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近来,中美关系似乎又进入了一个困局,矛盾多发。虽然看似这些摩擦、矛盾大多仍是老问题,但其折射的中美结构性矛盾仍值得关注。特别是美国一再“主动”破坏中美两国的良性互动,“故意”恶化中美关系,表明美国对中国的防范和遏制仍然是其对华政策的主流,美国的对华动向应该引起中国的警惕和警觉。
当五月初中美两国在北京举行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寻求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相处之道之时,观察者无不对中美关系走向寄予厚望,至少认为这一对话机制达成的成果能使两国关系温和一段时间。但始料未及的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的协议墨迹未干,美国便迫不及待地频频发飙,似乎与中国“作对”才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方向。
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5月10日结束访美前脚刚走,美国就接连做出“反应”。先是5月18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2012年度《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再次鼓吹“中国军事威胁”。就在同一天,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批准向台湾出售至少66架F-16C/D战机,以帮助台湾抵御所谓“来自大陆的军事威胁”。紧接着,美国商务部又裁定中国产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要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美国国防部和商务部有行动了,接下来就轮到国务院出招了。
美国国务院先是在5月17日发布公告,要求持有美国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于6月30日离境。接着又在5月24日发布中国人权报告,指责中国人权发展“恶化”。与此同时,陈光诚事件、美国或明或暗介入中菲黄岩岛争端等也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由此不难看出,美国从军事、经贸、文化、人权等方面全面对中国“出招”,似乎要用“连环拳”打中国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美国总是先“出招”,但中国也被动地“应招”。中国随后也发布了美国的人权报告,称美国人权状况“糟糕”;并将对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采取报复措施。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胡锦涛主席发表《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演讲,提出大国之间应当构建新型国家间关系。中方胡锦涛主席的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也强调,新形势下,中美作为对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要促进双方在本地区的良性互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应始于亚太。言犹在耳,中美两国确实在频繁进行“互动”,但不是良性的,而是恶性的。
美国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刁难中国呢?首先,面对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力提升,美国心态没有调整好。美国要维持其全球主导地位,避免中国对其优势形成挑战,防止中国实力的提升导致其主导地位的下降甚至丧失。因此,虽然中国主张C2,即中美在全球、地区、双边问题上应协调(Coordination)、合作(Cooperation),两国要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Community ),但美国却要大搞竞争(Competition)、对抗(Confrontation),坚持零和思维。实际上,美国战略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也一再强调中美冲突不但对中美两国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近日,笔者在参加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的演讲活动时,他就表示,最近20年中美两国在界定全球健康、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共同利益上做的比较好,证明合作不是零和游戏。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陷入困境,中美对此都有着相互攸关的利益,冲突对双方乃至所有人都没有好处。因此,美国应该调整心态,包容中国的发展,应多考虑中美两国合作、协调能为其带来的红利,而不是一味要与中国竞争和对抗。到头来,搞的自己精疲力竭,得不偿失。
其次,与美国复杂的国内政治有关。美国在涉外议题上,特别是对华政策上,民主、共和两党都有不同利益,甚至一个党内不同派系之间也有不同利益。再加上各利益集团、游说集团的煽风点火,更使对华议题复杂化。同时,今年又适逢美国大选年,某些政客为了选举利益,时不时地会拿中国议题说事。似乎对华强硬,多“为难”一下中国就能获得更多选票。实际上,选举后这些政客为了从中国获得利益,就会自相矛盾地改变自己的对华政策。比如美国驱逐孔子学院中国教师事件最终还是以美国狼狈道歉来结束。
第三,两国结构性矛盾的解决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中美关系互动中多年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矛盾,包括军事互信、对台军售、贸易摩擦、市场准入、知识产权、货币汇率等结构性矛盾将在中长期内影响两国的良性互动。这些结构性因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某一个问题会在某个时期发酵,给中美关系造成波折。目前,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不信任或曰战略互疑似乎没有缓解的趋势。正如斯坦伯格所言,在台湾问题上,近期中美不可能在售武上达成一致,美国不可能停止售武,中国也不可能停止军事现代化。中美两国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从经济体量上,还是在国际地位上,都对全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两国理应率先垂范,为国际关系做出表率,而不是你争我斗,恶化国际关系。
近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动向折射了中美关系的困局,但毫无疑问的是,主要责任在美方。希望美国不要对中国善意的低姿态置若罔闻、视若无睹,美方应主动对改善中美关系做出突破性的举措,取得共赢性的效应。在美国仍然对华频频出招之际,这样要求美国或许是奢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相处之道的道路注定艰辛。
文献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