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重塑中国东盟战略
2013-01-30
东南亚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变得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发展保持增速,中国经营周边的能力不断增强,可是,东盟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却在上升。这给我们营造有利外部环境增添了难度。
中国同东盟发展关系,由上世纪90年代初对话进程开始。之后花了五六年的时间,建立了中国东盟领导人会晤机制和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又用了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双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2),中国东盟一跃上升到战略伙伴关系。在所有进程似乎十分顺当、有人喜滋滋地推进东亚峰会的时候,东盟提议,东亚峰会必须扩大,增加澳新印三国,取消原计划在北京举办的第二次东亚峰会。2005年东亚峰会扩容,是中国东盟关系的转折点。从此,即使中国的经济分量在东盟不断增加,中国对东盟的经援幅度持续加大,中国-东盟关系一路跃升的场景却不再显现。根本原因是,中国的东盟战略基础不坚实。中共十八大在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同时,提出“惠及周边”的战略思想,应当讲,这更加贴近、更加适用于当前和未来中国的东南亚政策。同时,想要进一步坚实双边战略基础,也需要倾听东盟国家的利益诉求。东盟赞扬并指望一个和平发展、繁荣昌盛的中国惠及东盟,忧虑一个咄咄逼人、过分自信的北方邻国施压东盟。
中国要在未来五年到十年的时间里进一步深化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及因此引发的一些外交和安全问题;二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问题,东盟国家害怕强大的中国主导地区一体化,甚至控制东南亚经济,它们为此已经采取措施,设法牵制中国。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的东盟战略应该如何谋划?
首先,必须从舒适度的角度出发,渐进有序地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东南亚人处事如同中国人,含蓄中有几分礼貌性猜测。无论中方还是东盟方,从政治上形成的看法,有时候未必被对方理解为是正确的,然而这种看法却是大多数人基本一致的态度,这时候,双方都要从体谅对方、让对方感受舒适出发,及时从已有的行动中退回去。中国东盟间有了一个战略伙伴关系协定,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这个协定构建新型的大国小国关系,这就要求,在如何促进这种关系的发展中,更加关注对方大多数人形成的社会情绪。因此,纠正相互的看法和态度,让双方认知上逐步走向一致,是构建未来十年中国东盟政策的基础工作。
第二,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问题,同样需要在双方获得基本一致的认知及政治互信基础上得以解决。美国主张以规则提出声索,得到东盟大多数国家支持,我们不应害怕规则,反对规则,只能使自己处于孤立地位。
南海本来就存在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旧过时的规则可以废弃。有些规则加以补充修订,成为新规则。有些属于规则空白,有必要协商创造。断续国界线也是规则,曾记得中国与12个邻国陆地边界未划定前也是断续国界线,谈判解决了,签订边界条约了,断续界线也就拉成了直线。南海断续国界线或称“九段线”,未划界前存在于那里,本身就是一条规则。现在绝大多数国家和专家学者对“九段线”提出各种说法,这是好现象。有许多专业人士正在论证“九段线”的合法性,同样也有某些人正在论证“九段线”的非法性。“九段线”只要有一丁点合法性存在,谁也不可将其否定。证伪方法永远是存在的,世界上再科学的结论也有人设法推翻,因此有个别人设法推翻“九段线”存在的合法性,也是正常的,有什么可怕的呢?
