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论文
论文 paper
由“快速发展”到“稳步前行”——两岸关系2014年盘点与2015年展望
严安林 2015-12-23
两岸关系 2014年盘点 2015年展望
简介
2014年两岸关系在既有基础上持续向前,总体稳定,两岸政治互动频繁,各方面交流持续推进。特征鲜明,如大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主导性作用突出,两岸关系曲折前进,国台办与陆委会间开启交流互动是新亮点,但是,干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负面因素也增多。展望2015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没有改变,有利因素依然存在且在不断壮大,中国大陆对台政策更加强调法制保障。当然,“九合一”选举给两岸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包括台湾岛内政治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民进党“台独”主张难有根本性调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社会支持动力呈现不足,特别是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及结果牵动两岸关系发展前景。
正文
2014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既有基础上持续向前,发展进程中尽管遇到了各种新的问题与新的困难,但总体上保持了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台海局势总体稳定,交流稳步推进,“克难前行”。由于台湾内部政治形势因“九合一”选举结果而发生较大变化,给两岸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大,也使两岸关系发展前景面临不确定性。
一、2014年两岸关系发展形势总体良好
2014年的两岸关系保持了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大局稳定。主要表现在:
1、两岸政治互动频繁。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海南博鳌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5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统派团体代表人士,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前来参加APEC会议的萧万长。在会晤中习近平总书记均强调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等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并持续增进政治互信,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和良好势头的关键。[1]应该说,两岸之间一系列的政治互动,拉动了两岸关系持续往前发展。
2、两岸交流取得了新的突破。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于2月11日与6月25日进行了两次正式会晤“张王会”与一次非正式会晤,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巩固了两岸之间政治互信,有助于两岸两会之间协商谈判的深入。
3、两岸两会之间的制度化协商取得新的成果。《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后续协商稳步推进,两会领导人在湖南长沙进行了第10次会谈并签署两岸地震合作协议与两岸气象合作协议,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的协商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4、两岸经济合作稳步推进,双向投资增长。无论是大陆批准台资企业项目、实际利用台资总额,还是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金额都有增长,两岸贸易额持续稳定,两岸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发展势头不减。
5、两岸人员往来持续热络。2014年两岸双方人员往来超过800万人次,其中陆客赴台增长30%以上,成功举办第6届海峡论坛。
6、两岸主流民意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民众特别是台湾民众总体上是感受到两岸和平发展带来的好处,支持两岸和平发展,支持两岸两会协商谈判,支持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社会的主流民意。
二、2014年两岸关系发展基本特点
1、大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进一步突出。在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大陆对台工作加强对台海局势的引导,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谈话,对正确把握与引导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作用巨大。2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习总书记提出四点看法:一是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二是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三是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四是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5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提出大陆对台政策“四不”原则:一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二是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三是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四是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统派团体代表人士,习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战略与全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提出了国家和平统一形式的新内涵,阐明了坚持走和平发展正确道路的既定方向,是一篇“宣示立场、阐明政策、指明方向、鼓舞人心”的重要讲话。正是大陆方面对两岸关系的积极引导与有力推动,两岸关系保持了在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前进。
2、两岸关系发展呈现“曲折前进”的特色。观察今年以来的两岸关系,似乎可以用“曲折前进”四个字来形容比较贴切。二月中旬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登陆,访问南京与上海,举行首度“张王会”,兴起两岸交流互动第一轮高潮。预期4月张志军主任回访台湾。但3月18日爆发的“太阳花”运动,让两岸交流一度跌入低谷,经过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以6月下旬张志军访问台湾为标志,举行二度“张王会”,兴起今年第二度交流互动的高潮。而随后的“张显耀事件”、“陆生间谍事件”、以及围绕香港政治纷争等事件,又让两岸关系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特别是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马英九发表了若干消极言论,如“台湾前途2300万民众决定”、“支持香港民主运动”等的言论,对两岸关系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高长认为,两岸关系在“近几月却进入撞墙期”。[2]因为马英九两岸政策在台湾“内部遭受极大挫折”,加上“香港占中与台湾反中势力串联,严重冲击两岸关系”。[3]
