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中东地缘政治新博弈与全球战略态势调整
日前有西方经济机构预测未来世界经济格局,认为中国等新兴大国将超越发达国家,并且给出了时间表。这种预测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已经成为热点,但因一再讨论,也不具有什么新意。不过这个预测有一点和以往不同,指出了新兴大国之间的地位排序,具体地说,该预测认为中国虽然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国家,这将在2020年就实现,但中国今后可能无法长期保住这个地位,因为印度将在2050年赶上中国,届时成为世界第一。这个预测在印度引起积极反响,因为以前还真没有人这么说过。
这份美国民间机构撰写的预测报告本身没有什么权威性,况且作者还使用了购买力平价计算法,这使得该报告和近年来很多经济学家所做的预测差不多一样不靠谱。因为到了2050年这个购买力平价赖以建立的印度价格指数会出现什么状况,以及美国、中国等其他经济强国的价格指数,恐怕没有人说得清。尽管如此,该报告所传达的“印度最终第一论”对印度确实有着强烈的激励作用,因为它和印度传统的“大国梦”不谋而合,只是比印度走得更远。尼赫鲁60多年前在他的自传中提出印度强国论时还比较谦虚,认为印度最终将排在美苏中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强国。
企图用数据模型来论证这个预测是也非也必定是徒劳的。印度舆论之所以关注它,其实要点也不在其科学性如何,而是这个预测所传达的积极信息,这是印度非常需要的。印度在独立后的60多年中历经坎坷,经济发展总体来说离尼赫鲁的期望还是有较大距离,但印度要成为“有声有色大国”却是国民的共识。这种共识来自于印度人民对本民族屈辱历史的认知,也是其悠久文化和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所培育的国家意识的反映。这和中国的民族复兴愿望没有什么区别。但有这个意识和实现这个目标,其中却有着很大的距离,在某一个极端这种意识甚至也可能成为梦想和空想。印度独立后的经济发展在前40年极不如人意,后20年的经济改革使印度崛起成为世界性议题,特别是最近10年,印度经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这使得印度的“大国梦”具有了新的条件和基础,但到底这是梦想还是现实目前还难以判断。
虽然印度的发展仍有众多变数,即使是最乐观的分析家也不会认为印度崛起将有一马平川的前景,但印度持有的大国意识却与日俱增,这是印度舆论为何对那种视印度为未来头号大国的预测深感兴趣的原因。此外,在印度的大国情结中还有一个中国因素。由于中国和印度是在差不多的基础上开始经济起飞的,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必定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关注焦点。在过去的10余年中,印度的发展速度是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但印度的比较坐标如果仅仅落在自己的过去就失去了意义。正是由于这点,印度对任何可能超过中国的说法都比较注意。但印度的发展如果拿来和中国比,应当说差距还是很大,而且这种差距在可预见的未来将进一步拉大,因为中国的各项发展指数仍远在印度之前。尽管没有人可以说印度以前比中国落后很多,未来也一定落后更多,但得出相反的结论也同样是不靠谱的。
“印度最终第一论”在中国的媒体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一方面2050年未免有点遥远,这种远景预测随意性很大,也不用负什么责任,因此对此认真看待的人不多;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国人对印度也不甚了解,无从判断各种预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中国人对中印关系的看法近年来确实在起一些变化,而且因种种原因,对中印关系持负面看法的人较多。因此而提出的问题是中国是否愿意看到印度崛起为世界大国?
一个强大的印度对中国有利,这目前还不是中国公众的主流意见,但由于中国客观地位远甚于印度,因此中国公众对印度的大国情结持尊重态度。这种尊重其实也是基于对印度客观地位的判断,同时也寄托了中国对未来世界格局的一种期望。
文献来源: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