二十年前谈论南海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提到南海争议涉及六国七方,可是现在呢,报端仅提五国六方涉及南海争议。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根本原因是,争议者名单中印尼的名字被划掉了,也就是,中国和印尼在南海地区不存在领土争议。现在,印尼在南海问题上反而还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一过程很具有启示性意义。未来要使南海问题不再成为中国-东盟关系的绊脚石,在坚持主权属我的同时,第一,要设法处理好中国同东盟单个国家的双边关系,特别是东盟中的大国和中等国家关系。对领土问题要有长期周旋的思想准备。这是维护机遇期周边稳定的战略思考。第二,反对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同时,正确看待美国战后在这个地区发展起来的战略利益,中国同美国在东南亚可以形成竞争性合作关系,为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以及为实现南海地区和谐与稳定服务。
第三,自己要做好功课,统一认识,建立政策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国内重要智库专家指出,“九段线”是什么线?是海上的国界线,疆界线,还是岛屿归属线,或者叫历史性水域线?在南海问题上,我们之所以一步步地被动,主要原因是我们首先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海洋发展战略。
第四,中国东盟在地区经济合作及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权问题。东亚合作是夯实中国周边战略依托的重要内容,长远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建立中国周边利益共同体。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最早倡导10 1和10 3,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但是在错综复杂的东亚政治经济关系中,中国主张东盟发挥主导作用,一直延续至今。不过,自从中共十七大提出自由贸易区战略之后,中国的政策渐显灵活性,2011年8月中日联合提议,10 3和10 6合并,推动东亚经济合作,这一战略的调整让东盟国家颇感错愕,促使其重新调整路径,东盟开始酝酿整合地区一体化路径,东盟随即在第19届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旨在维持其地区进程中的主导权。RCEP近期目标是在2015年达成一致,建立可以同TPP相并列的区域自贸区。中国对东盟RCEP倡议予以公开支持,无疑符合中国的长远战略和当前建设稳定的和平周边政策。同时,不久前在金边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自贸区(FTA)谈判如期推出,应该看到,中日韩三国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20%,倘若正式建成,那么世界经济格局是否真的会形成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板块呢?从这一个视角分析,亚太区域合作的主要轨迹应该是什么呢?似乎应该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跨太平洋伙伴机制(TPP)和以中国发挥重要影响的东亚合作机制,简称为TPP轨道和亚洲轨道。无疑东盟在地区进程中应有建设性作用,但是,一国在地区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毕竟要由实力决定,世界主要机构纷纷预测中国即将超过美国,难道这对中国在地区进程中的作用无关紧要吗?
中国东盟即将迎来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纪念,在谋划未来战略合作关系的时候,双方更应关注对方的感受,增强政治互信,从协调博弈角度,构建相互舒适的战略伙伴关系,建设地区利益共同体。
中国同东盟发展关系,由上世纪90年代初对话进程开始。之后花了五六年的时间,建立了中国东盟领导人会晤机制和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又用了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双方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2),中国东盟一跃上升到战略伙伴关系。在所有进程似乎十分顺当、有人喜滋滋地推进东亚峰会的时候,东盟提议,东亚峰会必须扩大,增加澳新印三国,取消原计划在北京举办的第二次东亚峰会。2005年东亚峰会扩容,是中国东盟关系的转折点。从此,即使中国的经济分量在东盟不断增加,中国对东盟的经援幅度持续加大,中国-东盟关系一路跃升的场景却不再显现。根本原因是,中国的东盟战略基础不坚实。中共十八大在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同时,提出“惠及周边”的战略思想,应当讲,这更加贴近、更加适用于当前和未来中国的东南亚政策。同时,想要进一步坚实双边战略基础,也需要倾听东盟国家的利益诉求。东盟赞扬并指望一个和平发展、繁荣昌盛的中国惠及东盟,忧虑一个咄咄逼人、过分自信的北方邻国施压东盟。
中国要在未来五年到十年的时间里进一步深化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及因此引发的一些外交和安全问题;二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问题,东盟国家害怕强大的中国主导地区一体化,甚至控制东南亚经济,它们为此已经采取措施,设法牵制中国。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的东盟战略应该如何谋划?
