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隆
- 研究员
- 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所 所长助理
- [email protected]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本月13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弗林突然宣布辞职,并在辞职信中亲口承认自己在上任前曾与俄罗斯驻美大使通话并谈及美对俄制裁,美俄“电话门”持续发酵。
一直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于俄罗斯和俄总统普京持积极评价,其对北约和欧洲的部分论调,也使降至冰点的俄美关系看似峰回路转。但实际上,特朗普向俄罗斯伸出的“橄榄枝”并不足以打破俄美关系僵局,两国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仍存在诸多障碍。
内部心态障碍:“敌我”意识仍在深化
从一方面来看,特朗普个人及其幕僚的亲俄态度,难以撼动美国两党内部弥漫的反俄意见主流。
目前,民主党尚处于总统选战后的失落期,希望坐实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这一论调,不断寻觅特朗普政府对俄政策的软肋。共和党内部也对特朗普的全球战略和对俄政策颇有微词,对俄所持强硬态度在短期内不会轻易改变,特朗普在“入境限制令”所引发的问题缠身之下也无暇在党内展开斡旋。
另一方面,俄罗斯对美国的角色定位在经历数次起落后保持负面消极。普京在新世纪执政初期曾寄希望于建立基于相互尊重的俄美关系,并在“911”事件后坚定支持美开展反恐斗争。但美国单边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间接支持中亚国家和东欧地区的颜色革命等一系列举动逐渐塑造出普京的对美强硬心理。
梅德韦杰夫担任俄总统期间,也曾希望与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重启”俄美关系,但随着欧盟和北约的“双东扩”愈演愈烈,格鲁吉亚危机、乌克兰冲突、克里米亚事件等矛盾点接踵而至,再次浇灭了两国缓和关系的意愿,促使俄精英逐步将对抗博弈视为俄美关系的实质,不断呼吁建立“后西方”世界秩序。
俄罗斯列瓦达中心近期调查显示,约71%的俄罗斯人对美国及其在世界上的角色持负面态度,俄普通民众的“反美”情绪达到近8年来的顶峰。可见,两国各阶层因双边关系剧烈波动造成的缺乏理性的“敌我”意识仍在延续和深化。
彼此期待递减:现实需求不复从前
从特朗普执政首月的对外表态和举动来看,以俄美关系缓和为起点重构中美俄大三边关系中的力量平衡,避免中俄过于接近带来的战略压力曾经入选美对俄政策的“工具箱”。但随着“电话门”等事件带来的内部阻力加大,打“俄罗斯牌”在特朗普的对外政策构想中的机会成本逐渐增加。在近日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副总统彭斯和国防部长马蒂斯再次强调跨大西洋关系和北约集体防御政策的重要性,并重提俄罗斯威胁和克里米亚事件责任等话题,或许是特朗普政府对美、俄、欧之间关系进行再评估的试探性表态。
虽然在经济制裁的持续影响下,俄经济发展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但随着国际油价重回相对高位,卢布对美元汇率正稳步提升,俄经济的“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各项指标均出现回暖迹象。近日,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惠誉国际和穆迪均已将俄罗斯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上调至稳定,确认俄经济走出衰退并逐渐趋稳的态势。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俄财政部预测俄罗斯2017年可实现经济增长1.5%以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根据俄罗斯农业部的数据,在西方实施食品禁运的背景下,俄进口替代框架内的农产品生产总值达到40亿美元。
可以说,在经济触底反弹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对美国解除制裁的期待远不如2014年制裁初期那样强烈。俄美两国相互间的战略和现实需求呈现递减趋势,实现双边关系缓和的意愿也自然随之减弱。
“破冰”平台缺失:对抗格局难以调和
在当前背景下,俄美两国尚未在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找到利益契合点。作为目前俄美“准合作”的焦点之一,双方在叙利亚问题上依然貌合神离、各有所图。俄罗斯希望在叙问题上借反恐之机重返世界舞台中心,重塑全球性大国形象;而美国则借机支持库尔德人武装抵抗叙政府军,服务于美大中东战略布局。
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不会轻易接受克里米亚事件这一既成事实,俄罗斯也不存在主动放弃既有立场的紧迫性。事实上,俄罗斯不但坚持新明斯克协议的全面落实,并以总统令的方式宣布临时性承认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部分地区居民的身份证件,进一步对美国和欧洲施压争取谈判筹码。无论特朗普政府解除对俄制裁的意愿有多强烈,都无法绕开这一“症结”所在。
综上可见,俄美两国在自身意识、相互需求和利益契合层面仍存在较大障碍。从近期来看,虽不能排除特朗普在其不固守陈规的个性驱使下,以特殊方式迅速实现美俄首脑会晤等举动的可能性,但两国间的对抗性格局料在短期内难以调和,俄美关系第三次“重启”的条件仍不成熟。
文献来源:文汇报,2017年2月25日