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海洋安全视域下的中国海权战略选择与海军建设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民进党南海政策是向美国交心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谈菲律宾总统访华
- 东盟为何未理会南海仲裁案
- 香格里拉对话会防务外交的实质是什么?
- 菲律宾仲裁案判决与中国之应对
- 谋划南海问题需要战略高度
- 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与国际海洋法斗争
- 如何看中国东盟合作中的“杂音”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可持续发展与地区活力
2013-10-21
在第三节“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比较”中,与会者主要围绕能源合作、暴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华盛顿共识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有中国学者特别强调了能源合作对加强中国和拉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首先,中国和拉美在资源能源合作上有较强互补性。其次,现代化的能源供给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和拉美之间应该加强在能源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风能和太阳能领域具有很大潜力。而乙醇尽管也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但是却可能产生过多粮食消耗的负面效应。中国和拉美应该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克服目前该领域的全球治理的碎片化问题。
有阿根廷学者认为妥善应对城市化带来的风险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他对阿根廷和中国在2002-2012年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强调了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收入差距过大、部分人群被边缘化等问题,认为应该采取相应的社会凝聚力政策予以应对。
另一位阿根廷学者则强调了暴力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构成的挑战。他指出,尽管拉美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安全仍然是个很大的问题。在南锥体,暴力泛滥让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上大约为此损失了7.7%的GDP,15-44岁之间死去的大多数人也是因为暴力犯罪所致,人们对政府机构丧失了信心,司法权威受到挑战。为了解决暴力带来的问题,各种社会力量都应该发挥作用。学术界、公民社会组织、大学都应该提供解决方案和各种解决方法。相关结构也要加强协调,为阻止犯罪、减少暴力提供领导力。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了拉美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个共同挑战:一是腐败、不平等、群体性抗议事件、腐败官员的逃跑等;二是城镇化可能带来的部分人群的边缘化,而不是公民的进取精神;三是公共产品的缺乏,例如社会保险、教育、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不足等。另外,中等收入陷阱和官僚权威主义也是中国和拉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就双发的长期发展进程来看,前景如何仍然不是非常明朗。
本节在讨论中的观点分歧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发展的成就与华盛顿共识之间究竟有多大联系。有中国学者认为,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改革的成功其实正好就是采用华盛顿共识的结果。一些美国和拉美学者则认为,中国的发展成功是源自于和平主义的对外政策,以及动态地提升自身的比较优势,华盛顿共识并不是中国改革成功的精髓。二是中国和拉美在城市化方面有没有合作空间。有学者认为,中国和欧盟在城镇化方面有开展合作的潜力,其原因是中国可以从欧盟进口大量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的高新技术,但中国和拉美之间则不存在这样的合作基础。另外一些中国和拉美学者则认为,中国与拉美之间在城镇化的合作方面仍可以有很大作为。拉美有很长时间的城镇化历史,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很多,可供中国借鉴,而且如何利用不同的社会力量促进城镇化的顺利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内容。
第四节“东亚和拉美的地区发展动态”中,与会者就东亚和拉美的地区发展动态和特征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与会学者首先对两个地区的一体化历史进行了简要比较。有学者总结,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历史悠久,机制众多,参与国也很多,到目前为止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东亚地区尽管一体化进程起步较晚,机制数量也较少,但是进展非常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后,与会学者对两个地区的当前发展特征和两个地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有中国学者指出,当前东亚地区存在美国主导的TPP进程以及中国大力推进的RCEP进程,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其结果可能导致东盟作为东亚一体化的中心地位出现动摇。东亚和拉美目前都忙于自身一体化事务,对彼此之间的跨地区合作可能难以投入很多资源。另有拉美学者从东亚和拉美内部的权力重新分配进行了分析。她指出,在东亚地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影响力急剧上升,而日本的实力则相对削弱;在拉美,巴西也崛起为地区强国,改变了拉美内部的权力分布。这两个地区内部权力的重新分布对两个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另有中国学者指出,东亚和拉美之间的多边性区域间合作非常困难,东亚—拉美合作论坛(Forum for East Asia and Latin America Cooperation,简称FEALAC)近年来丧失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事实就是很好的例证。他主张,东亚和拉美两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主要渠道仍然应该通过双边进行。
另外,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和拉美的关系中存在不对称性。一是中国相对于拉美国家而言,决策和行动能力更有效率,拉美国家决策和政策落实都较为迟缓;二是尽管中国已经成为拉美的重要经贸伙伴,但是拉美国家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资源和经济上的重要性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与会者都认为,中国和拉美国家未来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双方有很好的友谊传统和民意基础;二是双方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相互合作,为彼此提供发展动力;三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双方之间的了解和认识相比从前更为便捷,有利于为扩大合作提供更好的基础。双方应该在贸易关系之外,加强投资和人文合作;在全球层面也要加强政治性议题的讨论,为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事业提供帮助。
