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刘宗义
- 副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国际战略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中俄经济合作与国际经济体系转型国际研讨会”综述
刘宗义
2010-09-09
简介
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支持下,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共同举办的“中俄经济合作与国际经济体系转型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7月14-15日在上海举行,为该院5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主席、俄罗斯铁路总公司总裁亚库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镭代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学术交流分委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分别致辞。来自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北京和上海的著名专家学者近50余人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体系改革发展趋势,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过程中中国和俄罗斯的作用、影响与合作,以及中俄经济合作的问题和前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研讨会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同时两国专家也不避讳双方之间的分歧,并且提出具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
正文
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是由俄罗斯、印度、希腊等国发起,并于2002年成立的代表不同传统、文化的学者、政治家、商界人士等进行不同文明间对话的非政府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机构,总部设在维也纳。该组织具体体现了200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不同文明间对话议事日程》的决议。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体系发展趋势
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主席亚库宁、欧亚经济共同体副总干事、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格拉季耶夫等俄罗斯学者一致认为,这次危机是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体系的危机,并非单纯的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所实行的寅吃卯粮的财政体制,而金融界的投机加重了其危害程度。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企图通过继续增发美元来渡过危机,结果导致依赖外部市场的许多国家发生结构性经济危机,并造成国际金融体系垮塌。俄方学者认为,由于拥有大量美国国债,加之国内不动产市场投机盛行,中国很可能会陷入危机之中。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可能只是危机的开始,世界经济将走向长期萧条。格拉季耶夫院士推断,2015年左右,世界经济将会出现真正令人震惊的一幕。要彻底摆脱危机,必须开展新技术革命和培育新资本市场。但目前各国的做法是逐渐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深挖洞,广积粮”,与欧美剥离。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系主任梁赞诺夫教授认为,在后危机时代,整个世界将进入反全球化进程之中,各国更重视本国利益,保护主义将兴起,同时将广泛形成区域性市场体系,但区域一体化的进展将十分困难。
关于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教授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尾声,是欧盟一些贫穷小国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结果。欧盟由于只实行货币一体化,而没有实行财政一体化,所以无法进行有效监管。但欧洲经济的复苏步伐不会被主权债务危机打乱,债务危机只是反映了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的现状。鉴于此次危机的影响,全球化进程有可能会停止,但已经形成的全球市场不会消亡。同时,中俄两国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伍贻康教授则进一步断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仅是欧元诞生以来欧盟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且已经超出了欧洲的范畴,也超出了国际经济的范畴,对全球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欧盟率先退出财政刺激计划,将使其经济复苏滞后,甚至可能出现二次探底,但欧元决不会崩溃。就世界经济总体而言,国际经济体系将向区域一体化、货币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经济发展协调化、世界经济民主化方向发展。
二、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过程中中国和俄罗斯的作用、影响和合作
对于中俄两国如何加强经济合作共同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统计研究所所长、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副院长西姆契拉认为,中国和俄罗斯都有足够的实力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从历史大趋势看,危机可以促使文明发生突变和改革,我们应将当前的经济危机看作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拐点。中俄两国自然将会成为世界经济领袖,这不仅是因为两国拥有巨量资源储备,同时还因为两国之间能够并善于开展合作。两国应通过具体的合作和交流,包括文化的交流,推进两国战略合作。中俄两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中应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刘军梅副教授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和俄罗斯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五大挑战:美国开发新能源和建立绿色经济的挑战;金融开放的冲击;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权威性和风险;国际金融危机救助机制和区域金融合作的挑战;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南泉教授认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提升面临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考验,世界经济再平衡使得中俄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俄罗斯害怕沦为中国的原料产地。因此,中国应主动推动中俄经贸关系转型:从一般商品贸易为主向技术和服务贸易转型;从边境贸易为主向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次地区合作转型。他建议中国和俄罗斯应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共同的储备货币。