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中国好梦不会成为别国噩梦
2013-07-11

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完全脱离其他国家而独立存在、发展繁荣。中国梦需要走向世界,寻求与世界美好梦想的对接。

对接的前提是找到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的相通之处。相通不等于相同,但是不同也并不意味着无法相交。寻求利益汇合点、打造利益共同体,这是实现中国与世界共赢的基本路径。如何寻找相通之处?怎样看待中国梦与世界梦之间的关系?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

■  在中国梦提出的最初阶段,应该更强调相通的地方,努力寻找共同点和利益汇合点。在这里还是要用中医 “扶正祛邪”的方法,只要把正面的扩大了,负面的自然就缩小了

■  如果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一个目标而没有将它具体化,那么它将行之不远。要把梦变成理论、思想、战略,还需要转化,从通俗的语言向理论的观念升华,从战略思想向政策举措的落实方向转化

■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世界梦是世界普遍意义。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我们还是需要强调中国特色,要为世界多元化提供非西方的中国元素

首先要去寻找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共同点 

解放新论:随着有关中国梦的阐释不断加深,世界的关注度也在提升。一个比较集中的现象就是,人们常常会拿中国梦与美国梦作比较。您如何看待这种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有没有交集?

杨洁勉:中国梦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逐步发展、深化和完善的一个过程。自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以来,至今不过半年多的时间。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太赞成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中国梦同美国梦作为区别甚至是对立来加以比较。我们应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样一个高度,首先要去寻找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共同点。

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指出中国梦与美国梦有七个不同之处。我认为,两者的不同之处肯定不止七个,因为中国与美国本来就不一样,双方的终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不同,对待个体、集体的看法也不一样。但是我认为,在目前中国梦提出的最初阶段,应该更强调相通的地方,努力寻找共同点和利益汇合点。不然,如何谈合作,又怎么叫共赢呢?恐怕在这里还是要用中医“扶正祛邪”的方法,只要把正面的扩大了,负面的自然就缩小了。

习主席在美国与奥巴马总统举行庄园会晤时表示,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我认为,中国梦与美国梦主要有三点相通的地方:

1、中国梦与美国梦都主张通过艰苦劳动、努力奋斗实现个人的理想。中国梦中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人民幸福。中国领导人再三强调,幸福来自于劳动、来自于实干。而美国梦也是主张努力奋斗,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一批又一批的移民在美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理想。由此可见,中国梦和美国梦在人本、人性、民生上是有相通之处的。

 2、中美两国都有“强国梦”,即实现国强民富。中国梦中涵盖了两个“百年梦”,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而现在通过不断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带上了小康之路,现在已基本建设成小康,再有10年不到的时间,就将实现全面小康。再看美国,虽然没有中国这么悠久的历史,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其一直以来的愿望。可见,在把自身建设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这一点上,中美两国是有相通之处的。

3、虽然中美在民族构成、政体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比如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而中华民族则延绵了5000年,但是中国和美国在世界稳定发展、经济繁荣方面也有相通之处。双方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也都希望世界经济能尽快复苏、保持增长活力。在这方面,双方是有着共同利益与合作基础的。

中国梦与世界梦要好处共享、目标同求

解放新论:从金砖国家峰会到非洲之行,从博鳌亚洲论坛再到拉美、美国之行,习近平主席在其上任后的多次出访中,发表了关于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一系列讲话。中国梦与世界梦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杨洁勉:中国梦还处在发展中,在看清其内核(核心定义)的同时,也需要看清其外延,即中国梦与其他国家的梦、世界梦之间的关系,这样与国际社会才会有更多共同语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两点:中国是世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中国同世界还是一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中国梦是中国的梦,但也是世界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与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相一致的。

在承认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通之处后,我们要对其进行机制性的扩大和保护,要有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要让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都认同。简而言之,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当下,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好处要共享、目标要共同追求。

梦想成真,它的基础是脚踏实地,要有目标、有计划、有纲领、有战略、有政策,如果脱离了这些,梦想永远只能是梦想。说到底,各国的梦想与世界梦都要造福全人类,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一个国家的好梦不应成为另一个国家的噩梦。这要从理论和实践高度上加以认识。