3、国台办与“陆委会”之间开启交流互动是两岸关系发展新的亮点。由2013年10月印尼巴厘岛张志军主任与王郁琦的“寒暄”,开启了王郁琦登陆历程,国台办与“陆委会”之间开启的单一窗口的官方联系与互访的交流互动是2014年两岸关系新的亮点,国台办与“陆委会”并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2014年2月11—14日,台湾“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郁琦先后访问南京、上海,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晤,并到中山陵祭拜、南京大学演讲两岸青年交流问题,在上海与智库学者座谈及参访上海电视台与台商子弟学校。王郁琦是台湾第一位以现职正部级官员身份访问大陆的官员,“张王会”的实现,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近年来两岸政治互动良性发展的产物,也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的会晤及互称官衔,开启两岸官方接触新时代,也开创了两岸关系新的对话平台。“张王会”至少达成四大成果:一是交换意见。二是达成共识,有5个方面包括着力完成ECFA后续协议的商谈,完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务实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与可行途径;进一步扩大深化两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继续协商海协会与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务实妥善处理遗留问题,尽早实现互设;继续推动两岸新闻交流,采取务实措施,为驻点记者生活提供便利;妥善解决在对方高校及科研院所就读的学生的医保等待遇问题。三是建立机制,即国台办与“陆委会”之间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四是实现互访,王郁琦登陆开启了国台办与陆委会官员间的互访机制。“张王会”的一小步,是两岸关系的一大步,是两岸之间的政策性的对话,是某种形式的政治对话。而6月25—28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首访台湾,与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进行第二次“张王会”,双方达成七方面共识:一是明确双方继续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进一步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二是完善国台办和陆委会联系沟通机制,妥善处理和解决两岸关系发展中突出问题;三是继续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推进ECFA后续商谈进程,努力使合作成果广泛惠及两岸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特别是在台方相当在意的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问题上,达成“双方尽快启动共同研究工作,务实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与可行途径。”四是继续协商海协会与海基会互设办事机构,“在就探视问题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基础上,务实妥善解决其他遗留问题,尽早完成协商”;五是积极推动研究解决大陆旅客在台湾中转和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往来问题;六是继续共同培育两岸旅游市场,推动两岸旅游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七是继续扩大深化两岸文教科技交流合作,推动两岸新闻交流,大力支持开展两岸基层民众和青年学生交流。张志军访台巩固了两岸执政当局之间的政治互信,巩固两岸事务主管部门间联系机制与互访机制,是两岸政治互动与两岸关系的新进展,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与深化作用重大,意义非凡。
4、干扰或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负面因素增多。主要表现在:
其一:马英九当局对台湾政局的控制能力有所弱化。由于马英九当局执政绩效不彰,社会支持率偏低,施政中的沟通与处理危机能力不足,台湾社会出现“反服贸”、反“核四”运动等,执政遭遇到民进党的强大阻力。特别是“九合一”选举国民党遭遇极大的挫折,从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动力呈现不足。
其二:民进党等“台独”势力顽固坚持“台独”主张。特别是民进党地方执政势力的增长对两岸关系的破坏力也开始增强。民进党利用“反服贸”运动、香港政改等问题,对马英九当局的大陆政策进行打击和破坏,打乱了马英九推动两岸关系的步骤,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也产生干扰。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的胜选,让民进党对重新上台的信心大大上升,进一步调整两岸政策的动力下降,对两岸关系的干扰与阻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活动势必上升。
其三:台湾社会“恐中”、“惧统”心态进一步突出,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存在疑虑。特别是台湾民众对大陆存在长期误解和偏见,年轻一代受“去中国化”教育毒害颇深,在台湾政治地位、两岸关系性质等问题上存在着不少错误的认识。
其四:美、日及西方加大插手台海问题的力度。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促使台湾更希望参与配合美国的战略需求,日本在中日关系的紧张中加大对台湾的拉拢力度,对民进党加大支持力度,包括对台湾国际空间、对外商签经济协议,美、日加大利用台湾的企图明显。
三、2015年两岸关系前景展望
总体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格局并没有改变,包括“九合一”选举也没有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方向产生重要负面影响。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因素依然存在,且在不断壮大。包括:
    其一:中国大陆坚持和平发展政策并开展对台政策新的论述。2014年2月18日习总书记在北京会见连战一行时提出“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由“两岸一家人”发展到“两岸一家亲”,这是习总书记对台政策主张的理念上的重要提升,但“两岸一家人”无疑是“两岸一家亲”的基础。“两岸一家人”,是因为两岸民众同属中华民族。习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一家人。”台湾2300万民众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无论是先到台湾开垦的高山族同胞,还是历代特别是明清两代陆续到台湾发展的闽南人或者是客家人,或者是1945年台湾光复以后播迁到台湾的大陆各省同胞及其后代,都是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炎黄子孙,“这种天然的血缘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所谓“打断骨头连着筋”,任何力量都割不断骨肉亲情,这正是两岸同胞同属于中华民族的最好写照。习总书记四个“共同”造就共同、美好的未来: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我们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因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所以,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大陆愿意更多地考虑台湾同胞的需求和利益,积极促进在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加快给予台湾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正是秉持了“两岸一家人”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习总书记强调:“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政治不断文明、民族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过程,这样的发展进程不仅造福大陆同胞,也造福同胞同胞。所以,习总书记表示:大陆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愿意与台湾同胞共享中华民族的荣耀与自傲。