有中国学者特别强调了能源合作对加强中国和拉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首先,中国和拉美在资源能源合作上有较强互补性。其次,现代化的能源供给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和拉美之间应该加强在能源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风能和太阳能领域具有很大潜力。而乙醇尽管也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但是却可能产生过多粮食消耗的负面效应。中国和拉美应该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克服目前该领域的全球治理的碎片化问题。
有阿根廷学者认为妥善应对城市化带来的风险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他对阿根廷和中国在2002-2012年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强调了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收入差距过大、部分人群被边缘化等问题,认为应该采取相应的社会凝聚力政策予以应对。
另一位阿根廷学者则强调了暴力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构成的挑战。他指出,尽管拉美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安全仍然是个很大的问题。在南锥体,暴力泛滥让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上大约为此损失了7.7%的GDP,15-44岁之间死去的大多数人也是因为暴力犯罪所致,人们对政府机构丧失了信心,司法权威受到挑战。为了解决暴力带来的问题,各种社会力量都应该发挥作用。学术界、公民社会组织、大学都应该提供解决方案和各种解决方法。相关结构也要加强协调,为阻止犯罪、减少暴力提供领导力。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了拉美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个共同挑战:一是腐败、不平等、群体性抗议事件、腐败官员的逃跑等;二是城镇化可能带来的部分人群的边缘化,而不是公民的进取精神;三是公共产品的缺乏,例如社会保险、教育、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不足等。另外,中等收入陷阱和官僚权威主义也是中国和拉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就双发的长期发展进程来看,前景如何仍然不是非常明朗。
本节在讨论中的观点分歧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发展的成就与华盛顿共识之间究竟有多大联系。有中国学者认为,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改革的成功其实正好就是采用华盛顿共识的结果。一些美国和拉美学者则认为,中国的发展成功是源自于和平主义的对外政策,以及动态地提升自身的比较优势,华盛顿共识并不是中国改革成功的精髓。二是中国和拉美在城市化方面有没有合作空间。有学者认为,中国和欧盟在城镇化方面有开展合作的潜力,其原因是中国可以从欧盟进口大量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的高新技术,但中国和拉美之间则不存在这样的合作基础。另外一些中国和拉美学者则认为,中国与拉美之间在城镇化的合作方面仍可以有很大作为。拉美有很长时间的城镇化历史,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很多,可供中国借鉴,而且如何利用不同的社会力量促进城镇化的顺利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内容。
第四节“东亚和拉美的地区发展动态”中,与会者就东亚和拉美的地区发展动态和特征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与会学者首先对两个地区的一体化历史进行了简要比较。有学者总结,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历史悠久,机制众多,参与国也很多,到目前为止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东亚地区尽管一体化进程起步较晚,机制数量也较少,但是进展非常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后,与会学者对两个地区的当前发展特征和两个地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有中国学者指出,当前东亚地区存在美国主导的TPP进程以及中国大力推进的RCEP进程,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其结果可能导致东盟作为东亚一体化的中心地位出现动摇。东亚和拉美目前都忙于自身一体化事务,对彼此之间的跨地区合作可能难以投入很多资源。另有拉美学者从东亚和拉美内部的权力重新分配进行了分析。她指出,在东亚地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影响力急剧上升,而日本的实力则相对削弱;在拉美,巴西也崛起为地区强国,改变了拉美内部的权力分布。这两个地区内部权力的重新分布对两个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另有中国学者指出,东亚和拉美之间的多边性区域间合作非常困难,东亚—拉美合作论坛(Forum for East Asia and Latin America Cooperation,简称FEALAC)近年来丧失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事实就是很好的例证。他主张,东亚和拉美两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主要渠道仍然应该通过双边进行。
另外,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和拉美的关系中存在不对称性。一是中国相对于拉美国家而言,决策和行动能力更有效率,拉美国家决策和政策落实都较为迟缓;二是尽管中国已经成为拉美的重要经贸伙伴,但是拉美国家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资源和经济上的重要性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与会者都认为,中国和拉美国家未来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双方有很好的友谊传统和民意基础;二是双方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相互合作,为彼此提供发展动力;三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双方之间的了解和认识相比从前更为便捷,有利于为扩大合作提供更好的基础。双方应该在贸易关系之外,加强投资和人文合作;在全球层面也要加强政治性议题的讨论,为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事业提供帮助。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