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十年来中国外交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2012-07-30

       自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硬实力获得增长的同时,中国在亚洲及至世界的软实力也正在兴起和提升。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

  近几年来,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2009年盛大庆祝建国60周年,加上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的良好表现和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此相伴的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制度话语权的提升,这些让国际社会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成就。与此同时,中国通过文化推广、价值塑造和践行友善外交,也逐步建立起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特色的软实力又以上述三种形式强化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甚至有学者指称中国正用软实力的“魅力攻势”改变着世界。不论是在地区范围内还是在全球范围内,中国都正在迅速地上升为一个新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大国。

  十年来,中国在外交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发展,不但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为我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对中国的外交政策理念作了清晰的概括。中国外交思想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奉为宗旨,积极倡导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首先是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外交思想。“人本外交”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外交层面的反映。杨洁篪外长在解释“人本外交”思想时认为外交为民就是外交为人民服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外交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第二,人民是外交的基石和后盾,要以‘以人为本’的精神进行服务做‘外交为民’理念的忠实践行者。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外交思想提出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国的外交实践,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与权益服务成为中国外交实践的重点。以人为本的外交思想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特征和标志。

  其次是和谐世界、和谐地区的外交思想。“和谐外交”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理论和实践做出的重大贡献。2005年9月15日,在庆祝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峰会上,胡锦涛向全世界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他指出:“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2006年6月,胡锦涛又在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了“和谐地区”的思想。中国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社会则推动建立和谐地区、和谐世界,寻求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模式间的和而不同、共存发展,这对于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促进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是以身作则、承担责任的外交思想。“责任外交”是中国成长为全球大国过程中外交实践在理论中的意涵。胡锦涛认为,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发展中国家则要共同努力,发挥与其地位相适应的作用,承担应尽责任。中国在应对非典、禽流感、金融危机、甲流、海盗、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承担国际责任,以实际行动显示中国的全球责任意识。2009年11月,中国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主动减排的承诺以及始终坚持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全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立场,正是中国“责任外交”的重要表现。

        第四是国际合作、互利共赢的外交思想。中国在国际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中,将“互利共赢”作为合作的基础。中国在寻求国家利益的时候,不是片面地绝对地追求自身国家利益,而是创造新的伙伴与合作模式,强调合作中的互利共赢。中国已经与十数个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合作关系以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新型的合作模式。特别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目前,中国与163个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署10个自由贸易区协议,同129个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议,同96个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议,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实践者。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中国提出了“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方针,把与邻国共同繁荣当成自身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当然,中国在外交理论与制度上的创新远不止这些。两个大局的外交思想、地区/国别外交与领域/议题外交并重的思想以及外交协调机制、双边与多边对话机制等理论与制度也是我国十年来在外交理论与制度上的重大创新与发展。

  当前,中国周边外交比较困难,似乎陷入了一轮怪圈和困境,在这个时候更需要中国外交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来指导中国的外交实践。


文献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