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湾统派团体人士的谈话则是对国家和平统一形式与内涵的新论述,首次集中阐述和平统一的系列政策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提出三个“充分”,“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是能充分照顾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这三个“充分”“体现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实事求是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具有很大的善意和包容性”。[4]所以,台湾媒体提出:一国两制的起源,“正是大陆务实面对两岸分治、制度差异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大转变”。[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统一也是心灵的契合,“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我们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说明习近平的原则明确,手段柔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和平统一的进程。”[6]
可以预料,未来2年,大陆将坚持和平发展的大政方针不会改变,对台政策中更多地体现出自信与耐心。
其二:中国大陆对台政策更加强调法制的保障。在2014年10月20-23日召开的中共18届4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提出了“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的重要论述。这是中共中央首次正式提出依法推进祖国统一的政策主张,将国家统一纳入了“依法治国”的系统工程之中。依法推进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动力。
其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既有基础比较扎实,且得到两岸民众的拥护与支持。首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社会的主流民意,民意不可违,任何人都无法阻挡这样的发展趋势。其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并将持续产生不断前进的发展动力,即使如民进党新领导人蔡英文及独派人士辜宽敏等也不得不表示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去6年来的“台湾认同”的趋势尽管在不断强化,但大多数“仍然支持两岸和解”。[7] “太阳花学运确实反映了相当部分青年对两岸关系的疑虑”,“但是这不等于青年世代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然的、先天的加以排斥。”[8]第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样符合美国等东亚地区与国际社会相关利益方的利益,美国官方不止一次地表态乐见与支持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其四:“九合一”选举没有改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本格局。一是在两岸关系议题不是“九合一”选举核心议题,“九合一”选举是台湾地方选举,是地方首长与民意代表的选举,决定选举胜败的重要因素是政党基本盘、候选人在地方经营程度、知名度及竞选策略优劣等,两岸关系不是选举中的关键议题。二是在“九合一”选举结果只是地方执政版图的改写,无论蓝绿或无党籍谁当选地方县市长,都只是地方执政的轮替,并不根本性地决定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的政策立场。三是“九合一”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台湾政权归属,2016年5月20日前台湾执政权依然在认同“九二共识”的马英九与国民党手中,因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依然是将向前演进。
2、“九合一”选举给2015年两岸关系带来新的挑战。表现在:
其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面临的台湾岛内政治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民进党通过地方选举实现势力的成长,发展势头迅猛。包括2016年初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与“立委”选举也将在2015年初后陆续展开。所有这些均将对两岸关系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其二:民进党“台独”主张与政策因选举的胜选而可能难以有根本性的调整。民进党很有可能将“九合一”选举视为其两岸政策的成功。
其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社会支持动力可能不足。台湾社会对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存在比较大的疑虑,“反服贸”运动的“主轴是反对、质疑两岸经济的进一步的一体化,希望透过设置层层障碍,减缓两岸经济整合的步伐。”[9]深层根源是“反对者忧心该协议对台湾可能造成的经济冲击和政治同化”。[10]
其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外在环境发生若干变化。特别是美国与日本的台海政策,随着2010年开始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持续深化,美日打“台湾牌”的作用可能进一步突出。
其五:两岸地方交流面临新的问题。包括台中市、桃园市与彰化县等在内的地方县市因“九合一”选举国民党的挫败而由民进党人士执政,由于民进党坚持不放弃“台独”立场与不承认“九二共识”,从而地方县市与大陆地方交流的持续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2015年的两岸关系正是在上述有利与不利的双重因素推动与制约下,持续演进。应该说,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必将持续深化,两会协商也一定会按照既定步伐进行,两岸社会与人员往来也是在有序进行,国台办与陆委会的交流互动也将持续。但两岸之间不仅政治谈判的开启依然困难,而且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势必日益增多,特别是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及其不同结果,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带来的程度、深度及前景也将是不同的。

文献来源:《亚洲研究》


注释:

[1]吴亚明:“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萧万长一行”,《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0日,第3版。
[2]高长:“萧习会,盼重启两岸动能”,台湾《联合报》,2014年11月9日,A14版。
[3]高长:“萧习会,盼重启两岸动能”,台湾《联合报》,2014年11月9日,A14版。
[4]郭台文:“正确的道路方向,坚定的意志决心——对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谈话的理解”,《人民日报》,2014年9月30日,第6版
[5]社评:“香港是香港,台湾是台湾”,台湾《旺报》,2014年9月3日,C5版。
[6]汤绍成:“一国两制,习近平展决心”,台湾《旺报》,2014年9月30日,C3版。
[7]苏起:“流失中的两岸政治基础”,台湾《中国时报》,2014年8月12日,A14版。
[8]社论:“太阳花没有改变台湾超稳定结构”,台湾《中国时报》,2014年9月27日,A23版。
[9]社论:“太阳花没有改变台湾超稳定结构”,台湾《中国时报》,2014年9月27日,A23版。
[10]高长:“‘服贸’卡关后的两岸经贸关系与转折”,台湾《亚太和平月刊》,2014年第9期,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