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刘宗义
- 副研究员
- 亚太研究中心
- 国际战略研究所
- [email protected]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海洋安全视域下的中国海权战略选择与海军建设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民进党南海政策是向美国交心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谈菲律宾总统访华
- 东盟为何未理会南海仲裁案
- 香格里拉对话会防务外交的实质是什么?
- 菲律宾仲裁案判决与中国之应对
- 谋划南海问题需要战略高度
- 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与国际海洋法斗争
- 如何看中国东盟合作中的“杂音”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入常” 日本的狡猾和印度的执着
刘宗义
2016-12-30
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关于联合国及其安理会改革的声音再度高涨。许多国家要求进行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改革,其中以“四国集团”(G4)最为积极。9月1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采纳一份谈判性文件,并以此为基础磋商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事宜。因为这是联合国自2008年9月第62届联大决定启动政府间谈判(IGN)以来,首次决定以官方文件为基础对安理会改革等联合国改革事宜进行讨论,因此意义比较重大。印度一些媒体因此欢呼,印度距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梦想又近了一步。但实际上,仅仅是关于这一文件具体措辞的谈判可能就需要很长时间。
对于联合国改革的这一进展,印度媒体反响较大。但实际上,今年在G4中,关于“入常”的主要推动国家是日本,并不是印度。日本安倍政府自去年开始就积极活动,企图在2015年入常。安倍政府的“地球仪外交”,对东南亚、中亚、非洲和加勒比及拉美地区的访问,争取这些地区国家支持“入常”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其中非洲是日本外交努力的重点方向。2014年7月,日本政府邀请了十几位联合国大使级外交官员,包括四国集团、南非、印度尼西亚、荷兰在内的16个国家,参加在东京召开的“安理会改革研讨会”。2014年9月25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与德国、印度、巴西3国外长在纽约举行了会谈,围绕团结一致推动安理会改革方针达成了共识。G4外长在会谈结束后发表共同声明称,“目标是获得新常任理事国席位。作为新常任理事国候选国会相互支持”。安倍政府希望通过本次外长会晤,将国际舆论的视线引至由中国、美国等5个国家构成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改革上。
安倍在与印度总理莫迪的会谈中,也把力争实现安理会改革明确写入共同声明中,这正合印度“入常”的迫切心理。莫迪希望使印度成为全球大国,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其主要标志之一。莫迪与安倍曾就安理会改革进行深入磋商,一致认为2015年是联合国进行深入改革的好时机,印度、日本等国在联合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有助于这一组织更具代表性、正当性和有效性。印度认为安理会必须改革:首先,如果联合国想要开始推行2015年之后的发展规划,就必须完成拖延已久的安理会改革,如果不依靠改革提高效率和代表性,联合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将受损。其次,安理会由于内部问题运行不善,当世界各地有危机爆发或者政治局势不稳定的时候,安理会都没能有效地应对。印度主要媒体认为,联合国安理会“扩容”是大势所趋,称安理会“不应是极少数国家有选择性地发号施令的工具”。但G4在是否拥有否决权问题上有意见分歧,印度认为必须拥有否决权。
印度作为人口规模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大国是最有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但其“入常”策略却存在很大问题。印度政界、学者和媒体都执着地将中国作为其“入常”的最大阻碍。印度以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未公开声明支持印度“入常”的国家为由,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施压。但实际上,印度“入常”策略的最大失误之处在于与日本、德国、巴西结盟:首先,这三个国家在本地区内都有反对者。其次,日本要“入常”,必将引起中国、韩国的坚决反对,与日本结盟将成为中国反对印度“入常”的借口。而且,日本不可靠,2005年日本就曾背叛四国集团。再次,英法意等国不会真心支持德国,德国入常将违背地区均衡原则。最后,美国不会真心支持四国入常,美国在2005年曾强烈反对四国提案。美国总统虽曾一再声明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美国的支持主要是为了拉拢印度,抗衡中国,并且美国只可能支持印度成为不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在今年的政府间谈判中,印度也看到,不仅中国,而且美国、俄罗斯两国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谈判都持反对态度,拒绝提供一份作为联合国长期改革进程基础的文本,这令印度民众大呼意外。
日本今年对“入常”并无完全把握,因此早就做好打算,在“入常”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争取成为2016-2017年度的非常任理事国,并且为此向孟加拉国国提供了巨额援助,以换取孟加拉国国将席位让给日本。在当选非常任理事国问题上,日本已得到非洲和加勒比拉美国家的支持,把握很大。而印度并无此谋略,或者在争取非常任理事国问题上已经落后于日本,因为亚洲地区每年只有一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轮换。