上海市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潘大渭建议双方还应加强在文化、教育、服务等软经济方面的合作,以人为本,相互尊重,提升中俄互信。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新教授建议,中俄两国应该共同推进航空技术研究和大型生产合作项目,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发展合作,向对方企业开放本国电信市场;而在区域合作领域,应该推进中国与前苏联地区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积极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欧亚经济共同体副总干事格拉季耶夫院士回应认为,在欧亚经济共同体,除白俄罗斯外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而白俄罗斯已经是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并通过货币互换成为了中国货币体系中的成员。如果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话,那么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上海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三、中俄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和前景
进入2000年代以来,中俄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陆南泉教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合组织研究部主任陈玉荣教授强调,2009年中俄能源合作获得重大进展,达成了建设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协议,两国还正式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开始就毗邻地区的发展进行协调。中俄学者也都强调了两国经济合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例如俄方投资环境、贸易结构、政治互信等确实影响了中俄经济进一步合作,中俄之间应建立正常的贸易平台和机制,保障贸易安全,为两国长期合作创造条件。但同时也强调,双边经济合作中的问题是成绩基础上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所哈扎诺夫教授指出,现在中俄经济合作主要表现为商品的买卖,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这种贸易结构是不健康的,中俄经济合作应向深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俄方学者认为,两国经济差距拉大、边境走私、双边投资水平低、远东移民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影响着中俄双边经贸合作。李新教授强调,双边贸易结构不平衡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结构的不同,俄罗斯政府正在努力实现经济现代化,改变经济结构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摆脱对原料、能源的依赖,但前景难以乐观。
格拉季耶夫院士建议,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备的科学和教育体系,在航空航天、纳米技术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但缺乏资金,而中国拥有组织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提供长期信贷的经验,所以,中俄两国可以建立新型合作机制,借鉴以前在原子能领域合作的经验,在民用航空领域、教育领域、卫生保健领域开展合作。哈扎诺夫教授建议,俄罗斯应鼓励中国向俄远东移民,同时也鼓励中亚国家和韩国等向远东移民,最终在俄远东建立以俄罗斯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经济文化共同体。
关于中俄天然气合作问题,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学院希罗科拉德教授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对华出口天然气的情况,并乐观地认为中俄就天然气问题达成协议完全是可能的,但磋商过程可能比较繁琐。
在这次会议上,中俄双方学者都从大局出发,站在哲学的高度,以大历史的眼光,从国际经济格局变革的角度对中俄双边关系进行了审视,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并揭示了其道德根源的危害;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发展方向,即货币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经济发展协调化、世界经济民主化达成了共识;双方都认识到中俄战略关系面临升级的迫切性,并表达了抓住双边关系发展机遇、勇敢面对挑战的决心和信心。中俄学者一致认为,两国战略合作和经济合作都具有广阔的前景,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体系发展趋势
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主席亚库宁、欧亚经济共同体副总干事、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格拉季耶夫等俄罗斯学者一致认为,这次危机是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体系的危机,并非单纯的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所实行的寅吃卯粮的财政体制,而金融界的投机加重了其危害程度。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企图通过继续增发美元来渡过危机,结果导致依赖外部市场的许多国家发生结构性经济危机,并造成国际金融体系垮塌。俄方学者认为,由于拥有大量美国国债,加之国内不动产市场投机盛行,中国很可能会陷入危机之中。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可能只是危机的开始,世界经济将走向长期萧条。格拉季耶夫院士推断,2015年左右,世界经济将会出现真正令人震惊的一幕。要彻底摆脱危机,必须开展新技术革命和培育新资本市场。但目前各国的做法是逐渐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深挖洞,广积粮”,与欧美剥离。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系主任梁赞诺夫教授认为,在后危机时代,整个世界将进入反全球化进程之中,各国更重视本国利益,保护主义将兴起,同时将广泛形成区域性市场体系,但区域一体化的进展将十分困难。
关于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教授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尾声,是欧盟一些贫穷小国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结果。欧盟由于只实行货币一体化,而没有实行财政一体化,所以无法进行有效监管。但欧洲经济的复苏步伐不会被主权债务危机打乱,债务危机只是反映了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的现状。鉴于此次危机的影响,全球化进程有可能会停止,但已经形成的全球市场不会消亡。同时,中俄两国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伍贻康教授则进一步断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仅是欧元诞生以来欧盟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且已经超出了欧洲的范畴,也超出了国际经济的范畴,对全球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欧盟率先退出财政刺激计划,将使其经济复苏滞后,甚至可能出现二次探底,但欧元决不会崩溃。就世界经济总体而言,国际经济体系将向区域一体化、货币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经济发展协调化、世界经济民主化方向发展。
