是中国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进一步提升,通过斗争争取合作,从孟晚舟回国到气候变化声明无一不是如此。
第三,两国元首视频会晤的引领作用。
一是高屋建瓴的“三观”指明方向,体现了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习近平主席指出:“未来50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而且,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中美关系。
二是提纲挈领的“四优先”原则:(1)展现大国的担当,引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突出挑战。(2)本着平等互利精神,推进各层级各领域交往,为中美关系注入更多正能量。(3)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4)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三是“四个重要现实问题”:经贸关系,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安全。
美方也是三点,体现了拜登政府的格局和重点:“民主价值观”、“三C”(竞争、对抗、合作)和“四个议题”。一是用西方价值观看待和分析。二是在“三C”中强调“负责任竞争”,防止其演变成为冲突,特别是台湾问题。三是更加强调视频会晤后推进的四大议题:(1)气候变化。(2)公共卫生(溯源和疫苗)(3)能源和经贸。(4)国际问题中的伊朗核、朝鲜和阿富汗等问题以及还想启动中美战略稳定谈判。
文献来源: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公众号,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