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实际上安理会五常的立场基本一致,每个国家都不希望否决权受到损害。因此即使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新加入的成员国也不可能获得否决权。而五大国对于阻止安理会改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原则性反对,一种是程序性反对。中国目前采取的是原则性反对的方式,而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采取的是程序性反对的方式。在此问题上,许多国家私下都认为中国的策略有失灵活,因此中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有改变策略的必要。在日本“入常”问题上,中国可以坚持原则性反对的方式,但对于其他国家,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态度,特别是为了巩固金砖国家的团结,中国似乎应改变外交口径,公开支持这三个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具有地区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入常。
对于联合国改革的这一进展,印度媒体反响较大。但实际上,今年在G4中,关于“入常”的主要推动国家是日本,并不是印度。日本安倍政府自去年开始就积极活动,企图在2015年入常。安倍政府的“地球仪外交”,对东南亚、中亚、非洲和加勒比及拉美地区的访问,争取这些地区国家支持“入常”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其中非洲是日本外交努力的重点方向。2014年7月,日本政府邀请了十几位联合国大使级外交官员,包括四国集团、南非、印度尼西亚、荷兰在内的16个国家,参加在东京召开的“安理会改革研讨会”。2014年9月25日,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与德国、印度、巴西3国外长在纽约举行了会谈,围绕团结一致推动安理会改革方针达成了共识。G4外长在会谈结束后发表共同声明称,“目标是获得新常任理事国席位。作为新常任理事国候选国会相互支持”。安倍政府希望通过本次外长会晤,将国际舆论的视线引至由中国、美国等5个国家构成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改革上。
安倍在与印度总理莫迪的会谈中,也把力争实现安理会改革明确写入共同声明中,这正合印度“入常”的迫切心理。莫迪希望使印度成为全球大国,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其主要标志之一。莫迪与安倍曾就安理会改革进行深入磋商,一致认为2015年是联合国进行深入改革的好时机,印度、日本等国在联合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有助于这一组织更具代表性、正当性和有效性。印度认为安理会必须改革:首先,如果联合国想要开始推行2015年之后的发展规划,就必须完成拖延已久的安理会改革,如果不依靠改革提高效率和代表性,联合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将受损。其次,安理会由于内部问题运行不善,当世界各地有危机爆发或者政治局势不稳定的时候,安理会都没能有效地应对。印度主要媒体认为,联合国安理会“扩容”是大势所趋,称安理会“不应是极少数国家有选择性地发号施令的工具”。但G4在是否拥有否决权问题上有意见分歧,印度认为必须拥有否决权。
印度作为人口规模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大国是最有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但其“入常”策略却存在很大问题。印度政界、学者和媒体都执着地将中国作为其“入常”的最大阻碍。印度以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未公开声明支持印度“入常”的国家为由,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施压。但实际上,印度“入常”策略的最大失误之处在于与日本、德国、巴西结盟:首先,这三个国家在本地区内都有反对者。其次,日本要“入常”,必将引起中国、韩国的坚决反对,与日本结盟将成为中国反对印度“入常”的借口。而且,日本不可靠,2005年日本就曾背叛四国集团。再次,英法意等国不会真心支持德国,德国入常将违背地区均衡原则。最后,美国不会真心支持四国入常,美国在2005年曾强烈反对四国提案。美国总统虽曾一再声明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美国的支持主要是为了拉拢印度,抗衡中国,并且美国只可能支持印度成为不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在今年的政府间谈判中,印度也看到,不仅中国,而且美国、俄罗斯两国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谈判都持反对态度,拒绝提供一份作为联合国长期改革进程基础的文本,这令印度民众大呼意外。
日本今年对“入常”并无完全把握,因此早就做好打算,在“入常”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争取成为2016-2017年度的非常任理事国,并且为此向孟加拉国国提供了巨额援助,以换取孟加拉国国将席位让给日本。在当选非常任理事国问题上,日本已得到非洲和加勒比拉美国家的支持,把握很大。而印度并无此谋略,或者在争取非常任理事国问题上已经落后于日本,因为亚洲地区每年只有一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轮换。
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实际上安理会五常的立场基本一致,每个国家都不希望否决权受到损害。因此即使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新加入的成员国也不可能获得否决权。而五大国对于阻止安理会改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原则性反对,一种是程序性反对。中国目前采取的是原则性反对的方式,而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采取的是程序性反对的方式。在此问题上,许多国家私下都认为中国的策略有失灵活,因此中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有改变策略的必要。在日本“入常”问题上,中国可以坚持原则性反对的方式,但对于其他国家,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态度,特别是为了巩固金砖国家的团结,中国似乎应改变外交口径,公开支持这三个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具有地区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入常。
文献来源:中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