首先,必须从舒适度的角度出发,渐进有序地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东南亚人处事如同中国人,含蓄中有几分礼貌性猜测。无论中方还是东盟方,从政治上形成的看法,有时候未必被对方理解为是正确的,然而这种看法却是大多数人基本一致的态度,这时候,双方都要从体谅对方、让对方感受舒适出发,及时从已有的行动中退回去。中国东盟间有了一个战略伙伴关系协定,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这个协定构建新型的大国小国关系,这就要求,在如何促进这种关系的发展中,更加关注对方大多数人形成的社会情绪。因此,纠正相互的看法和态度,让双方认知上逐步走向一致,是构建未来十年中国东盟政策的基础工作。
第二,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问题,同样需要在双方获得基本一致的认知及政治互信基础上得以解决。美国主张以规则提出声索,得到东盟大多数国家支持,我们不应害怕规则,反对规则,只能使自己处于孤立地位。
南海本来就存在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旧过时的规则可以废弃。有些规则加以补充修订,成为新规则。有些属于规则空白,有必要协商创造。断续国界线也是规则,曾记得中国与12个邻国陆地边界未划定前也是断续国界线,谈判解决了,签订边界条约了,断续界线也就拉成了直线。南海断续国界线或称“九段线”,未划界前存在于那里,本身就是一条规则。现在绝大多数国家和专家学者对“九段线”提出各种说法,这是好现象。有许多专业人士正在论证“九段线”的合法性,同样也有某些人正在论证“九段线”的非法性。“九段线”只要有一丁点合法性存在,谁也不可将其否定。证伪方法永远是存在的,世界上再科学的结论也有人设法推翻,因此有个别人设法推翻“九段线”存在的合法性,也是正常的,有什么可怕的呢?
二十年前谈论南海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提到南海争议涉及六国七方,可是现在呢,报端仅提五国六方涉及南海争议。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根本原因是,争议者名单中印尼的名字被划掉了,也就是,中国和印尼在南海地区不存在领土争议。现在,印尼在南海问题上反而还发挥建设性作用。这一过程很具有启示性意义。未来要使南海问题不再成为中国-东盟关系的绊脚石,在坚持主权属我的同时,第一,要设法处理好中国同东盟单个国家的双边关系,特别是东盟中的大国和中等国家关系。对领土问题要有长期周旋的思想准备。这是维护机遇期周边稳定的战略思考。第二,反对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同时,正确看待美国战后在这个地区发展起来的战略利益,中国同美国在东南亚可以形成竞争性合作关系,为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以及为实现南海地区和谐与稳定服务。
第三,自己要做好功课,统一认识,建立政策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国内重要智库专家指出,“九段线”是什么线?是海上的国界线,疆界线,还是岛屿归属线,或者叫历史性水域线?在南海问题上,我们之所以一步步地被动,主要原因是我们首先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海洋发展战略。
第四,中国东盟在地区经济合作及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权问题。东亚合作是夯实中国周边战略依托的重要内容,长远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建立中国周边利益共同体。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最早倡导10 1和10 3,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但是在错综复杂的东亚政治经济关系中,中国主张东盟发挥主导作用,一直延续至今。不过,自从中共十七大提出自由贸易区战略之后,中国的政策渐显灵活性,2011年8月中日联合提议,10 3和10 6合并,推动东亚经济合作,这一战略的调整让东盟国家颇感错愕,促使其重新调整路径,东盟开始酝酿整合地区一体化路径,东盟随即在第19届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旨在维持其地区进程中的主导权。RCEP近期目标是在2015年达成一致,建立可以同TPP相并列的区域自贸区。中国对东盟RCEP倡议予以公开支持,无疑符合中国的长远战略和当前建设稳定的和平周边政策。同时,不久前在金边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自贸区(FTA)谈判如期推出,应该看到,中日韩三国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20%,倘若正式建成,那么世界经济格局是否真的会形成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板块呢?从这一个视角分析,亚太区域合作的主要轨迹应该是什么呢?似乎应该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跨太平洋伙伴机制(TPP)和以中国发挥重要影响的东亚合作机制,简称为TPP轨道和亚洲轨道。无疑东盟在地区进程中应有建设性作用,但是,一国在地区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毕竟要由实力决定,世界主要机构纷纷预测中国即将超过美国,难道这对中国在地区进程中的作用无关紧要吗?
中国东盟即将迎来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纪念,在谋划未来战略合作关系的时候,双方更应关注对方的感受,增强政治互信,从协调博弈角度,构建相互舒适的战略伙伴关系,建设地区利益共同体。
文献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