二、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过程中中国和俄罗斯的作用、影响和合作
对于中俄两国如何加强经济合作共同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统计研究所所长、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副院长西姆契拉认为,中国和俄罗斯都有足够的实力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从历史大趋势看,危机可以促使文明发生突变和改革,我们应将当前的经济危机看作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拐点。中俄两国自然将会成为世界经济领袖,这不仅是因为两国拥有巨量资源储备,同时还因为两国之间能够并善于开展合作。两国应通过具体的合作和交流,包括文化的交流,推进两国战略合作。中俄两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中应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刘军梅副教授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和俄罗斯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五大挑战:美国开发新能源和建立绿色经济的挑战;金融开放的冲击;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权威性和风险;国际金融危机救助机制和区域金融合作的挑战;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南泉教授认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提升面临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考验,世界经济再平衡使得中俄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俄罗斯害怕沦为中国的原料产地。因此,中国应主动推动中俄经贸关系转型:从一般商品贸易为主向技术和服务贸易转型;从边境贸易为主向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次地区合作转型。他建议中国和俄罗斯应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共同的储备货币。上海市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潘大渭建议双方还应加强在文化、教育、服务等软经济方面的合作,以人为本,相互尊重,提升中俄互信。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新教授建议,中俄两国应该共同推进航空技术研究和大型生产合作项目,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发展合作,向对方企业开放本国电信市场;而在区域合作领域,应该推进中国与前苏联地区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积极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欧亚经济共同体副总干事格拉季耶夫院士回应认为,在欧亚经济共同体,除白俄罗斯外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而白俄罗斯已经是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并通过货币互换成为了中国货币体系中的成员。如果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话,那么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上海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三、中俄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和前景
进入2000年代以来,中俄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陆南泉教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合组织研究部主任陈玉荣教授强调,2009年中俄能源合作获得重大进展,达成了建设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协议,两国还正式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开始就毗邻地区的发展进行协调。中俄学者也都强调了两国经济合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例如俄方投资环境、贸易结构、政治互信等确实影响了中俄经济进一步合作,中俄之间应建立正常的贸易平台和机制,保障贸易安全,为两国长期合作创造条件。但同时也强调,双边经济合作中的问题是成绩基础上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所哈扎诺夫教授指出,现在中俄经济合作主要表现为商品的买卖,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这种贸易结构是不健康的,中俄经济合作应向深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俄方学者认为,两国经济差距拉大、边境走私、双边投资水平低、远东移民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影响着中俄双边经贸合作。李新教授强调,双边贸易结构不平衡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结构的不同,俄罗斯政府正在努力实现经济现代化,改变经济结构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摆脱对原料、能源的依赖,但前景难以乐观。
格拉季耶夫院士建议,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备的科学和教育体系,在航空航天、纳米技术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但缺乏资金,而中国拥有组织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提供长期信贷的经验,所以,中俄两国可以建立新型合作机制,借鉴以前在原子能领域合作的经验,在民用航空领域、教育领域、卫生保健领域开展合作。哈扎诺夫教授建议,俄罗斯应鼓励中国向俄远东移民,同时也鼓励中亚国家和韩国等向远东移民,最终在俄远东建立以俄罗斯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经济文化共同体。
关于中俄天然气合作问题,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学院希罗科拉德教授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对华出口天然气的情况,并乐观地认为中俄就天然气问题达成协议完全是可能的,但磋商过程可能比较繁琐。
在这次会议上,中俄双方学者都从大局出发,站在哲学的高度,以大历史的眼光,从国际经济格局变革的角度对中俄双边关系进行了审视,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并揭示了其道德根源的危害;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发展方向,即货币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经济发展协调化、世界经济民主化达成了共识;双方都认识到中俄战略关系面临升级的迫切性,并表达了抓住双边关系发展机遇、勇敢面对挑战的决心和信心。中俄学者一致认为,两国战略合作和经济合作都具有广阔的前景,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文献来源:《国际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