当然,梦是很朴实、很通俗的说法,它是作为团结人民而被国际社会所认同的一个比较通俗易懂的口号。如果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一个目标而没有将它具体化,那么它将行之不远。要把梦变成理论、思想、战略,还需要转化,从通俗的语言向理论的观念升华,从战略思想向政策举措的落实方向转化。比如,我们要为中国梦、世界梦提出阶段性的目标。今后50—100年的时间,世界梦的主要目标是利益共享、安全共有、价值趋同。这样,就与中国“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很大的交接点。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世界梦是世界普遍意义。或许,经过一二百年的奋斗后,中国特色会渐渐淡化,而世界共性则会渐渐深化,到那时也许就要少讲一些中国特色,多讲一些世界共性。但是,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我们还是需要强调中国特色,要为世界多元化提供非西方的中国元素。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理应在这方面作出贡献。

把善意、合理的质疑视为进步的动力

解放新论:中国敢于向世界提出、宣扬自己的伟大梦想,体现了中国对于自己所走道路和未来前景的自信。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听到一些质疑声,认为中国梦是中国自己的事,与其他国家无关。更有甚者,认为中国梦是“中国威胁论”的新版本。如何看待这些质疑?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杨洁勉:对于中国梦,世界上有质疑声是预料之中的。因为中国快速发展是引起世界各种力量、权力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世界予以关注、急于了解是理所当然的。

我认为,中国应从三个方面增信释疑。一是对中国梦我们自身要有一个很明确的理念,然后进行具体化、加以充实。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所走的每一步,都要向世界证明,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发展成果,愿意与各国人民一起将世界建设得更美好。二是对于世界上的一些质疑要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对于那些抱有敌意、不断攻击中国,总是找出各种版本“中国威胁论”的极少数人或利益集团的质疑,无需搭理。套句俗语,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其实,中国梦究竟是怎样的梦,这些人不是不知道,而是假装不知道。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此我们不必过于在意,如果反应过度,反而会有副作用。对于那些出自善意、正面的质疑,我们要理解对方。暂时的不理解甚至偏见、误会,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沟通和做工作来消除的。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要坚持义利兼顾、近远结合。我们要让其他国家看到中国是讲道义的,大家相互之间是存在共同利益的。三是我们也需要作些反省,例如在气候环境、资源开采等方面,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以此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把善意、合理的质疑作为进步的动力,而不是推诿的借口。甚至,还可以与这些怀有质疑的人一起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交流是如此广泛和便利,但是我们对中国梦的推介还远远不够。比如说,目前介绍中国梦的外文文章还比较少,国外民众更多是从西方媒体去了解,从而有可能获取不正确甚至是歪曲的理解。所以,中国要加大自己的声音,要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梦。

每个人都应成为推介中国梦的正能量

解放新论: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春夏外交”,令人目不暇接。有人认为,中国的外交越来越具备一种“天下情怀”。您如何看待这种情怀?外交可以为中国梦做什么?

杨洁勉:“天下情怀”所凸显的 “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与当今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是一致的,也突出了中国不是为一己之私利,而是谋求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外交通过对外交流,对中国梦争取更多的国际认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国家政府层面来说,应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强大的国家机器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共同合作。而随着时代变化,外交也需要拓展,要面向广大人民。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将扎实推进公共和人文外交。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首先要争取本国国民对中国外交的更大支持与更多理解。在迈向大国的前进道路上,中国需要有大国姿态,而国民也要有大国国民心态。这两者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共同促进。现在有一些超越国力、超越现实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声音,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损害,对中国国家声誉也造成了负面影响。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梦,中国各级政府、社会团体、民众要成为中国对外推介中国梦的正能量。对于国外非国家行为体和外国人民,我们也要做工作,让他们了解中国梦、感知中国梦、共享中国梦。

正如我一直所倡导的,不要做沉默的多数,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和平发展,要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把中国梦做好,从而最终实现从“追梦”到“圆梦”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文献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